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旅笔记 □袁成文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谈起出行,古人面对未卜的旅途,需早备干粮雨具,占卦一番,择日出门。从科学看,敬天地祖先、敬山神水神,表达的是对家庭的责任,对自然的敬畏。社会的进步,使我们的出行变成了“说走就走”,但我以为,对行程职业钻研不能改。
听说我在收集目的地金华的资讯,爱读书的纪元同志送来7月27日《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一个对开整版主要登了两篇文章:《金华:一条溪流串起千年文脉》《他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他的诗写在故乡村墙》。前文说的是义乌江支流潜溪,一个在地图册上没有标识的短小水系,孕育出明代文臣之首宋濂,人民诗人艾青,《共产党宣言》全译本首人陈望道,革命作家吴晗,左联作家冯雪峰,作曲家施光南等一代代名人。后文是作家于坚踏访艾青故居后谈他眼中前辈艾青其人其诗。和我一样,他说了,也是第一次去金华。在故乡,于坚看到艾青被乡亲们高高地举着,进村有牌坊“艾青故里”,田地里有石碑,刻着“我热爱这土地”。在于坚看来,艾青虽然深受西方文学的影响,但他的现代诗与西方作者个人化表现相反,展现的是一种“被团结、召唤的号召力”。表现手法“明快,不含糊其辞,不令人费解”。
人没报到,声息先通。9月3日下午3:30,行前一日,手机里传来会议联络员吴晓的温馨提示:尊敬的嘉宾,欢迎您莅临全国报社社长总编金华行暨中国报业重大主题宣传峰会。会议期间金华天气22-33℃,一般穿短袖衣服。
9月4日,笃悠悠出门,即被大蚌埠上班早高峰车流裹挟,我和小李连滚带爬赶上了G1665。窗外,秋日的艳阳展现着它的余威,已享和谐号冷气的小李汗如雨下。一早,淮河晨刊已经预告,周三周四一股冷空气将使珠城感受一丝秋意,气温下降将达10℃。
列车以303公里的速度行驶在凤阳、定远间的丘陵、水田。稻田一片碧绿,一片泛黄。远方的村庄和景象笼罩着薄薄的雾。
8:16,过定远青岗站。江淮分水岭区域,岗地和平地比降变大。此前的雨水和近日的高温,正是水稻后期结实成熟的极佳天候。东方,和缓的丘陵,坡上树林浓密,生长旺盛。
8:30,越过滁西山地,西南莲塘,遥望着大滁城的楼群,列车将入滁州站。
8:36,列车从滁州出发,车厢里新添了一大群人,言谈中透出大都去十几分钟以外的南京。是高铁,使人们将两地距离由公里改成小时乃至分钟,基于轨道交通的速度和准确。而在车马船时代,人们的计程单位是日旬月年等,“假以时日”“寒来暑住”“晓行夜宿”,都是彼时旅行的高频词。
滁州和南京是近邻。车启几分钟,左前方即现连绵绿色山峦,一改刚才江淮丘陵的和缓,绿意盎然,连绵携手。高铁不断与普铁、地铁、快速路、高速路立交。长江三桥双塔及其拉索俊秀挺拔。左右,江面宽阔,水色浑厚,舟行连线。南岸,成片市场红顶库房连绵。白墙黑顶斜坡多层的江南民居整齐地安插于绿色大地。南京宁南片区的高楼玉宇已经成形,势不可当地过来了。南京南动车运用所,复兴号列车面条般地在存车线上静候。宁安、京沪、合宁,多条线路在南站前交会,钢筋混凝土梁柱,构造出精细冷峻的工程之美。
由于是站上候车,车入站,迎来的一片昏暗。站台灯箱广告“国家AAAA级旅游区,南京牛首山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长期供奉地”,温暖淡黄,很是显眼。“坐标南京,倾听城市”,贴在站房墙上的大幅黄红色调灯箱广告,是广告商的自我推介。隔壁站台先我们出发的列车上座率不高。
右边月台,来了一列G7175,徐州东-上海虹桥。刚才在蚌埠出发时,它排在我们之后,现在趁我们停南京,竟然追了上来。
9:10,本车从南京南出发,将与京沪线在东咽喉区立交,从京沪线转宁杭线。几十米标高的跨线桥,使东去的京沪线、宁芜联络线和北面的金陵城尽入视野。孕育了金陵文明的秦淮河蜿蜒着、沉默着。车头迅速重新指向东南,与左边的宁杭高速保持平行,在绿荫掩映中共同奔向杭州。
峰会群中,各路与会人员未曾到会,即火热开聊。有人发出金华简介:辖婺城区、金东2个区,兰溪、义乌、东阳、永康、浦江、武江、磐安7个县市,面积1.1万平方公里,人口552万。素有“小邹鲁”之称。
9:19,车厢里偶有电话交谈声,男女都换成南方方言,类似外语,与在江北时一变。
9:21,临近溧水车站。
