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苏老徽馆传承一个多世纪的徽菜味道

黄山晨刊 2017-07-03 14:14 大字

□记者汪悦程向阳文/摄

位于屯溪老街151号的新苏老徽馆,是中国徽菜之乡“徽菜名店”。该店的掌理人路任群是徽菜文化名人路文彬的裔孙,曾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菜)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徽菜大师”、“高级厨师”等众多荣誉。凭借高超的传统徽菜技艺和富有文化底蕴的室内外装饰,新苏老徽馆逐渐成为屯溪老街经典徽菜展示窗口……

A“新苏”的百年演绎

“新苏老徽馆”创立于1876年,前身为“新苏徽面馆”,创始人为在上海滩赫赫有名的徽馆名厨路文彬。

路文彬,清咸丰二年(1852年)出生于古徽州绩溪县大石门乡近坑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文彬从山乡走到繁华的市镇苏州,踏进徽州万源馆的大门,自此便立下了“要认真学本事,为死去的爹娘争气”的夙愿。他诚恳习商,在同伴中,每天数他起得最早,清理杂物、洒扫厅堂,宰杀鸡鱼、汰洗菜蔬。待师傅们开灶时,他不仅已把厨房整理得干干净净,炊具也码放得整整齐齐。每天晚上,他睡得最迟,入寝前都要主动留意店内的火烛与门扇。

路文彬不仅习艺认真刻苦,待人处事谦和谨慎,不怕吃亏,与同伴相处甚洽,生活又十分节俭。在数年的学徒生涯中,他学得一把好手艺。

同治十一年(1872年),路文彬与好友在苏州吴中开了徽州面馆店聚和楼,一年后又增加了月中桂徽面馆。光绪二年(1876年)创办了新苏徽面馆。这爿店虽然下本不多,规模也不大,但却是他出道后的第一家股份店。有记载称,路文彬在回忆开第一爿店的动机只是开家面馆店,主要是想通过这爿面店的经营,摸索点做生意的门道,为今后闯条路子。他以该店为人生的新起点,与同仁悉心经营,注重质量,少赚多销,恪守店誉,深受顾客的欢迎。

清光绪初年,在各地饮食业竞相赴沪开店设馆之前,绩溪旅沪徽厨相继在上海开设徽馆。当时,路文彬在苏州已闻知上海的码头更大,饮食市场更加活跃,欲邀在苏州的同乡好友闯荡上海滩。恰在光绪十年(1884年),绩溪四都人程湘舟于四马路(今福州路)开设的聚乐园菜馆,因经营原因支撑乏力,便请来苏州月中桂的老板路文彬到这家当时上海滩规模最大的徽菜馆主事。之后,聚乐园在他手里一炮打响,更增强了他办徽馆的信心,后控股投资他在上海的第二家徽馆——聚和园。

在前后13年的时间里,路文彬驰骋于苏沪两地烹坛,直至民国15年(1926年),他在经营徽菜馆的54年中,共执80家徽菜馆股份,是上海滩叱咤风云的徽商。

第二代传承人路云临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的绩溪大石门乡近坑村。路云临学习到15岁那年,父亲安排他学厨艺,学习财务店务管理与对外业务接待,之后他要求去读英文、法文及经济方面的知识。20岁后在父亲的帮助下,在经营管理徽馆店的同时还在虹口区北四川路开设永兴钱庄,经营外币业务,直到民国21年(1932年)1月28日,“一二八事变”让徽馆店和钱庄财产遭受巨大损失,陪同父亲回到家乡。祸不单行,第二年,父亲病逝。他安排好家庭事务后又重返上海,受聘担任父亲门徒所开的富民楼菜馆的经理。民国23年(1934年),儿子路永华和胞弟路远(又名路永福)来上海学徒,25年(1936年)又受聘担任东南鸿运楼的经理,民国30年(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市场巨变,不堪敌伪统治,东南鸿运楼被迫停业,再一次回到家乡。民国36年(1947年),与两个儿子来到湖南衡阳创办复业新苏饭店,共同管理业务,生意很好。他们辗转至西南一带创业,先后在广西、云南大理、江西贵溪等地创办了徽馆9家。

第三代传承人路永华是路云临的长子,生于民国9年(1920年)。11岁初涉上海,当时,正巧徽宁同乡会在上海会馆为其祖父路文彬举行80寿辰庆祝大会。这次经历让他大开眼界,亲身感受祖、父辈在徽宁商界同乡中的影响,为他日后从商打下了思想基础。三年后,14岁的路永华与胞弟永福同去上海当学徒。之后与父亲、胞弟三人到衡阳共同管理新苏饭店,辗转至西南一带创业,先后在广西、云南大理、江西贵溪等地创办了徽馆9家。

