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资源丰富的安徽能扮演重要角色 众多专家贡献“金点子”,在肥纵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合肥晚报 2020-09-14 00:30 大字

9月12日下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论坛在合肥举办。本次论坛是世界制造业大会江淮线上经济论坛的子论坛,以“深化创新链产业链协同 赋能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王一鸣、彭寿、范恒山、侯永志、王振等多位专家,结合各自工作和研究领域,围绕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现场观众进行了深入交流。

【王一鸣】

安徽可打造科技领域的“小岗村”

“经济循环都是通过城市群和城市经济圈进行的。”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安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王一鸣认为,长三角作为巨型网络化城市区域,无论是对国内经济大循环,还是国际国内双循环来说,都将发挥重要的核心枢纽和战略支点作用。

“无论是大循环还是双循环,都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王一鸣表示,当前,我国早已深入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体系,即便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也离不开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配合,产业技术的进步更离不开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后疫情时代,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也愈发紧迫。长三角要积极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路径。”王一鸣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当中,科技创新资源丰富的安徽能扮演重要角色,可以打造一个新的“小岗村”。“长三角不仅要提供优质的产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支持全国高质量发展。”

王一鸣呼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当中,除了要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还要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聚焦集成电路、基础软件、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尽早取得突破,加快国产化替代或做好“备胎”,构建安全可控的供给体系。

“新的国际竞争环境,对创新性、原创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王一鸣称,目前,安徽在产业技术领域的发展比较先进,安徽在原创方面的比较优势会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显现出来。未来安徽要在原创性、基础性、底层优势等方面进行突破,发挥好这些优势才能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以前说到安徽的制造业,大家想到的是“傻子瓜子”,而如今,随着产业升级速度不断加快,冰箱、洗衣机等家电已经成为传统优势产业。王一鸣认为,当前以合肥“芯屏器合”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逐步释放更大的发展动能。

“从战略方向上来说,安徽要加快与长三角之间的通道建设。”王一鸣解释,这个“通道”不仅仅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水上交通等综合交通方面的基础设施,更重要的还有物流、信息、金融等互联互通,并在思想、体制、文化中向沪宁杭等先发城市学习。

“消费互联网已经处于成熟阶段,很难抓住,但工业互联网在刚刚起步阶段,一定要抓住整个契机。”尤其是在物流方面,安徽要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

【彭寿】

推进创新力、产业链和资本链“三链”融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总工程师彭寿介绍,去年,中国工程院对26类有代表性的制造业技术水平进行分析,其中11类达到世界领先或先进水平,另外有15类与国际一流差距大或差距巨大。

“长三角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策源地,正在成为科技新发展的主战场。”彭寿认为,当前,全国四个综合性科学中心,有2个在长三角,一个是安徽合肥,一个是上海张江,这是巨大的资源优势。为此,如何做好“两心同创”、联合攻关,共建共享创新平台,这至关重要。

长三角发展,今后要继续围绕“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做好“文章”。彭寿分析,“一体化的核心是构建创新的体系;高质量的根本是构建产业的格局。”当前,安徽在能源、信息、材料、生命科学、环境、制造等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看到的安徽产业发展优势的同时,还要看到存在的不足,并在新一轮的创新中去突破,需要继续提升科技成果的应用力、产业发展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创新的目的就是让成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供给。”彭寿说,上海在金融、江苏在实体经济、浙江在数字经济、安徽在高端制造业都各具优势。当前,安徽已经从传统制造的“上半场”迈入新兴产业的“下半场”。

彭寿表示,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过程当中,推进创新力、产业链和资本链“三链”融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而协同创新体系、强化产业合作,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水平,是不断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登上高峰的关键路径。

【范恒山】

合肥融入长三角要抓住重心和亮点

“从长三角来看,安徽与沪苏浙还存在一定发展落差。”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安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范恒山认为,发展落差同时也是发展机遇和潜力,长三角一体化为安徽提供了补齐短板加速发展的巨大机遇,“安徽有能力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最大赢家”。

“近年来,合肥的发展让人瞩目,区位优势越来越明显。”范恒山表示,合肥是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同时,合肥还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肥都市圈的核心城市,这些都为合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

范恒山认为,除了区位优势,如今的科技创新优势也让人羡慕。当前,合肥市是全国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在合肥有一大批重要的国家实验室,还有一批大科学装置,正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这些都让合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10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让人惊讶,这也为改革探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合肥是综合交通枢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民航等综合交通发达,这也为合肥市实现更大的对外开放,为合肥在长三角内实现更大程度的物流、人流等要素的流动,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范恒山表示:“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之下,合肥市要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做好统筹规划,抓住科技创新的重心和新型产业发展迅速的亮点,巧妙运作,来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侯永志】

“一地六县”合作区可成绿色发展范例

今年6月,在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沪苏浙皖一市三省就共建“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达成共识。“一地六县”合作区包括了上海光明绿色发展基地、江苏省溧阳和宜兴市、浙江省长兴和安吉县、安徽省郎溪县和广德市,区域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

“这个合作区有条件成为绿色发展的范例,可以为探索人文要素发展驱动作出贡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认为,“一地六县”地处长江之南,是一市三省唯一无缝对接的天然板块,这里生态系统完整多样,黄山、天目山、茅山余脉贯穿南中北部;这里多元文化交融汇聚,是安徽文化和吴越文化交替影响区。

“协同发展是新形势之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势。”侯永志认为,协同发展必须找到有效路径,而“一地六县”则为探索协同发展有效路经提供了最佳实践场景,合肥也可以利用自己的人才、科技和产业优势,参与到“一地六县”的发展中去。

侯永志还建议,今后在推进“一地六县”的发展中,需要发挥政府的引导、推动和指挥作用,以便在改革集成、资金投入、项目安排、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快形成政策合力。

【王振】

尽早在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上突破

“在一体化推进过程中要通过聚合力量、分工合作来共同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尽早取得重大突破。”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说,长三角各地对于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有强烈的诉求与动力,还有一定的资金投入能力、要把这些动能调动起来,进一步拓展提升各地的长板优势领域,产生更加强劲活跃的群体攻关效应。

王振认为,合肥与上海都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两心共创”的过程当中,需要在空间配置上进行合理分工,可以合作共建共享大型科技装置与设施。比如,在合肥共建共享核聚变装置,在上海共建共享光源装置。

“在一些最核心最前沿的领域,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集合各地精锐,合作共建一批专攻核心关键技术的新型研究机构。”这些机构应具备公司化机制优势,摆脱传统的行政等级、编制、绩效工资额度等约束,高效承担研发创新与成果转化双重职能。

“上海具有国家经济、贸易、金融、航运、科创等五个方面的优势,合肥具有科创创新策源优势,安徽各地具有商务成本方面的优势,还具有产业配套的优势。”为此,王振建议,上海、安徽两地要探索长板优势相互赋能的模式与机制,打造双向的“创新飞地”。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方佳伟

新闻推荐

“老班长”们纷纷投入抗洪一线

暴雨洪灾袭击南方多省,抗洪抢险刻不容缓。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今年防汛抗洪过程中,不少老兵坚守在抗洪一线。例如,“人民武...

郎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郎溪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