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难忘高中岁月

安庆晚报 2012-08-24 18:45 大字

[摘要]杨芝明

 

一九五八年九月,我由宣城中学初中毕业直接升入本校高中。那是一个“大跃进”的年代,工农业“大跃进”,教育也跟着“大跃进”。学校高一年级办了两个实验班,“一文一理”,学制两年。“文科班”不学数理化。我在初中学习阶段,数理化基础不错,比较起来,语文、历史、政治成绩更好一些;加上此时嗜读刚刚出版的《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等长篇小说,便盲目地选择了“文科班”。记得我们班不满五十人。一九六零年七月高中毕业,我虽然上了大学中文系本科,但比起别人来,高中数理化知识缺失,成为终生遗憾。直到如今,我还常常跟同事、友人开玩笑地说:“在高中学业上,我是大跃进诞生的畸形儿”。当然,这是有点“苦涩”味道的“玩笑话”。

这一年,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大炼钢铁,赶超英美。作为高中一年级学生自然被卷入“炼钢炼铁”的潮流中,自然要参加这场“伟大的”政治运动。每天不是砸铁矿石,就是烧钳锅炉,或双手血泡,或汗流浃背。烧了一炉又一炉,记不清烧了多少炉。究竟炼出了多少铁?在我的记忆中,只有一些“铁屑”。我高一开始走读,早出晚归,来回二十华里。中餐是从自家菜地里抠出的两个“胜利百合”山芋,放在钳锅炉里烤熟,又粉又香,津津有味。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仍记忆犹新。

到了冬天,近处的木柴已经烧光了,文科班十几个壮实一点的男孩,架着一辆马车,到近百里的溪口深山老林运木柴烧钳锅炉。踏着清冷的月光,迎着凛冽的寒风,听着山野间滚滚的松涛……乡亲们同情年轻的学子,在家中烧起一堆火让我们取暖。不曾想,“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越烤越觉得寒冷。干脆不烤了,用厚厚的稻草垫着,盖着,睡在地板地上。我们体验着这样的生活,当时还要写作一首首歌颂“大跃进”的民歌。只是,现在一句都不记得。

一九五九年下半年正式上文化课。我最不能忘记的是,高中部举行过一次作文竞赛,题目是“记大跃进中的一件事”。我参赛的文章写的是生活中一件实有的事:电厂停电,学生上街买蜡烛,挑灯夜战,备战高考。阅卷老师打了高分,我获得了一等奖。不久,学校来了一位从部队转业的校长,他“敏锐地发现”我的文章“攻击大跃进”,“给大跃进抹黑”。“一夜之间”,得奖的文章竟成了“毒草”。他“指示”班级共青团支部组织团员开会对我进行“批判”。批阅我的文章,给我高分的老师也受到批评。为逃避这一劫难,我作了“深刻”的检讨,终于“过关”。否则,我将跌入人生的深谷。

新闻推荐

是逆势就业,还是奋力考研?

又是一年毕业季,今年我国有699万名应届高校大学生毕业,号称“史上最难毕业季”。这些正毕业的、即将毕业的和已经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怎样走出大学?又有着怎样的两难抉择?为了更...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难忘高中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