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做人随时俗 治文有古风

皖南晨刊 2015-11-18 12:51 大字

——丁晓文从艺侧影

■刘永(人民日报)

“案头文字隐诸葛,镜底图像藏史迁。重识先生真面目,才情境界与日鲜。”这是我缘识晓文兄的2010年,在远隔千里的北京为溢满才情侠气的文化之乡的他写了几句不太工仗的诗。不奢求贴切,也不刻意溢美,只是发自内心的一点真心感悟。五年前,我们一起“爬”进绩溪荆州,山云岭终年激荡的凉爽之风,拨开了他略显凌乱的发角,让我逐渐看清了他被墨香和光阴包裹着的“真面目”。这位“青山贵子”,携多种专业技能,从容悠闲地行走于绩溪山野,实为徽州地区一道独特的文化胜景,一个剔透鲜活的精彩剪影。

山野风情一盏灯。据我所知,举凡绩溪县重大文化活动,都留下了晓文兄串串脚印。他东奔西跑,就像一阵风;疾风过后,必有一批力作。身兼“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安徽青年报》特约记者、《皖南晨刊》特约摄影记者、《宣城新闻网》特约记者”于一身的他,相机就像他寄予厚望并深情抱在怀中的婴儿,在艰辛劳作之后,一批景深丰韵、色彩明快、内容鲜活的艺术作品,永远定格在各种媒体上,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晓文兄把文化知识的学习与摄影世界的探索有机糅合,建立起独具特色的自度兼度人的修行体系。他充分发挥身为《绩溪文艺》杂志副主编、《绩溪摄影》责任编辑和县作协副主席的优势与担当,组建“云绩溪·翚岭摄影之家”交流QQ群,使爱好者踊跃,迷茫者知觉、同好者共赏、亲近者喜悦。为把最纯粹的摄影艺术和理念推介给普罗大众,他肩背沉重的行囊、手持着相机,痛并快乐地纠结着鞭挞着,始终自信人间有知音,自感能为美景代言。晓文兄像一个为文化和摄影而跋涉的苦行僧。走在山涧和车水马龙之间,他的灵感就会奔涌,烦愁就会消散,从而一发而不可收拾,把一切真实从容地用镜头“写”出来。

绩溪的文坛始终生机盎然。这块园地自然也少不了晓文兄的笔耕与付出。报刊与文集上频现他的佳作,涉及领域之广、之宽、之深令人叹服。在他心里,创作始终在路上;在他眼里,山间处处皆黄金。尤为可贵的是,他深知,文学和艺术需要社会与风土人情的哺育,三十多年来,他始终在实践着,思考着并总结着这一真知灼见;为此,他钟情于生活味浓且十分“接地气”的艺术作品,细细琢磨,反复推敲,评论时犀利独到,使用时推陈出新,深得当地艺术界嘉许。

地处古徽州核心区的绩溪县,古往今来都被传统诗书画底蕴所熏陶,然一直滞于“从业者众,鉴评者少”的状态。晓文兄通过他主办的“松风竹韵艺术网”,与全国众多著名书画家广泛交流基础上,厚积薄发,刻苦的探索和揣摩,加之郭因先生等一批大师的点拨,他虽只求耕耘,不问收获,却顺理成章地成为兼通诗书画的鉴赏家,把文学和美学造诣同样修练升华到一定的高度。邻近省、市时有仰慕者携精心创作的书法绘画作品登门,或交流、或讨教、或共赏。每逢此时,晓文兄手指口述,凭独到的视角,见别人所不曾见,言别人所不曾言,直陈其要,话外有音,使来者一语得起,更上层楼。县里一位叫陈洁的美术教师才气过人,但性情执拗。晓文兄慧眼识才,多方呵护,最终促成其到北京研修一年,艺术层次踏实精进,连上新境界,人生处有了属于自己光彩照人的一级。晓文兄,这位书画“伯乐”也有了一段久传的佳话。

做文化,推广文化,品鉴文化;是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我想这应该是晓文兄的真实写照。几十年来,晓文兄虽“不求别人夸颜色”,却在不停在精心制作一个个富有营养且赏心悦目的生日蛋糕。他更“只求清淡度人生”,就像一块在河水下影响水流方向的基石,用待人的诚朴和谦和,对兴趣与爱好的情深和执着,生动地展现给我们,一个文化摄影者渐行渐远的背影。

新闻推荐

三轮车“连体” 竟是为省油

两辆崭新的“时风”三轮车,一辆在前面跑,一辆前轮“勾搭”在前车的屁股上“借力”搭顺风车,乍一看,还真像是“连体车”。日前,绩溪县交管大队民警在省道217线查获了这两...

绩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绩溪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