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和村:村民尽享改革红利
9月4日上午,在郎溪县十字镇新和村的会议室里,76岁的张永志从村干部的手里,接过了资产收益扶贫工程股权证书和现金支票。股权证上记录着张文建家庭的504股贫困股,支票上标注着“资产收益扶贫分红4089元”。“我是帮我儿子张文建来领取股权证书和现金支票的。”张永志告诉记者,他的儿子张文建在2016年被诊断为肺癌晚期,现在还在医院进行治疗,儿媳长期在医院照顾生病的儿子,孙子上大学读书,一家人没了生活来源,2017年8月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这次村里在分配股权的时候,考虑到儿子一家的实际情况,按照重病贫困户一档分配了股权和分红,一共拿到了4000多元,这对他们一家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啊!”
家住董庄村民组的普通村民成兴贵一家7口也拿到了1015元的分红。“2016年村里搞‘三变\’改革的时候,就说以后效益好了可能会进行分红,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了现金,连我家里五岁的外孙和六岁的小孙子都有,这条发展的路子走得太对了。”提到村里的分红,成兴贵乐得合不拢嘴。
和成兴贵一样,新和村的2625位村民都拿到了自己的分红,还有71户贫困户149人,除了基本的“三变”改革股权分红以外,还领到了村里特别为贫困户设立的资产收益扶贫股权分红。
位于十字镇东部的新和村,总面积约有13平方公里,全村现有耕地4500多亩、旱地3000多亩,养殖水面450多亩,山场1.3万亩,是郎溪的28个贫困村之一。这样一个贫困村又是如何在短短几年之内,做到给村民分红的呢?
由市公安局下派到新和村担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的陶义明告诉记者,新和村是全省13个“三变”试点村之一,在实施“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之前,村里300亩集体林场常年没有收益,村集体经济得不到发展。虽然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举步维艰。通过“三变”改革,不仅盘活了村里的闲置资产,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也让村集体经济每年有19.95万元的收入。“从贫困村到实现给村民分红用了三年时间,三年来村集体经济增收53.3万元。”
目前优质烟叶、绿化苗木、优质粮油已经成为新和村经济的三大主导产业。烟叶种植面积连续3年超千亩,是皖南烟叶公司“千亩示范村”;村集体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引进腾头、百年等农业企业,流转开发荒山3500亩,种植千亩樱花、千亩油茶、500亩桂花、500亩海棠、300亩桃花及数百亩茶花、白玉兰、紫玉兰、荷花等绿化苗木花卉种植基地。同时,驻村扶贫工作队积极争取扶贫资金,在十字开发区建设了1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出租、入股企业分红等形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17年,新和村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20.295万元。
“正是这些收入,让我们有了分红的底气。除了所有村民都有的普惠股分红以外,我们还将扶贫产业项目获得的收益拿出一部分来专门用于贫困户分红。”陶义明说,在普惠股方面,根据“三变”改革方案,全村2625位村民共分得26250股,平均每人10股,分红145元,共分红380625元。在贫困户方面,根据贫困户类型和家庭经济情况,设置不同股权,一般贫困户每人28股、五保贫困户84股、重病贫困户每人168股,进行二次分红,每人再分红203元、609元、1218元,新和村7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49人二次再分红40194元。“重病贫困户的持股比例最高,就是为了提高重病贫困户脱贫质量,避免出现因病返贫的情况。”
通过改革,新和村盘活了集体资产,壮大了村集体经济。陶义明告诉记者,下一步村里将利用好财政扶贫资金,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资金效益,根据新和村实际,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油茶种植加工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效,通过股权分红,让全体村民共同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
新闻推荐
扶贫基地的大棚里,一盒盒芦笋幼苗在恒温下,舒展出翠绿的嫩芽。在不远处,还有一片片芦笋生机勃勃地在阳光下随风摇曳……近日...
郎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郎溪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