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文物:张恒春处方
涉及历史:张恒春国药号
此次民间捐赠的张恒春处方标注的时间是建国后的1952年,虽然与张恒春创立相差了一百年时间,作为百年老店,关于张恒春的处方,却有一段真实的故事。解放前芜湖近郊有一家童养媳病死,娘家来人闹事,婆家出示张恒春配药处方,娘家人看罢说,吃过张恒春的药都救不活,没有话说。一场风波只因张恒春的信誉而告平息。
芜湖“张恒春国药号”始建于1850年,它不仅因为药品齐全,药效显著而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汉口叶开泰堂同负盛誉,以服务周到、童叟无欺蜚声大江南北。
创始人张文金出身医药世家,祖父张宏泰早在清嘉庆五年即公元1800年,就在安徽凤阳创办了张恒春药店。但时运不佳,凤阳的岁岁饥荒,张宏泰散尽家财,赈济灾民,终使药号亏蚀不支,只好歇业归家。1813年父亲张明禄在当涂县孙大春药店当学徒,店主孙某见他业务娴熟,精明能干,就将店盘让给他。张明禄于是将店名孙大春改为张恒春。1850年张文金携带纹银近千两来芜湖创业,在芜湖学宫南边的金马门开设了张恒春分号,几年后迁到西门城内的鱼市街,公元1861年再迁井儿巷口,1867年又迁到上长街165号,大门正对状元坊。17年中3迁店址,药号规模不断壮大。
1864年,张恒春在上长街新址动工兴建,费时3年竣工。新店坐南朝北,面临长街,背靠青弋江,两进式结构,前店后坊,拥有职工80余人。店铺仿北京同仁堂模式,高墙敞厅,石库大门,金字招牌上的“张恒春”3个大字出自清代状元石秀峰的手笔。
张恒春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宗旨,就是“有求必应,童叟无欺”。店内的坐堂郎中常年无偿为本埠四乡问疾者把脉开方,不分贫富,一概有求必应,不收分文。夜间有人值班,为急症者服务。凡有外地人士问病求药的信函,一律登记备案,并由专人负责逐一回复,绝无疏忽怠慢之举。邮寄外地的药材配方,遍及18个省市自治区,就连京、津、沪、汉地区病家也不远千里前来求医购药,可见其影响力之广远。
张恒春严格遵守“虔诚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的祖训。柜台为处方配药,必用戥秤分量,绝不用手估抓。每方配齐后,由头柜、二柜复核,加盖校对章后才可包扎出门,毫不含糊。天长日久,张恒春赢得了极高的信誉。
张恒春从1850年在芜湖创立以来,直到1955年公私合营的一百多年中,由于信誉好、药材质量过硬,赢得百年赞誉,药店越开越大,先后又在丹阳、当涂、宣城、合肥、巢湖、南陵薛镇等八处共设十一家中药店。在药店的内部管理上,张家采取兄弟轮流坐庄制,后来又采用聘用经理制,这些管理方法有效地保证了张恒春的持续发展。
新闻推荐
采访茅曰睦时,他正...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