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家庭农场·采茶乐趣”社会实践体验作品

皖南晨刊 2017-04-14 06:02 大字

4月8日上午,宣城小记者培训中心组织了30名宣城小记者,前往郎溪县第三小学,参与并见证了该校记者站的揭牌授牌仪式,同时还观摩了中国科协在该校开设的校园科普活动展。宣城小记者团讲师,给该校小记者上了一堂新闻采访课。下午,宣城小记者代表与郎溪第三小学的小记者代表,前往钱晨家庭农场进行采茶体验,并参观了制茶的相关工序,还兴致勃勃地品味了茶艺文化。——编者的话 

☆揭牌授牌·新闻讲座 

听说宣城小记者团的讲师,来到我们学校上新闻辅导课。我很荣幸地参加了这次活动。

虽然是一节课的时间,我却学会了很多东西,比如:什么是新闻?如何写好新闻?新闻的六要素等,真的是受益良多。

特别是课堂上,老师现场讲解如何写作新闻稿件,有的小记者经过老师的点拨,当场就能口述一篇简短的新闻消息,并且还有许多小记者得到了奖品——剪报簿,真的让人羡慕。 

——郎溪三小二(7)班 王梦萱

因为宣城小记者团来校举办揭牌仪式,还要上新闻课。一大早,我就把闹钟调到了7:00。闹钟一响,我就立刻起床,叠被子,拉开窗帘,我仿佛听见了乌儿说:“早上好!早上好!大懒虫!起床了!”

来到学校报告厅,看到了县委宣传部、县教体局和宣城小记者团的领导。简朴而热烈的揭牌仪式之后,宣城小记者团的老师给我们上新闻辅导课。

一节课的时间,我知道了作为一名新闻记者的神圣与光荣,还知道了新闻的六要素以及如何采访等等。

——郎溪三小三(1)班 王子璐

因为是第一次听到这样高端的新闻知识课,所以很兴奋。

老师上课的内容,就是教大家写新闻。“新闻是什么?”听到老师的问题,我们都不知道怎样回答。老师举了很多写作的新闻线索。我心想:原来新闻可以这样写!

“写新闻一定要真实,要及时。”老师上课很风趣,一点儿也不严厉,通过他的讲解,很快我就掌握了一些新闻写作的技巧。

培训课结束后,我还在回想着课堂上的情景。希望这样的培训活动再多一些。

——郎溪三小二(7)班 宫上宇

4月8日是个好日子。

今天,这里将要举行学校小记者站的揭牌仪式。此刻,已经来了很多领导、老师和同学,还有宣城日报社的领导和从宣城远道而来的小记者呢,真热闹呀!

新闻讲座开始了。我们知道了许多与新闻有关的知识。一堂课下来,让我觉得当一名新闻记者,真是一种光荣的职业。回答问题时,我虽然有些紧张,但还是把礼品拿了回来,值了!

——郎溪三小三(4)班 王浩然

品味茶艺。本报记者 余庆 摄

☆制茶与品茶 

参观了茶叶加工厂,了解到了茶叶制作的全过程,并有模有样地品了新茶。

虽然苦苦的,但却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令人回味无穷。我喝的可是台湾乌龙哦,第一次觉得:茶竟然会这么好喝!

这一天,我们虽然满头大汗,很辛苦,但是心里却美滋滋的,因为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

——市四小二(2)班 王天烨

正值采茶时节,茶叶一天一个价,茶农们每天都在山上快活地忙碌着。

走进成品间,大家围着“茶花姐姐”,听她讲解如何泡茶。拿起杯子,轻轻抿了一口,茶闻着香,入口却苦,吞咽下去又有了一种独特的甘甜。

这茶的味道可真奇怪,颇有种“苦尽甘来”之意,我觉得自己似乎喜欢上这奇异的甘甜。

——郎溪三小二(5)班 陈芮希

茶花姐姐边介绍边泡茶。

她先烧水,再把茶叶放进一个六角形的玻璃杯里,烧好的水需要先放在一个白瓦杯子里,盖上盖子等上三、四分钟,就可以把水倒进一个带有波浪线的小漏斗里,水经过漏斗来到六角形的玻璃杯中,茶就泡好了。

