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南漪湖北岸的明代石桥

皖南晨刊 2013-03-21 03:58 大字

在宣州区狸桥镇的三宝里村与东皋村之间的湖滩小河之上,架有一座石桥,供人们行走之便,每年只在汛期南漪湖高水位时淹没水中。

据许圣仁先生编撰的《宣城许氏宗谱编注》一书记载,该桥建于明代永乐年间,为三宝里许氏十世孙许淼所建。许淼(1384—1442),字茂川、行万三,进士许森胞弟,少英异,赋情醇谨,初同许森就学狸桥云山师塾,后随其至四川南充赴任,曾协助许森往京师解运皇木,建造故宫,并倡议在北京建宣城会馆。许氏二十世孙许蓝,曾为之撰写了《万三公传》一文,文中写道:“公居旧里,建道桥,决溪涧,垦田构居,为子孙立远年计”。

许氏十一世孙许泰(1423—1488),太学生、字我亨,许森侄,曾作《道桥惠济》诗一首:“一水中分隔两涯,虹飞落彩石梁斜。惠随湖水流无尽,桥带朱门几万家”。

道桥桥面长近三丈五尺,宽六尺多,桥面石条厚一尺,两个石桥墩各长六尺多,宽三尺,净空高度六尺多,桥中间四块石条。桥面石料为红杂色花岗岩,桥墩和两边桥架的石料大部分为青石,长方形,少量有白色大理石。经当地老人回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桥东面立有一块大石碑,一人多高,上刻有人名,大都为许姓,后在兴修水利时被挖走。从石料品质来分析,青石当产于宣城本地,花岗岩石条和白色大理石应从水路运来,产地当在长江上游某地或四川。古石桥并非拱形,石条历经五百多年仍很结实,当是采自地层深处的石料,因此,当时采石场的规模应很大。可推测的是,当年许淼协助其兄许森运皇木至北京,对长江上游各采石场的情况应十分熟悉,为筹建石桥,在计算好用料后,从长江上游某地购买,用船沿长江、水阳江进入南漪湖运至三宝里村与东皋村之间的建桥地,可说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也耗费了很多的人力和财力,亦延续了较长的工期。这项工程在当年的乡村可算得上是一项大工程了。

如今道桥尚存,为便于人员车辆通行,对桥面进行了加固,桥的两边也加宽了,但古老硬实的石料依然可见。

新闻推荐

蒯鳌生卒年不详宣城人南唐后主时擢进士第家林按江西通

蒯鳌,生卒年不详,宣城人。南唐后主时擢进士第。家林按:《江西通志》称蒯鳌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误。鳌少亦无赖,尝与卢绛、诸葛瀇为友,号庐山三害。后颇改过,以廉直自励,笃志于学,读书白鹿洞,为学精敏。后...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