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胡氏:明朝出了两个尚书

华西都市报 2020-11-07 03:31 大字

胡宗宪画像。(资料图片)

胡朴安(资料图片)

在古徽州地区,清华胡氏是较早进入并成名的一大望族,而且分衍在各地的支系众多,各种资料记载不同,其与其他支系出现诸多关联的说法,争议颇多。

例如,有一种说法是,被明经胡氏奉为义祖的胡三公,本名胡璇玑,字清,是清华胡氏的人。胡三公的父亲胡珍,是胡学的侄子。胡珍有胡三、胡四、胡七、胡八、胡十5个儿子,都各自迁居到外地,其中胡三迁居到婺源县考川村,那里后来成为明经胡氏的发源地。

又如,绩溪县著名的龙川胡氏的起源,与清华胡氏究竟有无关系,更是众说纷纭,争议很大。壹 出了11个进士 当之无愧的进士村

绩溪县的龙川胡氏,是指发源于绩溪县龙川村(今安徽绩溪县瀛洲乡坑口村)的一支胡氏。

如今,绩溪县的诸多宣传资料均称,龙川胡氏始迁祖是胡焱,有的甚至写作胡琰,但有学者考证认为,应该是胡炎。在绩溪的金紫胡氏中,有的家谱也把胡炎奉为始迁祖。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版《金紫胡氏家谱》记载,胡炎(焱),字子琰,青州濮阳县(今河南濮阳市、山东郓城县一带)板桥村人。“仕东晋,拜监察御史,出按广东,官至散骑常侍。大兴元年(318年),提兵镇歙州……”

东晋咸康三年(337年),胡炎娶华阳镇(绩溪县建县前的称谓)汪氏为妻,遂迁居到华阳镇。后来,胡炎到龙川村游览,看到这里环境优美,山清水秀,是一块风水宝地,又搬到龙川村。

对这些记载,学者们逐一考证后,认为其中疑点太多,这里不一一赘述。

结合清华胡氏有关记载,学者们认为,龙川胡氏始迁祖胡炎,应出自清华胡氏。

1916年刊行的《清华东园胡氏勋贤总谱·常侍公世系总图》中说,胡学的四儿子胡文有5个儿子,老三叫胡太乙。

胡太乙有4个儿子,老二叫胡炎,“官散骑常侍。居濮阳县,恩赐田宅于(绩溪)华阳镇。后以龙川(村)荆林里山水奇秀,因家焉。”也就是说,胡炎是胡学的曾孙,在南唐时期迁居龙川村。

龙川村的胡氏,不止有一个支派,还有明经胡氏支派的加入。

歙县《胡氏家谱》记载,明经胡氏始祖胡昌翼的大儿子胡延政,他的二儿子胡嵩,宋开宝三年(970年)考中进士,官至潮州知州,后迁居到歙县三十五都章奇里,天禧五年(1021年)又迁到绩溪十二都龙川村。

不管怎么说,种种证据显示,龙川胡氏源自清华胡氏的可能性很大。

龙川胡氏在元明时期非常兴盛。有数据表明,绩溪县历史上一共出了100多名进士,龙川村有记载的达11名,是当之无愧的进士村。

《龙川胡氏宗谱序》中说:“我徽州固多世家,而华阳(即今绩溪县)则以胡氏为首,胡氏又以龙川为首。龙川之胡氏,即吾徽州郡亦无出其右者。”

在龙川胡氏的名人中,最为有名的是明朝的两个尚书胡富、胡宗宪,也正因为他们都官至尚书,所以龙川胡氏又被叫做龙川尚书胡氏。这与被称作尚书胡氏的遵义胡氏,是有区别的。贰 明朝时期出了两个尚书

胡富,字永年,号龙峰,7岁能写诗,13岁考中秀才,被人誉为神童。明成化七年(1471年),27岁的胡富考中举人,7年后考中进士,授职南京大理寺评事。

弘治元年(1488年),胡富出任福建按察司佥事。到任后,胡富对福宁州(今福建宁德市)监狱里关的200多个囚犯一一进行审讯,清理积案,平反冤狱,审案清正,断案明快,最终使得“囹圄顿空”。老百姓非常感激他,编民谣《滩头水》称赞他:“天高地厚胡恩公,千年再世一包拯。”

没多久,胡富的父亲(或母亲)去世,按照规定,胡富离职回家居丧3年。弘治四年(1491年),胡富居丧结束,调任山东按察司佥事,分巡海左道。

此后,胡富迁任广东按察司副使。他采用软硬兼施的方式,安抚瑶民,开垦荒地3000多顷,使得当地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因抚边业绩突出,胡富升任湖广按察司廉使,陕西左、右布政使。

正德元年(1506年),胡富升任顺天府(今北京地区)尹。当地老百姓舍不得他走,“老幼塞街挽留,马不能前。自辰(时)至未(时),方行出城。有送至半途者,有送至临潼者,大哭而回。”

这时,正值宦官刘瑾擅权。正德三年(1508年),胡富升任南京大理寺卿,因执意揭发刘瑾受贿、支持豪势夺取民田的罪行,把刘瑾彻底得罪了。

不久,胡富出任户部右侍郎。正德五年(1510年),刘瑾以“勘事迟缓”为由,勒令胡富退休。刘瑾收拾胡富没多久,就被正德帝给收拾了,胡富不但复职起用,还在正德七年(1512年)升任南京户部尚书。