——市四小二(4)班 程一诺

工人们把刚摘回的芽苞晾在摊室里,水分晾干后,就进行第一道工序“杀青”。眼前出现一个巨大的机器,一层一层运着茶叶。第二道工序是缕条烘干,只见机器来回滚动着芽苞,只一会,芽苞就已经定型了。第三就是包装,把茶叶装在包装箱里。

茶花姐姐告诉我们:“泡茶叶,开水温度不能太高,首先把干茶清洗一遍,再用温开水泡茶。”不一会儿,我们就闻到一股茶叶的清香。茶花姐姐接着说:“品茶时,色,用眼睛看;香,用鼻子闻;味,用嘴巴品,色香味俱全,这就是品茶。” 

——郎溪三小五(1)班 熊虞赢

☆我是采茶人

上等茶的茶芽长出来,外面刚刚冒出一片嫩叶,就必须飞快的采下来,但是不能用指尖掐,应该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往上一提,迅速折断枝叶,茶叶就到手中了。这样的“一芽一叶”,不仅好看,而且好喝。

终于知道该怎么分辨了。于是,我又采起茶来。突然,看见一大帮人围着一片茶树采起来了,于是我也不甘示弱地冲了上去! 

——郎溪三小四(3)班 陈后冉

一心想采好的茶叶,所以半天才摘了别人的一半。

休息时,不经意间看到了采茶阿姨的手,都被晒成棕色了!这时我才感受了采茶的辛苦。我们平时喝的茶叶,都是由这双棕色的手一点一滴地采摘收集上来的啊!

于是我咬咬牙,继续坚持下去。我坚信,今天采的茶叶一定可以制作成上等好茶!

郎溪一行,我不仅学会了采茶叶,更体会到了采茶的辛苦。

——市实验小学三(4)班 岑博闻

采什么样的茶,才是真正高品质的茶叶。总结起来,就是要“一芽一叶”。

腰上系上箩筐,走进茶园深处,感觉整个人都湮没在茶香之中。伸手采下第一片茶叶,茶叶芽上长满了细细小小的白色绒毛,叶片中间卷了起来,旁边的叶子紧紧的包住了它,就像一个熟睡的孩子依偎在母亲怀中。

我们采的茶虽然不是特别的多,但是品相好,老师都夸我的茶叶品质高呢,我听了心里喜滋滋的。

——郎溪三小四(8)班 王宇轩

学着采茶奶奶的样子,我一边采着,一边放在篮子里。

忽然,我看见我的小白手怎么变成小黑手了?然后,我再看看采茶奶奶的手也是黑的。我很伤心,我真的不想再采了。可是,看见男生组采了好多茶叶。于是,我也开始加快速度。

集合了,老师宣布:女生组采的最多。

——市四小二(3)班 袁源

一片茂密的茶叶地,我们身上金黄色的小记者背心显得格外耀眼,像一只只小蜜蜂辛勤的采着蜜。天空中的无人驾驶飞机也在“嗡嗡”地为我们伴奏。

采茶活动结束后,我回到家里,让妈妈泡了一杯茶。啊!那浓浓的茶香扑鼻而来,让我忍不住喝了几口,从未有过的茶香,让我记住了今天的活动。

生活就像一杯茶,先苦后甜。学习亦是如此!

——郎溪三小四(4)班 袁陌

以上作者的稿酬方式,为人均赠送一册剪报簿,市区片的请到小记者工作室领取;郎溪三小的将由记者站发放。

新闻推荐

郎溪供电送服务 “大礼包”进园区

郎溪讯今年3月以来,国网郎溪县供电公司精心准备了契合县域企业实际的“大礼包”,来到郎溪经济开发区、十字经济开发区上门服务,开展以“进园区、问需求、送服务、送技术、解难题”为载体,以助企、帮...

郎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郎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