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入夏以来市区老十字街的老广播大院旁陶长明顶着高温炒

皖南晨刊 2012-08-04 15:08 大字

入夏以来,市区老十字街的老广播大院旁,陶长明顶着高温炒出的蛋炒饭,引来了生意火爆。作为宣城“第一家”炒馆的掌门人,17年一路走来,当年的小伙子成了如今的炒馆掌门。 

傍晚时分,陶长明来接妻子的班,一般多是从下午4点忙到翌日凌晨4点。“取名‘第一家\’,当初是因为这条街还没有炒馆。”陶长明说,他的妻子每天从早上4点左右开始接班,两个人就是如此循环下来的。 

店内的生意还算好,夏季不愿意在家烧的也多,因为经营简单的外卖,“第一家”的炒面算是远近闻名,味道与份量也令食客满意。“我从小学开始就吃他家的炒面,现在我结婚了还在吃,还是小时候的那种味道。”开元小区的许波,多年来一直吃在“第一家”,内心里对“第一家”炒饭有了一种依恋之情,就像老邻居每天见面打个招呼一般,来的是感情,吃的是交情。 

类似许先生这样的老主顾还有不少。在陶长明的店前,放着4口大锅,“店里24小时营业,忙时4口锅同时开工,市区好几家外卖公司都光顾我的店……”陶长明有点得意:别人都是1口锅,自家有4口锅,这不是摆样子,而是生意忙起来确实需要4锅同炒。 

由于经营时给顾客追求薄利多销,再加上品种不断翻新,陶长明的生意经越做越活:“从2000年开始,我就开始细分市场了,不仅将炒饭细分,还开始细分炒面。”为迎合市场细分自家的“炒货”,他从最简单的青菜炒面细化为肉菜炒面、牛肉青菜炒面、排肉青菜炒面等,再加上对火候的把握,炒货的干湿度恬当,吸引了不少宅男宅女的喜爱。 

“我现在请了6个人,每班3人帮我炒面,以前的员工在我这干了一年半载后,学了手艺自己开店去了,有几个听讲生意很火。”陶长明说,有十几个吧,有的员工还“常回家看看”似的师徒俩聊聊天,喝喝酒,过年过节串门的还真不少。 

子夜时分,“第一家”炒馆生意依旧火爆,男男女女坐在店内叫着各式各样的炒货,陶长明依旧站在炒锅面前忙碌,神情专注的他与小巷灯光融合一体,“第一家”的招牌在这条巷子里闪闪发亮。

新闻推荐

公园散步锻炼广场跳舞健身这早已成为了宣城市很大一部

公园散步锻炼,广场跳舞健身,这早已成为了宣城市很大一部分市民的习惯。每天傍晚来临,市区里的府山广场、物阜九州广场,梅溪公园等公园、广场上,人气旺盛,载歌载舞。可记者发现...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