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生精力奉献挚爱的医学 逝后捐献遗体再做贡献 记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芜湖医院(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原烧伤整形科主任汪新民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时间的长短,关键在于做了什么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事迹,即便走了也会留下美名,依然活在很多人心里。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原烧伤整形科主任汪新民不久前永远离开了人世,他对于芜湖市烧伤整形医学做出了重要贡献,救治过无数轻重度烧伤患者。汪新民退休后本想将自己一辈子的从医经验写成论著。不料天不遂人愿被查出胃癌晚期,得知结果后,他决定去世后无偿捐献出自己的遗体供医学研究,为医学事业做最后一次贡献。汪新民高尚的人格、为医学奉献的精神令人感怀佩服。
事业上的“拼命三郎”
汪新民1979年毕业于皖南医学院后,被分配到郎溪县医院,之后又辗转调动到省长江航运公司附属医院,曾任该医院院长。直到1993年才调入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并被派往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科进修。1994年12月,他结束进修后,牵头组建了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科。 汪新民退休前任市二院烧伤整形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省烧伤整形外科学会委员。他对烧伤病人的休克复苏、并发症的预防、后期的功能重建、组织缺损的修复颇有研究。
在家人眼中,汪新民是一个工作起来特别投入的“拼命三郎”。 当科室收治了成批的烧伤病人时,作为科主任的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为了救治危重病人,经常几宿不回家、不睡觉。他的爱人谭继红说:“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下雪,不管是夜里几点,他总是一接到科室打来的电话就从床上爬起来,骑个自行车就往医院赶,随喊随到。”
儿子汪渝回忆,有一次端午节晚上,全家人准备好一桌菜,等着父亲从医院下班回来吃饭。在他到家之前,科室往家里打来电话,说刚刚收治了一个小孩,掉进豆浆锅里了,全身大面积严重烫伤,情况危急,请汪主任赶紧回去。不一会儿,汪新民到家了,家人心疼他的身体,商量好让他赶紧吃碗饭下去,然后再告诉他。但是儿子以小孩单纯的正义感,义正言辞地说,“怎么能因为一顿饭耽误了救别人一条命?”他马上告诉了父亲科室来电话的事。汪新民听了二话没说,转身就骑车赶回医院,一忙又是一宿。与其共事12年的临床美容整形科副主任庄庆元也说:“汪主任是位非常认真、努力且有担当的好主任,他坚持值夜班多年,直到退休前两年,一辈子都在劳碌。”
技术精湛 敬业负责又亲切友好
汪新民的专业技术精湛,他带领的团队率先在芜湖市开展了大面积烧伤切、削痂手术,大大缩短了病程周期,术后康复率高,逐步摸索出了一套很好的经验。1996年夏,汪新民领导的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科团队因成功抢救成批特重烧伤病员获市卫生局局长奖励基金的嘉奖;1997年4月省卫生厅、人事厅授予汪新民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1997年9月,芜湖市人民政府授予汪新民“健康卫士”称号。1999年6月,汪新民当选为安徽省烧伤整形外科学会委员。
随着国家社会的进步、安全生产工作的推进,特重烧伤病人逐渐减少。汪新民又发挥自己治疗严重组织缺损的特长,钻研糖尿病足的手术治疗手段,并且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据儿子汪渝介绍,父亲是个工作严谨、高度负责的人。“我小时候经常看到父亲在家里查阅大量资料、做笔记,后来才晓得这是父亲在针对病人的情况研究治疗方案。有很多大型手术的方案,都是父亲在研究了许多业内前沿报告,参考了许多文献资料后,谨慎制定的。”汪渝说。一例例疑难杂症在父亲手上被攻克,这是父亲最津津乐道的事情。他记得一个患有“大面积剥脱性皮肤松解症”、被上海的医学专家“判了死刑”的小伙子,最后在父亲的手上活了下来,并且康复了。“许多类似这样的病例被父亲当做一生的荣耀。”
汪新民负责的病人,不管病情多么危重,治愈率普遍比较高。因为他总是全身心地投入治疗工作,二十四小时关注病人的病情变化,随时根据病人身体的内环境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在病人的眼中,汪新民是一个让人放心的老专家,一方面因为他的专业技术,第二是因为他工作起来认真负责的态度,第三则是因为他对待病人的亲切态度。每一次查房,他都要和病人开开玩笑,用他特有的充满底气的大嗓门去鼓励他们。“父亲很自信开朗,身上时时充满了正能量,总是鼓励身边的人,这令我很受感染。”汪渝说。看到困难的病人,父亲总是全力相助。有一次,一个北方来的小病号向自己的奶奶嚷着要吃馍,父亲就把自己买来当午饭的馒头给了他。爱人谭继红也一直记得丈夫常常让自己从家里找一些睡衣、棉袄等衣服,让他拿去送给经济困难的病人。
“汪主任一手组建了二院的烧伤科和整形美容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科室在慢慢发展壮大,真的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为了创建和发展这个科室,他吃了很多的苦。”庄庆元说。
“最后再为医学做一次贡献”
退休后的汪新民一直在整理自己几十年来救治烧伤、糖尿病足、组织缺损病人的经验,计划写一些相关的论文,系统地介绍自己在临床实践中创新的方法。但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情况打乱了他的计划。
2020年7月,汪新民感到胃胀不适,吃药后也没有改善,就去医院做了胃镜检查,结果发现得了晚期胃癌。作为一名医生,他清楚地知道晚期胃癌将如何发展,以及最终的结果。在经历了最初的绝望和痛苦后,他决定在本院接受治疗,在他信任的同事们的帮助下同病魔抗争,“你们有什么好的手段就放心地在我身上用,就当是拿我做实验,搞到哪步是哪步。”
同时,汪新民决定用自己的身体最后再为医学做一次贡献。“他说自己当医生一辈子,原想在退休后把自己多年行医积累的最有价值的经验整理出来,但是现在没有时间了,只有用捐献遗体的方式最后为医学做一次贡献。”爱人谭继红说。丈夫全身心扑在他的医学事业上,就在生命最后一刻都不忘,正是这样的精神,他才能在专业领域取得很大的成就,这是自己非常佩服的地方。后来,家人联系了皖南医学院捐献遗体接受站,7月6日,汪新民郑重地在遗体捐献的志愿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在顽强地和病痛斗争了4个多月之后,汪新民的生命定格于2020年11月27日凌晨。遵照遗愿,他的遗体随即被皖医接受站接走。他的医学生涯从皖医开始,又在皖医结束。他用大医精诚诠释了医者仁心的光辉一生,他把一个关心病人、热爱医学、勤于精进、勇于奉献的好医生的角色扮演到了生命的最后。
(本文照片由汪新民家属提供)
记者 李 贾
新闻推荐
“咚锵咚锵咚咚锵”……11月18日下午,在郎溪县梅渚镇定埠村,一阵阵铿锵有力的锣鼓声激荡人心。原来是“大小锣鼓”传承人吕...
郎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郎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