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对接苏浙沪关键在创新求发展

宣城日报 2017-11-12 23:12 大字

宣城市与苏浙沪的最大差距是创新。学习对接苏浙沪,关键是抓住创新,具体来说,要着力在理念、实践、政策等方面创新。只有紧紧抓住创新,才能发挥后发优势,有效对接苏浙沪,实现新发展。

一在理念上创新。理念不创新,一切难创新,要以苏浙沪为参照系,全面审视,自觉对标,着力破除不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思想障碍,着力解决不符合新发展理念的突出问题,坚定地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宣城发展。一是破除陈旧观念,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宣城市既面临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又面临严峻的风险和挑战。要坚决破除那些片面追求GDP、拼资源拼投入、重城市轻农村、先污染后治理、重效率轻公平等陈旧观念,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实践。二是破除传统思维定势,创新工作方法。经济新常态、发展新理念,对干部的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坚决破除过去习惯的那种照搬照抄、开会发文、发号施令的老思维、老套路、老办法,全方位创新理念,全视角开拓思路,学会用新办法新思路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三是破除不敢担当、不愿负责的消极状态,牢固树立强烈的全局意识和责任担当,敢为人先、敢闯敢试、敢于作为,使担当负责成为干部作风新常态。四是破除“光说不做、做而不实”的漂浮作风,树立求真务实,抓铁有痕、踏石有印的工作作风。营造良好的亲商氛围,依法尽责、真心实意支持企业发展,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改善政务服务环境,提高办事效率,让企业满意、百姓满意。

二在实践上创新。遵循五大发展理念,结合宣城实际,制定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明确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发展路径,使创新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真正落到实处。一是在创新发展行动上,下好创新“先手棋”,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发展模式。二是在协调发展行动上,构建统筹联动新格局。统筹城乡、壮大本级、做特县域,形成中心城市与县城功能互补、分工明确、联系密切的有机整体,提升市域发展整体效能。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坚持产城融合、市区一体、联动发展,加快宣城和宣州经开区建设、敬亭山旅游度假区、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发展,积极推进文教创意产业集聚区、中央商务集聚区、高铁新区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支撑体系,积极推进区划调整,集聚人口、壮大产业等。三是在绿色发展行动上,建设生态宜居新家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加快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打造泾旌绩文化旅游生态健康产业走廊,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宣城样板。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积极推进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着力改善环境质量,加强重点领域污染整治和土壤环境、“三江一湖”流域水环境治理,让宣城更加天蓝、地绿、水净、气爽。四是在开放发展行动上,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全面学习对接苏浙沪,努力成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构建大通道。加快交通网络和枢纽节点建设,建成商合杭铁路宣城段、杭黄铁路绩溪段,完成皖赣铁路芜宣段扩能改造,开工建设宣城至绩溪、宣城至镇江铁路,打造区域铁路枢纽。推动大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合作交流,推进与苏浙沪产业发展融合对接,加快形成与之产业互补协调发展格局。五是在共享发展行动上,增进人民生活新福祉。不断加大民生投入,持续增加居民收入,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深入实施社会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健康宣城2030”规划纲要,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产业,建设健康宣城。

三在政策上创新。一是在完善创新型企业培育机制方面,主要是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扶持力度、强化国有企业创新导向、建立鼓励企业创新的普惠机制、支持企业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和鼓励企业开放创新。二是在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方面,主要是扩大高校院所自主权、保障和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改革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机制、清楚创新创业障碍、改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准入管理、实行严格知识产权保护。三是在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方面,主要是下放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权和收益权、完善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个人奖励约定、改革高校院所领导干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管理办法、提高科技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完善股权激励相关制度、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激励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市场体系。四是在造就适应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方面,主要是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引进制度、畅通人才双向流动通道、完善人才分类评价和支持机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五是在加强科技创新载体平台建设方面,主要是推动高新区创新发展争先进位、完善创业载体建设推进机制、加快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改革发展、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六是在强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方面,主要是加大多层次资本市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创新和完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推进投贷联动试点、完善信用担保机制、加快发展科技保险、完善创业投资引导机制、加快创业企业上市步伐、简化境内外创新投资管理。七是在加大政府引导和支持力度方面,主要是实行积极的财税政策、完善基础研究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建立创新产品推广使用机制、健全创新政策审查评议制度、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导向。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新闻推荐

拾得他人身份证 用于购票被处罚

绩溪讯(黄佳路)因忘记携带身份证,男子汪某在绩溪北站冒用他人身份证购票乘车,被铁路警方查获,被处罚200元。11月6日下午4时许,绩溪北站派出所民警在执勤时,发现一男子在实名制验证口验票时神色慌张,引起...

绩溪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绩溪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