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扶贫攻坚点亮群众致富路——毕桥镇大义社区精准扶贫亮点速写

宣城日报 2017-08-11 23:12 大字

郎溪县毕桥镇大义社区毗邻南漪湖,是一个典型的半山半圩的鱼米之乡,一直以来,由于集体经济较为薄弱,经济收入以传统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来源。2014年,该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共138户230人,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已有135户225人成功脱贫。

刘文元是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今年5月,他带领工作队到社区任职后,立即投入角色,进村入户、调查摸底,深入了解每户家庭情况,把“精准到户、扶贫到人”的工作原则深深地印刻在脑海中。

自驻村扶贫工作队进驻大义社区后,相继开展贫困户走访和调研工作,确保一个贫困户都不掉队。“真的感谢你们,多亏你们联系县房管局的专业技术人员灭掉了白蚁,现在我们的生活终于恢复了正常。”家住大义社区杨竹山村民组的居民何照祖紧紧握住刘文元的手连声致谢。

扶贫工作队在走访何照祖家时了解到,何照祖与老伴已经年过七旬,身体也不太好,儿子何洪兵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导致终身残疾、生活不能自理,且每天需靠药物维持。一家人拥挤在一间老房子,屋内潮湿,家里白蚁特别多,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是扶贫工作队立即商讨,及时与县房管局联系对接,该局派来两名专业技术人员,对何照祖家的白蚁进行了专业灭杀,帮助他们全家解决了后顾之忧,何照祖夫妇的脸上又露出了笑容。同时,要求镇村干部给予相关帮扶政策,帮助他们早日脱贫。

近年来,毕桥镇贫困村以产业化项目建设为主导,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强力推进产业化项目扶贫,希望通过黄魁种植项目示范作用,吸引种植大户加大资金投入,力争3年内实现黄魁种植3000亩,为打造绿茶“黄魁”之镇奠定基础。

今年年初,大义社区通过产业化扶贫项目在黄廖村村民组整合扭转了40多亩山地,重点打造产业化扶贫项目黄魁的种植,以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村民致富。一直以来,大义社区产业化扶贫项目黄魁产业的实施每一步都始终坚持“四议两公开”的办事原则和方法,在两委成员开会商议到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成立理事会共同商讨、议事,层层把关、严格执行,保证程序公开公平公正。黄魁的种植不仅让大义社区尽快摘掉贫困村的帽子,更重要的是改善了民众的生活,很多村民参与到产业项目中来,通过亲身实践丰富了种植经验,平时遇到各类问题能够及时咨询专业人员,并共享各类信息,这些都为村民今后自主创业、寻找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产业化扶贫项目基地建设,一方面能持续性增加村集体收入,另一方面基地上也优先安排贫困户务工,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同时利于推动黄魁的推广,带动村民向高效农业发展,尽快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径。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做好农村基层工作,关键是要建设好村级班子,打造一支富有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大义社区通过选优配强两委班子、加强党员干部队伍教育管理,使社区党总支实现了由“软弱涣散”到“党建示范”的蜕变。

驻村以来,刘文元切实履行“第一书记”职责,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精心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着力在“建强一个村级班子、带好一支党员队伍、培育一批骨干力量”上下功夫。“驻村干部的到来,让社区党总支更有活力、更有号召力了。”社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普遍为驻村扶贫干部竖起了大拇指。

为帮助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今年,刘文元积极争取4万元的项目资金,用于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设和基础设施条件改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以财政配套的75万元专项资金为“酵母”,想方设法争取项目资金,并通过招商引资和争取选派单位、社会各界的支持,在社区大力实施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建设社区服务中心、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帮助广大群众解决了不少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有力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预计到今年底,我们剩下的3户5人将全部脱贫,我们大义社区将全面完成贫困村出列的目标。”刘文元信心满满地说。

新闻推荐

兵团的遗产

兵团铸管厂虽然隶属工业师,艰苦程度一点也不亚于种水稻,种棉花。安庆籍的九十九个兵团战士初中刚毕业,也就十七八岁的年纪,与来自蚌埠、铜陵的战友一道,自己拉铁皮车运砖瓦,自己搬砖和泥,用了两三个月的...

郎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郎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