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清明期间,市区梅溪公园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青翠的园子里聚集着一批又一批来自上海、常州、南京、繁昌、无为、南陵等地的客人们。在宣城中华梅氏文化研究会与公园管理处

皖南晨刊 2013-04-27 22:06 大字

一座公园引发效应

“这些天来的都是梅氏后人,来此拜祭先人,”来自常州的梅姓青年梅杰告诉记者,全国梅姓出宛陵,从小爷爷就对他讲述梅氏子孙的渊源与辉煌,“自2011年梅溪公园落成后,一块梅家子孙溯源地就此落成,梅氏子孙谁不为此神往,近年清明来宣参加祭祖,已成为我梅家的惯例了。”

公园管理人员向记者介绍,梅溪公园坐落于宣城梅氏千年故居遗址上,是以梅氏文化为主题的人文公园,于2011年10月竣工。众多梅氏文化历史遗迹得到恢复,现已成为群众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基地,仅去年就接待学习梅氏文化的专家学者、梅氏宗亲20余批次,“今年4月2日至4月6日,梅溪公园已接待海内外各地梅氏百余人次,大大提升了宣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

当梅杰踏上双羊古道时,不由自主地告诉记者,晚唐诗人梅远,来宣城做官,感觉此地风土淳厚,遂于南郊双羊山下梅溪河畔筑室定居,此后世代相传,到宋代时,已经繁衍成宣城的名门望族,“可能是敬亭山的美景,双羊山的诗意,吸引了梅家先人定居。”而当年,梅远定居之处是城东周学西边。

“风雪双羊路,梅花溪上村。”梅杰顺着千年诗意,构想史书里的场景,在一个薄雪未消、梅枝吐艳的早春,悠然漫步在山林中的梅尧臣,轻轻吟诵着,柏山的景致让他开怀之际,总是诗情勃发。梅尧臣当年居住的梅氏草堂,坐西向东,梅溪环绕,前对响山、宛溪,后依柏山,占尽风水,梅溪河上建有石桥,为巨大的麻石搭建而成;过河,有一条青石铺就的进城小道,直通城南薰化门,路旁遗有两尊石羊,“是唐朝大将许诸墓前的,墓已不存但双羊惹人感怀,因此这条蜿蜒小道被称为双羊古道。”

“他就是梅氏家族继往开来的一位子孙,梅远五世孙,梅尧臣,”梅杰指着大门前的塑像告诉记者,梅家以诗书传家,到了第三代孙梅询由科举出身为官后,梅氏开始成为当地的大户,而梅询的侄子梅尧臣,更是在继承家学的基础上,开创了宋诗新局面,被誉为“宋诗开山之祖”,至此梅氏人文蔚起。

“宝章阁就是梅尧臣所建的宣城梅氏总宗祠,山边双羊古道的尽头就是他的居所——梅氏故居,现已成了梅氏后人的祭祖之地。”公园管理人员补充说。

“宣城梅”,为何香飘四海

一封信承接世家文化

一封信承接世家文化

据梅溪公园管理员介绍,梅氏故居作为宣城梅氏文化的发祥地,拥有双归山、都官墓、会庆堂、宝章阁、景梅亭、尚书府、柏山桥、双羊古道等诸多人文景观,基本位于现在的梅溪公园范围之内,一直是当地群众探幽访古、游玩踏青并接受文化浸染的好去处,历代受到官府保护,直到抗战时期被炸毁。

解放以后由于各种原因,梅氏故居文化遗址和残存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保护与修缮,大部分地面都建起民房,使得这处文化遗址一度面临彻底湮灭的悲惨命运。最后在宣城梅氏34世孙、宣城三中退休教师梅铁山先生的努力下,才彻底扭转了这一局面,才有了如今的梅溪公园。

初见梅铁山老先生,他正在办公室里撰写关于文化传承方面的演讲稿,办公室位于梅文鼎纪念馆的西南角,是市博物馆专门为宣城中华梅氏文化研究会腾出的办公地。

“梅氏文化是典籍文化,是学术文化,”梅铁山跟记者开门见山,历数起宣城梅氏的文化巨匠。自南宋年间,梅远九世孙梅师太,携子孙迁居柏枧山,梅

太这一支,即文峰梅氏,涌现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如明代戏剧家、文学家梅鼎祚;编纂《康熙字典》蓝本的梅膺祚,清代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梅文鼎,画坛巨匠梅清,“诗书画三绝”的梅朗中等,此外“桐城派”后期重要作家梅曾亮,也是梅文鼎曾孙辈。

