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重点项目报道 这个“牛鼻子”

宣城日报 2018-05-24 11:16 大字

项目是经济工作的核心,重点项目是宣城市经济发展的“牛鼻子”,作为市委机关报,毫无疑问,也应是本报宣传报道需要紧紧抓住的“牛鼻子”。

一直以来,重点项目是本报关注最多、报道最多的内容,文图兼具,贯穿始终。而本报组织进行的大型策划报道,也大都是关于重点项目的。2015年,合福高铁建成通车前夕,本报抽调精干力量,组织三个采访组,分赴高铁途经的绩溪、旌德、泾县三县进行深入采访,从不同角度对高铁建设历程进行了全景式回顾报道,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录。2011至2012年,合工大宣城校区建设是宣城市重大项目,也是全市人民关注的大事,本报记者全程关注,连篇累牍地推出文图报道,及时报道建设进展,展示建设者用一年时间建成一个大学校区的奋战历程,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市开发区是市本级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对开发区的重点项目,本报及时随时跟进报道,多次组织了集中采访活动,最近则是对新引进的锂电池产业进行了报道,聚焦益佳通等重点项目。除了大型策划报道,日常大大小小关于项目建设的报道,更是长年在本报见诸报端。

怎样做好重点项目的宣传报道?首先,在思想认识上,要真正意识到重点项目对于推动宣城发展极其重要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说,重点项目决定着宣城发展的未来,有了这样清醒的认识,就会在重点项目报道上,有很强的主动性、敏锐性,不会视而不见、不会有所遗漏。在具体宣传报道中,对重点项目要全过程关注,不放过各个重要节点:怎么引进落户,开工建设之时,建设过程当中,项目竣工之际,建成发挥效应,等等,均应进入我们的报道视野。

日前宣城市召开了重点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推进大会,对今年着力推进大项目、好项目,招大商、招好商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的宣传报道要更加服从服务于全市发展大局,更加聚焦经济主战场,密切追踪重点项目的引进、建设、投产,做到及时、充分、生动,起到鼓舞士气、振奋人心的作用,为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推波助澜,呐喊助威。

我们一起努力,做好重点项目的报道,记录宣城发展的足音。

新闻推荐

沪皖专家给身材矮小儿童义诊

本报讯(郑慧江默汪漪)由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健康与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关注矮小,青春童行”大型公益活动本周日来到安徽。...

绩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绩溪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