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真情·“不能让孩子没有依靠”
■ 本报通讯员 夏忠羽
本报记者 张敬波
“彬彬,饺子煮好了,你去把奶奶和婶婶喊来吃饺子。 ”8月8日傍晚,周爱萍煮好刚包的饺子,先盛几个放碗里准备喂5岁的小侄女兰兰,转身招呼正在楼上玩手机的侄儿。
周爱萍是郎溪县凌笪乡下吴村村民,今年49岁。她多年如一日照顾精神残疾的弟媳、年幼的侄儿侄女和年迈的婆婆,即使在自己身患重病后,依然拖着虚弱的身子照顾一家老小。
20多年前,周爱萍从郎溪县的梅渚镇嫁到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周爱萍的丈夫在兄弟中排行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 7年后,公公病逝,两个弟弟相继成家。
因为公公生前治病花了不少钱,家里债台高筑,两个弟弟外出打工挣钱。大弟媳对生活无望,离家出走,丢下12岁的儿子。期间,小弟媳被确诊患有精神疾病。
“她这个样子是不能带孩子的,我们得把孩子接过来。 ”周爱萍和家人一边带着小弟媳看病,一边接过了照顾侄女的重任。当时,周爱萍的儿子已经18岁,中学毕业后外出打工了。家里一个12岁的侄儿,又多了个6岁的侄女,还有年近七旬的婆婆,周爱萍一下子忙了起来。
几年后,小侄女兰兰出生了。 “可能是生孩子受到刺激,弟媳的病又发作了。 ”周爱萍回忆说。为了让弟媳早日康复,在兰兰满月后,周爱萍把弟媳送进当地的一所专科医院接受正规治疗。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又躺在周爱萍的怀里。
家里又添了一张嘴,一大家人要生活,周爱萍的丈夫只好外出打工。家里3个小孩,还有3亩多田。 “不能让孩子没有依靠。 ”周爱萍更忙更累了。
几个孩子周爱萍视同己出,有好吃的都留着一起吃。侄儿中学毕业后外出打工,每次回来周爱萍都为孩子铺上干净柔软的被褥,走了再拆洗干净等他下次回来再用。大侄女欢欢在一所寄宿学校上中学,两个星期回来一次。每次放假,周爱萍总是为她做好吃的,走的时候还买好零食给她带着。每到换季的时候,周爱萍就带着侄儿侄女上街买衣服,让他们穿得漂漂亮亮的。见到几个孩子健健康康地一天天长大,村邻都说:“这样的大妈真少见,把侄儿侄女当自己的孩子,照顾得这样好! ”
周爱萍对婆婆也很孝顺。去年,周爱萍的婆婆因为腿上长个肉瘤两次住院手术,周爱萍自始至终在婆婆病床前为婆婆端水喂饭,直到婆婆康复。
由于劳累过度,去年10月,周爱萍不幸患上恶性肿瘤。在南京住院期间,周爱萍经常打电话询问侄儿侄女的情况,叮嘱小弟媳按时吃药。今年过年的时候,弟弟们和孩子们都回家了。 “过年那天,看到一大家子人围坐在一起,心里总是暖和和的。 ”说到这些,周爱萍的脸上溢满了幸福的笑容。
如今,周爱萍的身体正在康复。在她的监督下,小弟媳每天坚持服药,病情控制得很好,生活已经能够自理。小侄女兰兰在幼儿园聪明活泼,大侄女欢欢的学习成绩稳中有进。周爱萍说:“政府给小弟媳家办了两个低保,免费为她治病,村干部还常常上门来看望他们。村邻都主动帮忙照顾弟媳和小侄女。我们一大家子有今天这个样子,多亏了政府和村邻的帮助。 ”
新闻推荐
郎溪县国土资源局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公告郎国土告字[2016]6号
郎国土告字[2016]6号
郎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郎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