工作群中不光是寒暄,更有业务讨论。一路上我忙着眼观笔记,小李应付着现代的机摄群聊,会议群里此起彼伏,各路与会同志宏论不断:媒体融合创新过程中,内容创新始终是最重要的创新,而创新的基础是“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发掘出来的好故事。没有开幕式,群里的讨论也有收获。
9:29,从溧水出发。
9:41,车行溧阳宜兴之间,两侧的水田一片葱绿,应该是双季稻的晚季。宽阔的丹金溧漕河上,盖着篷布的驳船停成一线。在与宁杭高速平行处,是溪水般的车流。
9:44,车至宜兴,极宜兴盛之地。勤劳换来繁华。张渚、鲸塘、善卷、周铁,每个地方都有著名的人物与特产。“整个长江三角洲,人们如工蜂忙碌,早出晚归,生产着财富、赋税,供应着帝国的运转”。一名传教士在十九世纪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宜兴站房,红褐色的立面,展示它陶瓷的特征。
车启,是连片的山地,为太湖带来丰沛的水量。珍贵的山间平原,提供着稻米、菜蔬和宅院。连接市镇、湖泊、江河的一条条平阔的人工河,下泄雨水,行驶舟楫,交换信息、物资。山上是竹、木、茶、薪的出处。特殊的陶土、石灰石为手工艺的兴盛奠定基础,以土为坯,以炭为薪,各种陶器通过密布的水上通道随船走向他乡,换回金银。
10:02,车至长兴,浙江与江苏衔接第一县,长久兴盛之地。民居的坡顶由南京周边的灰瓦转为红褐。站台上候车之人青年十之八九。
穿行于浙北山地,列车不时钻入隧道。山地的坡面上,有倾斜的茶园,茶树成行,绿意盈盈,像要滴下来。
10:28,将至德清车站。在湖州-德清间,车行宁杭高速之东。此处平原是长三角之杭嘉湖平原,盛产稻米鱼虾,自古是赋税之地,富甲天下。
10:42,列车已进入杭州市区。“东南形盛,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柳永的《望海潮》不仅是美文,也是经济学著作,记录一个区域繁荣富庶的历史轨迹。经过一铁路货场,桥式集装箱吊车赫然标识“皖铁”生产。
杭州环城立交划着优美的线条。沪杭高铁从左边向我们汇过来,共同进入杭州东站。宽敞的入口,平行的线路,显示它落成时亚洲第一的气魄。将于今年底通车的杭黄高铁即从此经富阳、建德、千岛湖、绩溪至黄山北,连接两大景区。
10:59,车过平阔而不通航的钱塘江。从杭州到金华,沪昆高铁与浙赣线平行。窗外,萧山整齐的四层民居,稠密街市、成片厂房。
11:03,车过杭州南(萧山)站。左边是杭甬线,往宁绍平原而去。G60高速公路从左边的杨汛桥方向汇合过来,车流滚滚。杭甬运河以此为起点。经过一连串隧道,见到阳光的同时,也觅得线路左侧双线电气化的老浙赣线的身影,恰好,电力牵引着绿皮客车和一列敞车货列相对而过。
11:20,将到诸暨,年轻的沪昆与年长的浙赣线保持着肩并肩亲密,只是在平面布局上,新人高出老线一大截,仿佛老树上的新枝。诸暨,一个以淡水珍珠和袜业、美女西施著名的地方。在它的一处农家饭庄,我们在全部竹木结构的房间里尝过一顿以水产为主的美食。诸暨站和诸暨高铁站并列而设。这种站的客流组织、对外交通尚须钻研。对面的普铁月台上亦有人候车。
诸暨的天空,远处有云徜徉,头顶是耀眼的日头。树叶在微风中翻卷。列车出站,新老铁路依然携手前行——在山地,交通孔道难觅。时隔百年,工程人员解题思路相通。接下来,新线走直线,钻隧道,老线绕行平地,以降工程难度、造价。在这千山万壑之中,无资源、无通道的浙江人一直创造着他们自己的农业、商业、手工业和今日的制造业、电商业奇迹。这是一片创造奇迹,生产“不可能”的地方!
11:30,阳光下,在老线新线重新汇合后,看到义乌铁路口岸,一个频频出现在“新闻联播”里的地名,标识着“中欧班列”的集装箱整齐堆集。
车过义乌,向西南方向倾斜转向。窗外的田野已不似浙北平原的精致、葱郁。少有的空地上是在建和建成的工厂,要么是自生自灭的草木。车厢屏幕显示,窗外36℃。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11:55,列车准时抵金华站。由报社同行接站,经环城西路-东市街-宏济桥,到宾虹路口的万达嘉华,本次峰会会场。
650公里的半日之旅告一段落,对“江南小邹鲁”金华的探寻则刚刚启幕。
新闻推荐
“观海解局”微信公号9月9日消息,近日,山东省纪委监委发布消息称:泰安市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谭业刚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
绩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绩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