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十字镇文化站:引领文化生活新风向

皖南晨刊 2017-08-28 16:26 大字

◇万莹 徐萍萍

上百场次精彩的文艺汇演,上千次的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农民体育活动场所全镇覆盖,在郎溪县率先建成了3个农民文化大舞台、全市第一家乡镇公共电子阅览室。2012至2016年连续五年镇综合文化站被上级评为先进单位;2016年被命名为“省级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017年被定为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试点单位;公共电子阅览室被国家文化部表彰……近年来,郎溪县十字镇不断增强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培育文化软实力,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化。

学生在文化站看书。

小镇休闲文化一瞥

走进十字镇综合文化站,从公共电子阅览室、体育健身室、书画活动室、展览展示室、科技培训室可谓座无虚席,有白发苍苍的花甲老人,有活力四射的青年小伙,还有朝气蓬勃的学生少年,看书读报、休闲娱乐、健身运动,好不热闹。

11岁的嵇思源是这里的“老熟人”了,她一到暑假就一头扎进了文化站,从电子阅览室到乒乓球台哪里都能看到她活泼的身影,和嵇思源一样选择来文化站度过暑假的有十几个学生。“上午我就在阅览室看书写作业,下午玩会电脑,晚上来打乒乓球,每天都过得很有趣,”嵇思源滔滔不绝地向记者介绍,“这里环境好,还有空调很凉快,我和小伙伴们都很喜欢这里。”

家住十字村的李西亮也是文化站的“常客”,今年50多岁的他酷爱下棋,每天下午约几个棋友就在这里摆开棋阵。“来这里不仅能多认识朋友,还能充实生活。我现在退休了,没什么事情就天天过来,身心都得到了放松。”李西亮乐呵呵地说道。

陈志宁是该镇文化站的站长,工作之余,他积极组织大家参与各种活动,看着大伙儿在各个活动室自得其乐,陈志宁一脸满足,他告诉记者,入夏以来,由于天气炎热,加上学生放暑假,站里每天都十分热闹,从上午8时起到晚上9时,人流不断,“这段时间虽然忙,但是能让大家走进文化站、留在文化站,丰富文化生活,忙点也值得。”

打强基础

搭建文明生活新平台

十字镇综合文化站建立于2011年7月,占地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09.5平方米。2012年,该镇投入140多万元,建成了高标准的中心文化站。与此同时,该镇的9个村级农家书屋也进行了规范化建设,并先后在十字村、施吴村率先建成了两个农民文化大舞台,让当地1.2万群众从此有了休闲健身的好去处。2014年,该镇投入180万元,完成了全部村社的农体工程项目。2015年,再次投入160余万元,配齐镇中心文化站文化广场、文化大舞台、塑胶篮球场,并完成创建省级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试点所有工作。

近年来,十字镇继续加大投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活动载体,2017年初,该镇积极改造和提升内部工程:完善9个村社农家书屋和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成互联网经营场所6处,农民文化体育广场8个,居民晨练点22个,农民文化大舞台3个,各类体育器材30余套,篮球场22个,全镇农家书屋拥有各类图书2.9万余册,有线电视“村村通”覆盖率达96.5%,数字化整转3780余户。十字镇综合文化站成为安徽省最先进设备和功能最完善的乡镇综合文化站之一。

练好内功

增添文化惠民新动力

在迈步文化大镇的道路上,十字镇坚持把文化建设作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惠民工程的重要抓手。自2012年起,在该镇文广站的组织下,每年春节和中秋的大型文艺汇演,已经成了全镇城乡居民生活中的大事。每年的元宵灯谜晚会,参与群众超过2000人;每年六月举办的少儿文艺大赛,参与青少年儿童达到4300人;每年秋收后的全镇广场大赛,更是吸引了全镇城乡上千名中老年人关注,2013年参赛队伍只有4支60人,而2016年,参赛队伍达到了18支420余人。每个月的送戏、送电影下乡,成了3.2万农村居民重要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13至2016年,该镇每年送戏、送电影下乡均超过180场次,覆盖全镇每个自然村。

为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的文化修养,十字镇着力培养一批文化带头人,先后引导成立了民俗文化团体、摄影家协会、十姚地区中老年书画协会、红舞鞋少儿舞蹈培训中心、乐水诗社、两个广场舞之家。据了解,从2013年起,该镇每年举办的摄影、诗歌创作、少儿舞蹈以及球类等各种文化知识讲座30余场,累计参与培训群众超过7000人。

新闻推荐

宣城市政协调研农村“三变”改革

本报讯8月10日,宣城市政协副主席唐佑文率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部分委员赴郎溪县开展农村“三变”改革工作专题视察。视察组一行实地视察了十字镇新和村、毕桥镇施宏村和凌笪乡独山村等地,并召开...

郎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郎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