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点“秆”成金 变“草”为宝

宣城日报 2017-06-05 04:02 大字

以前每到夏收、秋收季节,大多数农民会把秸秆直接在地里“一烧了之”,既造成了雾锁大地、环境污染,还严重浪费了农业资源。

如何杜绝秸秆焚烧、灰尘漫天飞的情景,同时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步伐,发展富民产业呢?5月27日,宣城市在宣州区寒亭镇召开了秸秆利用暨水稻种植机械化现场会,探索秸秆还田后水稻种植机械化有效模式,为秸秆找一个出路。

新型农机巧解禁烧难题

当日,记者在现场麦田看到,农机手正操作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收割机上安装了新型秸秆粉碎抛撒装置,收割小麦时可以边收割、边粉碎。记者注意到,这台机器的前部可以将金灿灿麦穗直接吸入“肚”中,尾部迅速地将粉碎的秸秆吐回地里,一进一出,均匀地抛撒在地面上。

市农机管理局局长孙远杰指着秸秆粉碎装置向记者介绍,收割机带粉碎抛撒的效果很明显,被粉碎的秸秆很细,可以直接撒在田里当作有机肥。正在观看这一机械演示的种粮大户朱启明大呼“神奇”,在他眼里这一新型装置实现从机收到秸秆粉碎还田“一条龙”作业,如果在自己的田里推广使用,能达到省时、省力、省心还赚钱的目的。

自动捡拾秸秆、自动送料、自动压缩、自动捆绳、自动出包……在现场的另一处机械演示场地,秸秆机械打捆机被许多农业从业者围观。记者看到,机器会将地里的秸秆自动“吃”进去,麦穗存到储存装置中,机尾会直接“吐”出一个个四四方方的秸秆捆。“机器打捆,解决了农民处理秸秆的烦恼,为秸秆提高‘身价\’做了铺垫。”孙远杰解释。

秸秆利用从“堵”变“疏”

曾经无处安放的秸秆,打好捆后就截然不同了,因为其占空间小,便于运输和存放,利用性价比很高,是很多企业争抢的“香饽饽”。郎溪理昂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企业秸秆收购价280元/吨,按农户销售量国家再补贴30-50元/吨。农民朋友将废弃的秸秆送到附近的秸秆收储站可以直接换取现金。公司拿到秸秆后,可以利用它们做燃料进行发电,且要比一般发电厂每年节约标煤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0万吨。

为推动秸秆利用从堵变疏,该活动现场还示范推广了旋耕埋草新技术。旋耕埋草机能一次性替代传统的耕、耙、耖、平等多道作业工序及相应多台机具,连续完成旋耕—埋草—碎土—平田等多道程序,实现“水田适度耕整,秸秆埋覆还田”。这样的机器能有效提高秸秆还田质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对促进水稻产量有很大好处。

科技让农民插秧不弯腰

伴随着马达的隆隆声,记者被水稻穴直播现场吸引。

只见农机手们驾驶着水稻穴直播机在水田里穿梭。原来传统插秧的方式种水稻,需要先育秧苗然后再移栽到田内,费工费力。而水稻穴直播是一种不用育秧、移栽,就能直接将种子播于田里,具有直播均匀、省工省力等优点。

听说这次有新农机进行播种试验示范,全市部分种粮大户也赶来观摩学习。宣州区寒亭镇的农民彪虎坦言,这样节约时间、精力的水稻穴直播技术,减少了育苗、秧苗搬运、秧盘安装等环节,节约了生产成本。

“插秧机又好又快,还不用弯腰。”孙远杰指着水稻插秧机告诉记者,过去人工插秧,一个青年劳动力一天最多插秧一亩,但现在一个人操作一台高速水稻插秧机,一个小时可以插完近8亩,苗齐、苗匀、深浅一致,不仅人不累,还有利于水稻发育和田间管理。记者看到,在插秧机的工作下,一株株秧苗很快被整整齐齐、疏密适中插入田中。

在田中认真观看各个机械演示的农民胡小四坦言,秸秆利用现场会让大家“开了眼”,也为秸秆利用和水稻机械技术推广开了一个好头,自己有购进新型机械的打算,为田里增收早做准备。

据了解,现场会上,市农机部门组织人员对小麦机收粉碎秸秆抛撒、旋耕埋草等12种不同机型作业演示。现场作业演示结束后,还组织开展了室内技术培训,相关企业技术人员介绍了秸秆回收政策,讲解了水稻直播、秸秆打捆的优缺点、机械原理、操作使用方法及维修保养技术。

新闻推荐

市政协开展“万亩圩口堤防除险加固”专题视察调研

本报讯5月31日,市政协主席丁绍东带队赴郎溪县、宣州区开展“万亩圩口堤防除险加固”专题视察调研。市委副书记严琛参加调研并出席座谈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郎溪县委书记张千水在郎溪陪同调研...

郎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郎溪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