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鳄:“名门”成“旺族”

今日宣州 2019-04-05 07:00 大字

□曹光鑫 孙四清 文/图

春天来了,国宝扬子鳄“睡醒"了,伸个懒腰、晒晒太阳。3月21日-26日,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告别冬眠模式的扬子鳄,在半梦半醒之间陆续转场户外。据了解,此次扬子鳄“大挪窝"为期6天,13500余条扬子鳄由此开启户外环境下长达数月的惬意生活。

扬子鳄亦称鼍,一种极其珍贵而古老的爬行动物,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也是世界最濒危的鳄类物种。因其生活在长江流域,故称“扬子鳄"。扬子鳄至今已有2亿年历史,是生物进化史上的“老寿星",与大熊猫一样被称为“古生物活化石"。扬子鳄原广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因自然环境变迁和人类活动干扰,其分布范围渐缩,种群数量锐减。加上野外栖息地遭受人为破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环境污染以及自然死亡和人为捕杀等原因,导致扬子鳄野生种群走向衰落。野生扬子鳄数量仅为120至150条,还不到野生大熊猫数量的七分之一,呈现极其严峻的濒危态势。这些仅存的野生扬子鳄,零散分布于皖、浙两省交界的狭小地带,濒临灭绝边缘。

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扬子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1973年,国际保护野生动物大会将其列为临危种和禁运种,并被列为国家15个野生动植物重点拯救项目之一。为拯救扬子鳄,中国政府从野外收留212条扬子鳄进行驯养繁殖,在宣州境内建立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该保护区人工繁育扬子鳄呈现出“添丁兴旺"的态势。目前,该保护区人工种群存栏数已达1.5万条,并具备了年产1500条以上的人工繁育能力。

据了解,由于生理机能的局限,扬子鳄不能自主进行体温调节,它的体温只能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环境温度降低,其体温随之降低,体内生理代谢下降,食欲、消化等功能相应降低。每年10月中下旬以后,伴随栖息地气温的逐渐降低,扬子鳄不再进食,活动能力下降,逐渐进入冬眠状态。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由于高密度饲养,饲养池中无洞穴供扬子鳄冬眠,所以都会在冬季气温下降时搬运至室内保温越冬。在洞穴中冬眠,避免了外界低温环境对扬子鳄机体的伤害,是扬子鳄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寒冷气候的一种适应。在自然条件下,野生扬子鳄都会在11月下旬进入洞穴冬眠,直到次年3月中下旬气温相对稳定时,半梦半醒的扬子鳄回归户外,共沐春光,与八方游客见面。据介绍,扬子鳄冬眠初醒,胃功能尚未恢复正常,4月下旬结束冬眠状态,正式进入活动期。直到5月上旬,扬子鳄才能喂食。期间,保护区将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常态化监管,确保扬子鳄冬眠初醒后的“日常生活"。

渡过“极度濒危"的扬子鳄,如今已是“子孙满堂",昔日的“名门"悄然变身“旺族"。然而,野生扬子鳄种群增速却缓慢爬行。2002年,“扬子鳄野外放归自然工程"被列入“中国15个野生动植物种重点拯救项目"之一。自2003年起,安徽省启动扬子鳄野外放归工作,先后在宣州区红星保护点和郎溪县高井庙保护点放归14批计108条扬子鳄。科研人员通过无线跟踪监测,发现重回大自然的扬子鳄,业已适应野外生存环境,陆续开始“生儿育女",这标志着我国扬子鳄野外放归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目前,已累计产卵14窝238枚,自然孵化出幼鳄112条。"专家介绍,扬子鳄野外放归工作已初显成效。2018年度资源调查显示,目前野生扬子鳄总量仅为野生大熊猫总数的1/10。专家介绍,只有扬子鳄野生总群达到2500条,才能从“极度濒危"降至“濒危";达到10000条,才能从“濒危"降到“易危"。为此,该保护区将在今年6月中下旬开展安徽省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放归扬子鳄活动。近期,该保护区将从万余人工繁育鳄中遴选200条成年鳄作为放归自然“候选鳄",然后从“候选鳄"中精选120条“放归鳄",按“一夫两妻"比例搭配。逐一植入电子芯片,进行身份识别,适时集中放归自然。

搬出室内暖房,工作人员要格外小心;

工作人员用塑料防护箱搬运幼鳄

扬子鳄由室内暖房运送至户外养殖池

装车待运的扬子鳄,张开大嘴

这跳水姿势很是优雅

幼鳄放归户外养殖池

扬子鳄放归户外养殖池须逐一清点登记

扬子鳄出口启运仪式

新闻推荐

宣讲两会精神 助力乡村振兴

“我非常荣幸能参加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不仅深深地感受到了大会的民主氛围,更是被国家领导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所...

郎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郎溪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