自路文彬首创馆业以来,路家人刻苦谋业,走南闯北,备尝艰辛,几经商海沉浮,仍然力创不辍,充分体现出徽州人吃苦耐劳、开拓进取、不屈不挠的“徽骆驼”精神。

B一个徽菜馆的沉浮

6月23日,记者一行探访新苏老徽馆,位于老街151号的新苏徽菜馆是典型的海派风格,屯溪老街之所以有小上海之称,一方面是当年在沪杭等地经商的徽商在老街开店较多,另一方面就是有不少海派的建筑,青砖灰瓦的外墙装饰,与老街的徽派风格交相辉映,述说着“小上海的历史”。

早上9点记者到店时,新苏老徽馆传承人路任群已经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年过半百的路任群现在仍然每天5点钟起来,骑着电动三轮车去批发市场、菜市场选购新鲜食材,亲力亲为,他说,这个时候的菜最好,“做餐饮还是要抓质量,食材好是菜肴质量的根本保障。”

路任群1965年生于大石门,系第三代传承人路永华的幼子。1984年,刚满19岁的路任群跟随父亲学习徽菜烹饪,那时候父亲在江西贵溪经营四海酒楼,一直学习、钻研传统徽菜的烹饪技法及徽菜的创新。从杀鸡、宰鱼、洗碗、洗菜做起,兢兢业业,积极进取,不仅肯吃苦,而且在烹饪技艺上也有一定的天赋,得到父亲路永华50年技艺的真传。

路任群说,这么多年从父辈身上学到了很多,特别是吃苦耐劳、兢兢业业的精神。初中毕业,路任群就跟着父亲辗转到江西,6年后从江西回来,1991年在屯溪商业大厦后面开了一家90平方米的新苏饭店,不过时间很短,仅一年时间不得不因为拆迁改造而关闭,之后又回到绩溪,卖鞋子、卖服装,做各种生意,还跑到宁国经营家电。

“奔波了这么多年、这么多地方,最后还是想回到黄山。”他说,当时有这个意识,主要是看中了黄山的旅游发展潜力,认定旅游肯定能带动餐饮的发展。1996年,路任群在屯溪步行街、火车站、老街分别开了三家店,其中,老街店以游客为主,生意好一些,步行街以本地人为主。2002年,在当时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路任群毅然决然地来到屯溪老街,开办了一家徽菜馆,名字沿用了祖上使用的“新苏”字号,以传承徽菜传统的魅力。

2005年对路任群来说是一个突破。在亲戚朋友的支持下,他将老街151号店铺购买,正式经营起“新苏老徽馆”。他说,多年来,一直在宣传徽菜文化,选择在老街扎根,还是看中了老街深厚的徽文化底蕴、旅游的发展以及徽菜的传承发展。

C“老新苏”后继有人

在路任群的精心经营下,以及黄山旅游发展的大好形势下,走过一个世纪的新苏老徽馆焕发新活力,在不依靠导游回扣、团队就餐的纯自然市场模式下,酒店生意兴隆,常常客满翻台。

为了传承和发展,2015年,路任群做出大胆的决定,他让在上海工作的儿子跃志谦放弃高薪工作,回到屯溪,和父亲一起共同经营老徽馆。

“做餐饮这一行很辛苦,原来感觉时时都有劲,现在事情太多太累了,精力不足。”路任群说,自己年纪大了,急需找个帮手,他儿子路志谦便开始接棒承担起重任。路任群说,儿子大学学了一个很好的专业口腔医学,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做牙医一个月工资有1万多元。

“虽然之前的工作工资各方面都比较好,但还是要有大局观。既然爸爸叫我回来,我愿意放弃在上海的工作回来传承。”对于“接班”,路志谦说,最开始的想法其实没有别的,就是想帮爸爸妈妈分担一些,让他们少做一些事情。想法很简单、很单纯,半个小时内就做出了决定。

如今,路志谦已经在店里学习了1年多时间,一名90后青年逐渐挑起了新苏老徽馆的第五代传人的担子。

至于老徽馆的未来,包括是否会在省城合肥开分店,百年之后能否能让老徽馆重登上海滩,路志群说规划是有的,想法也是有的,但现在的条件还不成熟,当务之急是要夯实基础,挣钱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在他和儿子不能给老字号抹黑,这就需要老徽馆要给市民和游客提供最好的质量、菜肴和口味,因为做生意,做的是口碑。

新闻推荐

照片里的故事

绩溪适之中学东七(4)班许悠然照片上,记录了一个关于狗的故事:这是一只流浪狗,像在乞求着什么。那天早晨,我推开家门,看到这只流浪狗。它或许是贪恋一个避雨的屋檐,或许是被墙角的垃圾吸引,或许正寻找着一...

绩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绩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