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单打独斗”,如今“合力攻城”,转型发展给汽配行业发展带来利好“皖江汽配城”形成“聚合效应”
□ 本报记者 向陈宏
早些年,芜湖市自发形成的汽配市场并不被人看好。由于配件质量、价格等方面的因素,本地驾驶员购买高档汽车配件,大多舍近求远,选择到南京、合肥等城市。去年以来,这种舍近求远的格局被彻底颠覆。探究原因,就是汽配行业通过转型发展,引导经营户由过去的“单打独斗”转为“合力攻城”,走出了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差异化的集群经济发展之路。
近年来,随着芜湖市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汽配行业步入快速发展期,并由此带动了芜湖汽配城、中基汽配城等相关汽配市场的崛起。截至2011年底,市区从事汽配行业的经营户已经突破了270户,形成了以芜湖汽配城和中基汽配城为主干、相关汽配市场为补充,立足芜湖、辐射皖南、带动沿江的有一定影响的汽配市场。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行业发展还存在隐忧,那就是亟待转变发展方式。”市汽配行业协会会长曾亚平说,这种隐忧,表面上看,是芜湖市汽配行业暴露出的经营规模偏小、行业细分不足等问题。从深层次看,就是从业者习惯于“单打独斗”,缺乏足够的驾驭市场、抵御风险能力;注重经营业绩的提升,缺乏对配件质量、价格等方面的自我约束;市场经营呈现出“小而杂”、“散而乱”等特点,缺乏规模化、专业化、差异化的发展。曾亚平认为,芜湖市汽配市场要想做大做强,关键是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行业转型,走集群经济发展之路。
对于习惯“单打独斗”式经营的汽配经营户,转变他们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并非易事。去年初以来,市汽配行业协会一方面因势利导,引导经营户转变观念;另一方面顺势而为,在妥善做好部分市场整体动迁中推动汽配行业集群发展。
去年,第72届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在南京召开。市汽配行业协会认为,这是一次引导经营户转变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的难得机遇,随即组织行业150多位代表赴南京参会。一些参会的经营户代表通过与生产企业、业界代表和专家学者的交流与沟通,市场观念和发展理念受到了强烈冲击。
与此同时,市汽配行业协会抓住了国家级重点工程芜湖火车站(新)站区枢纽工程项目房屋征收工作全面启动的机遇,将原中基汽配城整体搬迁的难题转变成了加速推动汽配市场集群发展的契机。通过遴选过渡市场、公开投票表决,用116天时间圆满解决了原中基汽配城拆迁难、搬迁难的两大难题。随后,协会引导入驻的经营户加强行业细分和专业化、差异化、品牌化经营,培育了十几个特色经营的组团。如今,随着原中基汽配城经营户的整体进驻,市场经营中曾经的“小而杂”、“散而乱”已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专而特”、“精而优”。
一年多来,集群经济的发展方式,让汽配经营户们尝到了不少甜头。仅以原中基汽配城整体搬迁进驻南翔万商汽配城为例,协会为每户节省房租支出约10万元,争取到搬迁补偿费约2.5万元。原中基汽配城所有商户搬迁,节省和争取的费用合计达1560万元。尤其是,随着集群经济模式的培育和发展,以南翔万商汽配城和芜湖汽配城为主干、相关汽配市场为补充的汽配市场,已成为皖南及沿江地区汽配行业具有核心影响力的专业化大市场,彻底颠覆了原先本地驾驶员购买汽车配件舍近求远的格局。
去年底,几位来自宣城的汽配维修企业经营户慕名来到南翔万商汽配城采购汽车配件。他们由衷感慨:“没想到,这里供应的品种齐全、价格公道,以后买配件也不用跑远门了。”两位来自铜陵的汽配维修企业经营户夸赞道:“都说芜湖是‘皖江汽配城\’,果然名不虚传。”
新年伊始,市汽配行业协会又连续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旨在进一步推动芜湖市汽配行业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塑造皖江汽配行业标杆。其中包括,以执照年检为依托,规范行业准入标准,净化汽配市场经营秩序;以行业分会为平台,引领汽车装潢等行业的加速转型发展,促进汽配行业市场竞争力的整体提升。用曾亚平的话说,就是要让芜湖汽配行业成为一张城市名片。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赵丹丹 实习生 聂梦笛“你去方特夜场玩过了吗?”最近一段时间,不少爱游玩的芜湖人喜欢把这句话当做朋友间的问...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