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战友!我们好久不见你在哪?

皖南晨刊 2017-05-26 04:01 大字

“人到老时更思亲,快四十年未见,你还好吗,想和你一起聊聊过去和现在……”拿着和战友张明禄的合影,张德顺哽咽地说,原本就想找,可一直没有机会,最近相继听到其他老战友病倒的消息,不敢再等了。

5月23日,家住扬州的张德顺老人特意来到本报求助,希望能通过报纸寻找失联40年的郎溪县老战友张明禄,完成团聚梦。

张德顺随身带着一个小公务包,这可是他的命。里面放着十几张大大小小的照片,有些已经褪色,“这些黑白相片都是我当兵时拍的,担心损坏,平时都不怎么拿出来。”对着泛黄的相片,当年两人的战友情,也跟着回忆慢慢清晰起来……

1972,我们结识在凤凰山下

1969年张明禄作为上海知青,被下放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入伍,成为二师14团的一名新兵,1972年他又被选调到辽宁省丹东市凤凰山下64军192师576团的通讯连任卫生员。张明禄当时是通讯连司务长,是张德顺的上级,两人就此相识。

但两人真正熟络是在1974年,张德顺记得很清楚,当时通讯连奉命参加了辽宁省铁岭柴河水库大会战。为了保证全水库通讯畅通,张明禄带领战友们日夜奋战,有一次他和张明禄司务长外出购物。途中遇到当地参加柴河水库会战的一处民工棚失火。他们毫不犹豫扑上去救火。在火海中进进出出,救人救物。

“民工棚的屋顶是用油毛毡铺盖的,遇火融化,往下直掉,如落在身上,后果不堪设想。当时张司务长看见棚顶上一大块已着火的油毛毡即将落到我头上,就狠命推了我一把,让我躲过了一劫。”

在张德顺的描述中,张明禄比他大6岁,不仅是领导而且一直把张德顺当成小弟弟关心帮助。

1975年7月,部队参加野营拉练。张德顺由于水土不服,饮水受感染得了急性细菌性疟疾。至今他都记得,“当时我一天拉了十多次,整个人都拉脱了型。我们驻扎的地方很偏僻,道路坎坷,来往没有车辆。张司务长二话不说,连夜驾起一辆马车把我送到近60公里外的师部医院就医。我因及时得到治疗,脱离了生命危险。”

2017,好久不见你在哪里

1975年,张德顺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入党推荐的第一介绍人正是张明禄。

“他不仅以身作则,而且对我要求也严格,经常教导我要当一个好兵,吃苦耐劳,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部队一起经历的岁月中,张德顺和来自郎溪的张明禄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

“我们都是南方人,更加比较聊得来。”张德顺说,1978年他要退伍时,当时已经提拔到团后勤处的张明禄不断地挽留他,但因为自己的实际情况,他坚持退伍来到了扬州。

“刚退伍我们还有书信联系。他是个热心肠,当他知道我身边的同事因子女多,口粮不够吃时,还立刻寄来了全国粮票,帮他们渡过难关。

后来因大家工作调动,张德顺与张明禄彻底失去了联系。2012年,东北的一个战友联系上了张德顺。从他们那儿得知,张明禄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因身体原因,转业复员留在了当地辽宁省凤城县政府工作,不久又迁回了原籍安徽郎溪。

张德顺告诉记者,随着年龄的增大,他越来越怀念部队的生活,思念一起奋斗过的战友,“这些年,我也托人打听,但是始终没有找到张明禄的音讯,希望能在有生之年,与战友重聚。”张德顺说着有些哽咽,“如果找得到,我就想问问他从分开之后,这些年过得怎么样。能再见到当年最亲的兄弟,也算了了我的心愿……”

如果您有相关线索或认识张明禄本人及其家人,还请拨打0563-2831879与我们联系,让老兵们得以团聚。

新闻推荐

小站点的暖心中奖故事记

福彩销售处“34152031站点”正好位于贯穿郎溪县城S214省道旁的居民小区的巷口,对于周边的居民来说,上下班、回家、路过时都会不经意的进站选上几注,用当地人自己的话说这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

郎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郎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