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畅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

宣城日报 2017-01-04 00:00 大字

■洪骏 本报记者 王琇婷

“我母亲在工地附近摔倒导致骨折了,我们该怎么办?”年9月,在旌德县白地镇法官工作室里,村民李某急切地询问法官。原来,李老太在途经张某承包的工程施工区域时意外摔倒导致骨折,后李老太的儿子李某找到张某要求赔偿,但张某认为当时并未施工,没有对道路形成妨碍,跟李老太的摔倒没有关系。事情陷入僵局,村、镇多次调解均无果,李某在得知县法院在该乡镇设有法官工作室后,便急匆匆跑来寻求法律手段解决。

这种细小琐碎的事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在全市的各个角落,近年来,宣城市两级法院积极探索司法为民新举措,主动前移司法工作关口,延伸法官工作触角,将纠纷化解职能下沉到镇、村一级,从源头上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

年月日,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宣州区沈村镇胡村回族村举行了“马庆松工作室”挂牌仪式,这是该院首家驻村法官工作室,也是全省首批家被命名的法官工作室之一。“其实,早在年起,宣城市一些基层法院就已经开始探索尝试法官工作室的模式,这是践行司法为民的有力尝试,也是提升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满意度、认同感和获得感的重要举措。但,这也是一次全新的考验和挑战。”市中院党组书记、院长钱明树介绍说。

顺势而为,搭建司法为民新平台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矛盾纠纷日益复杂,人民法院受理的诉讼案件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基层法官力量薄弱,如何才能化解“案多人少”的难题,满足群众多元化的司法需求,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针对这样的难题,旌德法院率先在全市迈出了重要一步。

年4月,旌德法院在该县蔡家桥镇设立首个法官工作室,每个工作室均配备了一名经验丰富的一线法官、印制一张便民联系卡和一套法治宣传资料、建立一个工作台账和定点联系手册,变传统的“坐堂办案”为能动的“设堂办案”,将综治维稳、矛盾化解、法律服务等职能延伸至乡镇,通过定期驻村、预约服务、巡回审判、诉调对接等工作制度,达到多层面、全方位、多渠道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目的。

“旌德法院不仅是宣城市最早建立法官工作室的,而且这样的创新举措在全省也是走在最前列的。”市中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汤红向记者说了起来,“年的时候,得知他们成立了法官工作室,当时觉得这种模式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据汤红回忆,年5月日,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就法官工作室设立情况赴旌德法院专题调研,了解工作室设立的相关情况及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在旌德法院调研期间,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坚对该院创新开展法官工作室的举措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要在全省法院范围内进行推广。随后不久,省高院就下发了《关于在全省法院设立法官工作室的通知》。

“省高院的这个文件,与近年来宣城法院尤其是旌德法院打造法官工作室所做的亮点工作是密不可分的。”汤红补充道。年9月日,全省法院首批以个人命名的法官工作室出炉,宣城市有3个名列其中,包括市中院司含江法官工作室、马庆松法官工作室和宣州法院梁华贵法官工作室,目前已全部挂牌成立。

全面开花,实现司法服务“零距离”

“法官工作室的出现,其实是以法官个人为主体,整合基层调解力量,深入一线,提前介入,从而将基层矛盾化解在诉前。这是非常主动的司法服务举措。”采访中,汤红强调,“其实,自旌德县创新举措以来,宣城市其他法院均陆陆续续推出一些类似的做法。”

年月,郎溪法院实现了“法官工作室”在该县各乡镇、经济开发区的全覆盖,并在该县唯一一个山区姚村乡建立了巡回审判点——姚村科技法庭。全县个法官工作室集巡回审判、诉调对接、法律咨询、司法公开、普法宣传、联络监督、化解涉诉信访等各项工作于一体,承担了审判员、调解员、信息员、宣传员、技术员、联络员“六员”角色,将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绩溪法院则结合该县旅游景区知名度高、游客多的实际情况,于年9月,在景区附近设立龙川景区法官工作室和徽杭古道法官工作室,由龙川法庭法官与人民陪审员定期入驻开展工作,两个法官工作室设立以来,已调解旅游纠纷件,为辖区群众及游客提供咨询余人次。同年月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许前飞,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坚等长三角地区法院工作会议代表一行余人到该工作室调研考察,对此高度肯定。

宣州法院除设立法官工作室外,还结合实际推行积极推行“假日法庭”、“预约法庭”、“车载法庭”等,派出法官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就地开庭,实地化解矛盾纠纷,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服务就在身边。广德法院依托乡镇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设立了柏垫镇、新杭镇诉讼服务站,给当地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诉讼服务。此外,宁国、泾县等地法院也结合当地实际,创新开展司法服务。

