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何志城:38年义务传播“红色经典”

皖南晨刊 2012-10-18 14:39 大字

芜湖市南陵县的丫山村,有一位82岁高龄的复转军人名叫何志城。38个风雨春秋,他走过了30个省、市、自治区的932个县市,在部队单位、高等院校、中小学校义务宣讲革命烈士事迹和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有着9468场次的惊人宣讲次数,听众达到了477万多人。

作为一名普通的山乡老人,何志城凭着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他,背着书包、铺盖,奔走在祖国的四面八方,38年如一日地传播“红色经典”?为什么他会如此执著与痴迷于他的宣讲事业?

带着这样的疑问,乘着近期何志城老人在宣州区的几所小学作红色宣讲之际,记者采访了这位传奇老人。

A 从“681工程”到“885工程”

何志城1950年参军,1954年提干,1956年入党,1958年响应号召开垦北大荒。部队工作9年,北大荒工作30年,荣立三个三等功,退休之前的何志城,给自己交出了一份合格的人生答卷。

何志城在工作期间到江西南昌革命纪念馆瞻仰了3次,革命烈士的故事让他印象一次比一次深刻。他看过革命烈士的事迹后时常落泪,深受感动。一个蕴藏了多年的决定,在他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毕生宣讲革命烈士事迹。

“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是在新中国的红旗下参军的。当年正是革命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共和国的今天。要让更多更多的人知道,我们幸福的今天来之不易。”何志城说,我生在旧社会,活在新社会,强烈的生活对比和从军的经历,让我立下了誓言,把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讲给千千万万的人听。

1981年,52岁的何志城毅然决定提前退休,带着家人回到南陵老家。他给自己制订了一个宏大的“681工程”:681就是六百场,八百个市县,直接听众达一百万。到2004年8月,已提前超额完成任务的何志城又将“681工程”提升为“885工程”,也就是宣讲8000场,让听众超过500万,争取在2008年之内,走到八百个市县。

B 38年的不懈坚守

有这样一个故事,何志城的女儿何晓宁旅行结婚时,为了见父亲一面,小夫妻在东北等了何志城一周的时间,但因为何志城在外宣讲,没有参加女儿的婚礼。婚礼是女儿一生中的大事,他却没能来参加,成为女儿心头上的一个心结。面对女儿,何志城总是对自己说,传播红色故事是一项光荣的历史重任,既然已经走上这条路,坚持这么长时间,希望家人能够理解和支持。

38年来,何志城经常是身穿一身旧军装,一根扁担在肩头,挑着书包和背包。学校开学时他出门,学校放假时他回家,从东南沿海走到西北边陲,从林海雪原走到戈壁绿洲,从穷乡僻壤走到繁华都市,从阳春三月走到数九寒冬……

曾有一次,在武汉,何志城冒雨赶路不慎滑倒,他怕耽误宣讲,坚决不肯让人送进医院,宣讲结束,他已经无法挪动脚步;还有一次,在青海,强烈的高原反应差点将他击倒,他每天都在呕吐和眩晕中度过……无论多么艰难,他都坚持完成自己的宣讲计划。他常常对自己说:“革命先烈永远地倒下了,我跌倒了还能爬起来。我比先烈们幸福得多。只要跌不死,我爬起来还要去宣讲,直到最后一口气。”

当然,老人的热心并不都是换来一帆风顺的回报。曾经有一次,在外地一所高校上门进行宣讲的时候,他连续去了17次都吃了闭门羹。有人说:“你这个老头不要这么神经,人家是堂堂的名牌大学,怎么会让你去讲课呢!”他还是坚持去,第18次,他终于如愿以偿。在这之后,他将原来名字里的“诚实”的“诚”更改为“城堡”的“城”,寓意意志坚如长城。

对于何志城外出宣讲,家人也

从当初的不理解到现在的理解支持。“以前我父亲外出宣讲,自己掏钱住旅店,吃了很多苦,家人很不理解。从这么多年来看,父亲的教育对我们的影响是很大的。他对我们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八千里路云和月,敢问路在何方?两鬓苍苍的何志城一路奔波,一路宣讲。1988年,他在北京市海淀区预约了35所学校准备进行宣讲时,突然接到加急电报,说老母亲病危,希望立即赶回家中。他忍着悲痛,坚持讲完了29场,并表示回来后接着宣讲。1997年春节,相濡以沫的老伴不幸病逝。正月十五刚过,何志城就将缅怀之情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又踏上了外出宣讲的路。

2004年11月,他唯一的儿子遭遇车祸,英年早逝。当时何志城正在江西乐平市农村宣讲,得知噩耗,他泪水滂沱。在白发人送走了黑发人之后,他又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也许,在人生的长河里,只有宣讲,才能让他忘记所有的不幸和伤痛。

C 9468场次,477多万人次

风风雨雨的38年过去了,义务宣讲的何志城一次又一次地超越他的目标。

到2012年9月9日止,他走过了30个省、市、自治区的932个县市,在部队单位、高等院校、中小学校义务宣讲革命烈士事迹和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有着9468场次的惊人宣讲次数,其听众达到了477多万人。

82岁的何志城在来到宣城宣讲之后,他决定给自己确定新的目标,他要把宣讲送进一万所校园,脚步走进一千个县市,听众达到近500万人次……

何志城的理想是伟大的,他要为500万人宣讲革命故事,让革命事迹感染年轻一代。“好多学校都给我写了鉴定,给我写了留言,给了我好多纪念品。我有时候呢,节假日翻翻留言看看,我看了挺受鼓舞,挺受感动。”何志城说,五河县有所小学,1994年我课讲完了后,给我留言,上面写了一句话“学校和社会需要何志城精神”,给了我强大的精神支撑。在北京科技大学宣讲之后,有11位大学生联名写了个条,第一句话就是“我们永远热爱为国慷慨赴死的革命英雄,热爱传承英雄事迹的您……”

这么多年的坚持,使得何志城老人悟出了一句名言,叫做共产党员的生命每一天都应该是精彩的。老人今年已经82岁了,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他每天坚持要看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节目。“我不看这些节目,不听这些广播,我睡不着觉。我每天都要听,我只有这样听,只有这样看,才能保持我思想上的活力。”何志城说。

何志城的身上有着非常可贵的东西。他说,人生下来都是好的,腐败分子都是学坏的。所以说,国防教育也好,精神文明教育也好,都必须要从孩子、青少年抓起。何志城认为,自己是一个军队培养的基层干部,这一生最爱穿的就是军装,最爱听的就是军歌,最爱去的地方就是部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何志城用强烈的革命使命感和责任感去履行他的人生理想。

一些单位曾给何志城老人专门定制了一块匾,叫“国防教育特别贡献奖”。何志城老人有点不以为然。他认为,能够从事国防教育,是他一生中的亮点,只有实实在在去做了才会安心。人家送来的牌匾只是一种表扬形式,并不值得去宣扬: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全民国防教育的行列当中来,让红色故事飘扬,让革命精神永存!

新闻推荐

敬老爱老过“重阳”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暨“老人节”,宣城市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走进社区、敬老院、老年公寓,为老人带来节日的祝福。同时,也为老人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