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唐传海:情愿做一辈子“兵爸爸”■蒋忠飞

宣城日报 2017-08-16 10:09 大字

唐传海是郎溪县凌笪乡钱桥村人,今年67岁。25年前,唐传海把第一个儿子唐祖军送到部队接受锻炼,接着又把小儿子送到部队。二十多年来,唐传海和妻子扛起家庭的责任,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们总是想办法克服,从来不拖儿子的后腿。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下,大儿子唐祖军因事迹突出,先后荣立三等功两次,获得优秀士兵三次等荣誉。

唐传海居住的是水库淹没区,土地较少,家里只有2亩水田,一亩旱地,经济收入完全来自于这些土地。三个孩子上学,这让唐传海感觉压力很大。“当时有人对我说:‘你现在苦点,过几年你儿子毕业能挣钱了你就享福了\’。但是我从来没想过让儿子毕业后去打工挣钱,我想,男孩子就是要到军营锻炼。”唐传海说。

1993年11月,刚刚十八岁的唐祖军被父母送进军营,在东海舰队当了一名普通的士兵。几年后,小儿子也光荣参军。“当时两个儿子在当兵,女儿在黄山上学,那时候家里生活特别困难。”唐传海的妻子鲍爱银回忆道。

因为儿子不在家,家里的重活累活都落在唐传海的肩上。春季插秧收麦的季节,别人家的儿子都回来帮忙,唐传海只能和老伴一起,起早摸黑,把麦子一袋袋扛回来,把秧苗一棵棵插下去;秋收秋种的时候,唐传海和妻子一镰刀一镰刀地收割水稻,一锄一锄地整地播种。家里还有一亩地的绿茶,每年春秋两季,也是采茶的黄金时期,一边是农忙,一边是采茶,唐传海和妻子忙得像陀螺,一刻也不停。忙完了田地,为了不给孩子增加负担,唐传海还要出去打工挣钱维持家用。

“孩子送到部队,我们也要时刻了解孩子的思想,不能让他思想出问题。”谈起对儿子的教育,这个身为农民的“兵爸爸”很有见解。平时,只要儿子打电话回来,唐传海总是反复叮嘱他们在部队要好好学习,服从组织安排。在部队二十多年,唐祖军很少有机会和家人在一起过个团圆年。2005年的腊月二十六,刚刚到家没几天的唐祖军接到部队通知,要求他立即归队执行任务。“好不容易回来过年,眼看就要到春节了,部队又叫他走,儿子当时不想走,我们也舍不得,但是军令大如山呐,不走怎么行!”在唐传海的劝说下,唐祖军带着妻儿,又踏上了归队的旅途。

1998年,唐祖军探亲回来休假,在饭桌上谈起提干的事,他向父亲抱怨,因为学历原因,可能自己一辈子都是个兵。“兵有什么不好?能当一辈子兵是你的光荣。我情愿做一辈子‘兵爸爸\’。”在父亲的教诲下,唐祖军放下思想包袱,在部队勤学苦练机械修理基本功,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因为技术精湛,唐祖军得到了组织上和领导的肯定,立功的喜报一个接一个传来。“这是2014年祖军到钓鱼岛执行任务时立的三等功喜报,这个是2014年他的优秀士官喜报,还有好多荣誉证书,都给他们带走了。”指着墙上张贴的喜报,唐传海笑得合不拢嘴。

“孩子在部队能不能安心,家庭也是关键,所以家里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从来不说。”对于儿子能在部队安心服役这么多年,唐传海和妻子做了很多,无论家里有什么事,他们总是报喜不报忧。

1998年6月,唐传海在附近村里做活,妻子在茶园里采茶,一阵强劲的龙卷风突然袭来,唐传海家的房子屋顶被整个掀掉。唐传海赶回家后,看到眼前的残垣断壁,心里一阵慌乱。这可怎么办?这么大的事,跟儿子说吧?不行,不能让他分心。第二天,唐传海叫来亲朋好友,把墙壁修修补补,重新盖上屋顶,在旧屋里一住又是好多年。

唐传海的左眼残疾,几近失明,妻子的眼睛视力也不好。视力的缺陷,让唐传海夫妇在做农活时吃尽了苦头。插秧割稻时,因为看不清田埂,唐传海经常在田里摔跤,总是一身水、一身泥地摸回家;看不清茶叶,他采茶时眼睛几乎凑到茶树上,脸上常常被茶树上的虫咬的又红又肿。这些事,唐传海始终没有在儿子跟前提起过。八年前,退伍在家的小儿子因为意外不幸去世,沉痛的打击,让唐传海夫妇痛不欲生。直到小儿子去世两个多月,在部队的大儿子才知道家中发生的不幸。事后,大儿子责怪父母没有让他和弟弟见最后一面,唐传海流着泪说:“当时你在南沙执行任务,我哪能打扰你。况且人已经没了,叫你回来也没用啊。”

如今,已经年近七旬的唐传海每天为了生计在奔波劳累,虽然儿子总是打电话不让他打工、让他少采茶叶,但他依然没有放下手中的农活。唐传海夫妇说:只要我们能动,我就不能给儿子添麻烦,让他在部队安安心心地工作。

新闻推荐

飞鲤镇 全域推进“河长制”工作

郎溪讯为切实做好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和修复水生态等各项工作,今年以来郎溪县飞鲤镇围绕“生态立镇、产业强镇、治水兴镇”的战略要求,在全镇域范围推进“河长制”工作。该镇对镇域...

郎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郎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