“要给法官工作室点个赞,法官能到我们乡镇审案,确实方便很多,而且效率还这么高,给全村人上了一堂生动的普法课,是贴近咱老百姓心窝的好举措。”村民陈某由衷感叹道。年7月,本是亲戚关系的姚某与毛某因借款纠纷引发肢体冲突,致姚某鼻子骨折,花去医疗费.2元。8月日,姚某一纸诉状将毛某告至法庭,要求赔偿各类损失.元。法院受理该案后,法官先后三次深入姚村乡,走访当事人及派出所、司法所和乡镇干部,调查了解案情。为彻底化解双方矛盾,年月日,在做了大量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该案在姚村巡回法庭开庭审理,法官先后向双方释明了相关法律规定,然后采取“背靠背”的方式分别做工作,

释法理、讲情理,经过耐心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毛某同意支付各项损失元,双方握手言和。

“以法官工作室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司法服务新举措确实为老百姓和人民法院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为群众尤其是偏远山区的群众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了大量基层矛盾纠纷。”绩溪龙川景区法官工作室所在乡镇一位综治干部对此深有体会。年首个法官工作室建立以来,全市法院先后建立了个工作室,接受群众日常法律咨询人次,判后答疑人次,发放普法宣传材料余份,组织巡回审判次,回访帮教刑满释放、缓刑人员人,在化解基层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方兴未艾,牢记使命铁肩担重任

个法官工作室,个驻点法官,分布在全市各个角落,一张有形的司法便民网络已全面铺开,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今,偏远山区的群众有纠纷再也不用翻山涉水到县城找法院了,在家门口就能与法官面对面唠唠“法家常”。

“我们到乡镇不仅仅就个案开一个庭,更重要的是与当地司法所、派出所、村(居)委会等基层调解组织构建联动机制,开展多元化的纠纷解决工作,并组织开展普法活动,增强广大农村群众法律意识,在源头上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市中院首个驻村法官工作室的驻点法官——市中院民三庭法官马庆松告诉记者。年9月日,马庆松到郎溪县姚村乡为该乡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及村治保主任作专题讲座,详细介绍了如何运用法律手段有效化解基层矛盾,受到镇、村干部的一致好评。

说起法官工作室的职能,每个县市区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有所区别,但主要包括开展法律宣传、指导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协助案件执行、重大社情报告、联络指导工作等,此外,驻点法官还会结合当地基层实际,在职权范围内开展有特色的其他工作。一张便民联系卡、一本工作台帐、一套宣传资料已成为每一个驻点法官的标配,除了到基层巡回审判外,驻点法官每月都会定期到法官工作室开展相关工作,对于其他时间群众的司法需求,可以由基层组织统一登记,法官集中予以解答,情况紧急的,法官可以接受群众的电话咨询并予以答复。

驻点法官除定期在法官工作室开展工作外,仍承担着繁重的办案压力,这对法官的个人能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其实在筹建申报以法官个人命名的法官工作室时,我们是做了多方考虑的。”汤红向记者介绍,要有丰富的审判工作经验,要有很高的业务素质,要善于做群众工作,有司法为民的情怀等。

市中院民一庭庭长司含江就是汤红口中的“全能型”法官,作为市委五个法律顾问之一,司含江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在同事的眼里,她勤恳敬业;在当事人的心里,她温暖贴心。“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法官,有机会为广大群众提供零距离的法律服务,我感到十分骄傲,也感到肩上担子沉甸甸的,每当我看到群众带着愁容来到我面前咨询问题、寻求帮助时,我都会尽我所能为其找出矛盾的症结,排忧解难,耐心为其指点迷津。而当我看到因信任我来找我的群众带着满意的笑容离开时,我心里总会感到十分地开心,虽然有时也会感到有点累,但我相信我的工作是有价值的,也是十分有意义的,我会一直坚持下去。”这位把执法办案当做生命线,住院动手术仍惦记当事人的“工作狂人”向记者说道。

使命在心,责任扛肩。宣城市两级法院将化压力为动力,竭尽全力将法官工作室打造成化解矛盾源头的最佳阵地,打造成老百姓最喜爱的“家门口小法庭”,为广大群众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社会环境。

①省高院院长张坚调研龙川景区法官工作室

②马庆松在法官工作室接受群众咨询

③巡回法庭下基层,当地群众自发前来旁听

④梁华贵在法官工作室接待当事人

⑤巡回法庭进乡村

⑥农家小院里的庭审

新闻推荐

8月30日,市委常委、副市长汪谦慎到郎溪县调研“调转促”工作开展情况,市经信委、郎溪县主要负责人等陪同。汪谦慎一

●8月30日,市委常委、副市长汪谦慎到郎溪县调研“调转促”工作开展情况,市经信委、郎溪县主要负责人等陪同。汪谦慎一行先后前往安徽益友金属有限公司、郎溪华和钢结构材料厂、恒云机械、动力源科...

郎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郎溪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