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手抄剧本皮影制作皮影传承皮影传承皖南皮影戏是流行于

皖南晨刊 2012-08-30 04:21 大字

手抄剧本

皮影制作

皮影传承皮影传承

皖南皮影戏是流行于宣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古老地方戏剧种,最早由北方移民迁徙带入,并吸收了地方民间小调和花鼓戏的有益成分逐渐发展起来的。其传统剧目《湖北下江南》、《逃水荒》等,就是描写当时南迁的情景,即所谓“一担箩筐下江南”。皖南皮影戏是戏剧的、也是民俗的;它有北方皮影的影子,更有南方的气息;在中国南方影戏中占有重要位置。 

历史上,演皮影戏、看皮影戏乃是当地劳动人民的一种重要娱乐形式,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以及五谷丰收等喜庆时,人们都会唱上几本皮影戏。所演剧目大都反映人们驱邪避灾、祈求太平的美好愿望,所以也称“太平戏。 

皖南皮影一般四人一台戏,前台两人演唱并操纵箭杆,后台两人击打乐器伴奏,素有“一口述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之称。 

皮影戏的表演空间只是一扇影窗(约6尺长、3尺高),表演程式分为文场、武场,表演特色说、唱、逗、笑,一唱众和,尾字甩腔,拖音较长等,气势雄浑;但韵味十足。 

与北方皮影相比,皖南皮影稍长:小影人1.5尺、中影人1.8尺、大影人2.0尺左右,都以1至2岁之间的小牛皮为制作材料,采用独特的“推皮触刀”手法雕刻而成,造型较为写实。 

皖南皮影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培育了很多传人,其中不乏技艺超群者,遗憾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民国以前,几乎没有这些传人的记录,即使偶有见之于文献者,也顶多只有个姓名,而其生平事迹,艺术活动均不可考。这种情况,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有所好转。由此可见,皖南皮影戏是以口传心授方式历代传承,技艺保存十分不易。 

皖南皮影戏被当地人称为“动画小电影”,是一项古老而生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除有广泛的群众性、演出的灵活性、剧目的通俗性外,其主要特征还表现在皮影的雕刻艺术美、语言的文学美、演唱的音乐美等方面,对于研究、了解当地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皖南皮影除了具有戏剧艺术的一般价值外,皮影制作还是一项极具装饰性的民间美术佳品。其融绘画、剪纸、雕刻、动漫于一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皮影戏生存现状急剧恶化,由于农村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影视、网络的不断普及,皮影戏演出市场逐渐萎缩,艺人很少演出,即便演出,收入也很低,无法以此为生;大量传统剧目,尤其是那些以口传心授传承的剧目,已经或即将失传;随着皮影戏艺人老龄化加重,后继乏人;要留住这个正在消失的舞台风景,需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保护! 

新闻推荐

健身潮,热起来!

“俏妈妈”的扇子舞轻捷矫健,功夫不凡;舒展自如的太极功夫以柔克刚,绵里藏针;夜幕下的双人健美舞与美妙的旋律水乳交融;少年武术精湛的功夫令人拍手叫绝……从早春时节开始,市区的健身热潮就风生水起,即...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