南京仓储存储的粮食,最多只能支撑一年。胡富在户部尚书3年任上,大力疏通粮食通道,整顿粮仓,使得仓储积累了可支取6年的粮食。

胡富还上疏陈述弊政,却遭到权贵的阻挡,遂心灰意冷,萌生退意。他接连7次上疏要求退休,正德帝才同意。

嘉靖元年(1522年),胡富去世,享年77岁,著有《龙峰文集》。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太保,谥号“康惠”。

胡宗宪,字汝贞,号梅林,致力于抗倭。熟悉戚继光的人应该知道,胡宗宪在抗倭灭寇中起到的巨大作用,这里只简要介绍。

嘉靖十七年(1538年),胡宗宪考中进士,出任山东益都县(今青州市)知县。任上,他多次判决悬案,平反冤狱,能力突出,受到朝廷嘉奖,连升3级,出任杭州府知府,后任浙江巡按御史。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汪直、徐海、陈东等人据岛作乱,煽引倭寇骚扰东南沿海。胡宗宪被提拔为总督,总制7省军务抗倭灭寇。

胡宗宪召来徐渭、沈明臣、茅坤、文徵明等著名文士为幕僚,以俞大猷、戚继光、卢镗等为大将,制定“攻谋为上,角力为下”和“剿抚兼施,分化瓦解”策略,与倭寇转战江浙。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倭患被平,胡宗宪以卓著的战功,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并加少保。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南京给事中陆凤仪弹劾胡宗宪是严嵩党羽,胡宗宪被抓入狱。幸亏嘉靖帝头脑清醒:“宗宪非严党,朕拔用八九年,人无言者。”胡宗宪被释放。

第二年,御史汪汝正以胡宗宪在给严嵩儿子严世蕃的手书中有“自拟圣旨”的话,弹劾胡宗宪,胡宗宪再次入狱。胡宗宪在狱中愤然上书数千言,发出“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慨叹,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病死在狱中。

隆庆六年(1572年),胡宗宪被平反昭雪。万历十七年(1598年),御赐安葬故里,谥号“襄懋”。叁 龙坦胡氏 有文字训诂学家胡朴安

在清华胡氏分衍到各地的支派中,安徽泾县龙坦胡氏值得一说。这支胡氏以出了近现代著名文字训诂学家、南社诗人胡朴安而闻名。

龙坦胡氏的远祖可追溯到胡学的四儿子胡文,胡文的第7世孙胡渠,号东野,官至宣州通判,龙坦胡氏尊他为一世祖。

宋元之际,胡渠后裔胡德四从婺源县迁到泾县溪头都龙坦村(今泾县榔桥镇溪头村),胡德四被奉为龙坦胡氏始迁祖。

龙坦胡氏历代崇文重教,人才辈出。《安定郡都龙坦胡氏统宗谱》记载,仅仅从清顺治至光绪年间,龙坦胡氏就出了文武进士17人,举人56人,恩、拔、岁、副、优贡34人,做官的56人。

胡朴安的祖上世代为儒,高祖胡先应英年早逝,胡先应生胡世湄,胡世湄生胡学书,即胡朴安的祖父。

胡学书字复初,号雪堂,秀才出身,著有《养拙斋诗存》。他乐善好施,经常给好学的族人赠送书籍,邻里中有贫困的,他也经常送钱送米。

胡学书有3个儿子,其中胡琢成、胡丹成绝嗣,只有胡鼎成一支传下子嗣。胡鼎成就是胡朴安的父亲,字爱亭,号砚樵。

太平天国时期,胡鼎成与父亲跑到江西避难。太平天国被灭后,胡鼎成回到家乡,研习儒业。但他的科举之路走得非常艰辛,先后考了9次乡试,都落榜了,最终成为廪贡生。

胡鼎成一辈子基本上以教书为生,曾经在上饶、上海、南昌等地设馆授徒。

宣统元年(1909年),胡鼎成从上海回到老家,不再外出,直到1911年去世。胡鼎成有胡伯春、胡朴安、胡寄尘3个儿子和3个女儿。

胡朴安,本名胡有忭,学名韫玉,字仲明、仲民、颂明,号朴安、半边翁,以朴安行世。

胡朴安自幼跟随父亲学八股试帖、古文、古诗、四书五经兼及诸子百家。胡朴安说,他之所以有所成就,“皆是幼年受教于先父。”

胡朴安曾经7次应试,6次被黜。后来到芜湖万顷圩开垦,又到上海经商,投身新闻界,任上海大学、持志大学、国民大学和群治大学等教授。

1916年,胡朴安到北京任交通部秘书,1926年任《民国日报》社社长,1930年应邀出任江苏省民政厅长。他自认缺乏才能,当了两年厅长后就辞职不干,回到上海,继续任教于大夏、复旦、东吴、暨南、上海、持志等大学。

1940年4月,胡朴安患脑溢血半身不遂,从此在家中主要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胡朴安的主要著述有《太古政法考》《墨子解法》《荀子说法》《周秦诸子学略》等20多种,编辑有《国学汇编》《朴学斋丛书》《清文观止》等多种,还留下了大量诗作。

封面新闻记者黄勇

特别致谢:四川蓬溪县文史专家胡传淮先生。

新闻推荐

胡适的婚礼

◎鹿匋1917年夏,从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取哲学博士学位后,26岁的胡适荣归故里,并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他加入《新...

绩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绩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