“清代咸丰年间,由于清军和太平军在宣城进行了八年的拉锯战,战后宣城梅氏仅剩8人,在柏枧山口重新安家立业,至此文峰梅氏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沉默。”说话间梅老先生递过博物馆中的资料,介绍着近现代梅氏的命运。

改革开放后,随着商业开发和城市建设的推进,城市大道和商业住宅不断落成于梅溪河周边,不断蚕食着这块千年人文的遗种地。当时的梅铁山为此忧心不已,一直从事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他,不仅自愧对不起祖宗,也不愿看到人文文化遭破坏,于是在2007年4月初,毅然上书相关部门,以《千年文化遗址,何忍毁于一旦》为题呼吁关注和保护。

“很快就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最终形成抢救保护千年文化遗址、启动修建梅溪公园的意见,力争将梅溪公园建成体现梅氏文化,让市民在休闲中享受文化熏陶的圣地。”

一缕梅香四海飘传

今年年初,梅铁山应邀参加2013年国际梅花节首届《梅花精神高层论坛》,并应邀作主题演讲。“南京梅花节上全国各路媒体蜂拥而来。种点梅花,再命名为市花,这都能被他们打造成节文化,我们有现成的千年梅文化,怎么就不能打造成我们市的软实力呢?!对‘中国文房四宝之乡\’来说,我总觉得,梅文化不是可有可无的。”谈到这点,梅铁山很感慨。

据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梅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其中以安徽、云南、浙江、江西、江苏、河南多梅姓,这六省的梅姓约占全国汉族梅姓人口的74%。改革开放后,海内外梅氏宗亲根据自己的家族谱系,纷纷到宣城寻根问祖,其中有来自台湾的、世界梅氏宗亲联谊会的发起人梅先春等。现在,网络上有关梅氏文化的QQ群、博客、网站多达20多家,大量的梅氏家族史料被挖掘整理。

宣城作为中华梅氏文化会所在地,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原驻加拿大大使、现太平洋经济发展委员会会长梅平,梅派艺术传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浙江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梅新林等人都担任了名誉会长;同时,全国各地不少大学教授、专家、学者出任了研究会的高级顾问、高级研究员。

当代著名文学家、复旦大学教授朱东润是梅尧臣的研究专家,上世纪60年代他曾来到宣城,还征集到一套《宛陵宦林梅氏宗谱》;80年代,当时的宣州市曾召开纪念梅文鼎的国际研讨会,并建成了梅文鼎纪念馆;梅光迪研究专家、复旦大学教授段怀清,这几年多次来宣城考察、讲学。

170多万字的《宣城梅氏》编撰出版。

投资1亿元的梅氏产业园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在宣城市注册成立,首批企业已入驻宣州经济开发区。

“单从对外宣传的角度来说,梅氏文化已成宣城很有价值的宣传名片,而且是一张品位极高的文化名片,但是一些从外面来考察的学者总感慨,这么好的文化载体还没有开发利用好。”

记者走访了几位宣城市对梅氏文化颇有研究的市民,他们给出了一些建议,如:可尝试建一条往梅氏家族另两块栖居地,即柏枧山下的新田镇和青弋江畔东西两梅村的道路,便于修复这些地区的文化遗迹。其次可编辑出版一些梅氏丛书,用有形的载体帮助读者认知梅文化。最后希望有关部门能重视梅氏学术研究活动,可借此项活动为窗口,向全国乃至全球展示宣城文化的深厚底蕴,为宣城文化产业大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donghm34179

梅溪公园。

donghm34175

梅氏宗亲在梅文鼎像前合影留念。

新闻推荐

宛陵湖景区年底将初现风姿

眼见宛陵湖景区的各色花儿都开了,想进去拍个照,却发现,景区内的道路还不是很好走。一些市民禁不住期盼地问道:什么时候才能入园观光呢?近日,记者从市住建委了解到,在建宛陵湖景区,预计年底可基本完成绿化...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