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的山意水意人意
龙川景色。敬亭山一景。记者们在宣纸文化园体验制作宣纸。
奔驰的合福高铁,让如画的江南愈加热闹起来。7月9日,合福高铁旅游媒体联盟联合采风团走进了“文房四宝之乡”、江南诗城——宣城。
A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来诗都宣城,又怎能不登江南诗山?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伴着蒙蒙细雨,采风团一行来到诗山脚下。穿过石门坊,沿山门主道拾阶而上,两旁茶树随着山势高低起伏绵延,错落有致。
看远方山峦,其形如眉黛,牵峰走谷,挺翠吐芳。敬亭山主峰海拔仅317米,然而其不高的山体承载的却是千年的文化与传承。
“宣城谢守一首诗,遂使声名齐五岳。”千百年来,敬亭山由谢朓“发其藻”、“诗仙”李白“扬其辉”。自此声名鹊起,文人雅士追寻李、谢足迹纷至沓来。
“曾经因为李白才知道的敬亭山,却不知写敬亭山的诗有那么多。”黄山日报社记者殷元元不无感慨,“走在公园里,处处有诗,处处是诗。”
登临山顶极目远眺,东北方南漪湖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山下的水阳江蜿蜒曲折,万壑争流;南边江城如画,高楼林立;北边田畴沃野,一览无际。此景此情让人若临太白诗中。“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B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如果说敬亭山是千年来诗歌的荟萃,那么在泾县宣纸文化园,则又是另一番别样的文化传承。
穿行在泾县宣纸文化园,只见河水沿着鹅卵石一路从山间流下,如一条长龙,蜿蜒曲折,由狭长向宽阔处延伸。另一边,一泓山泉自石缝中,顺流而下,汇入河水之中。“这儿的河水和泉水正是造就宣纸独特品质的原因之一。”
宣纸文化园导游告诉记者,河水原本为弱酸性,而源自后山之山腰的泉水,却呈弱碱性,这一酸一碱在此交汇中和,便使得河水呈现出弱碱性的理想状态,造就了红星宣纸自问世以来一直不同凡响,成为宣纸中的极品。
记者看到,宣纸的制作工序、工艺繁复且杂,大致可分为浸泡、灰掩、蒸煮、漂白、制浆、水捞、加胶、贴烘等十八道,而一张宣纸的生产周期大约为一年。
走进宣纸制作间,亲手触摸一张张纯白细密、纹理清晰、绵软坚韧、光而不滑的宣纸,心里有着一种莫名的激动。触摸宣纸,仿佛触摸的是中国的千年文化。
“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眼前仿佛不再是一张张洁白的纸,而是笔走龙蛇的狂草,是行云流水的行楷,是一笔千钧的隶书,是柳公权颜真卿们的心性在纸上游走。
邑不在大,有士则兴
C
若要感受宣城的徽文化魅力,自然首推绩溪龙川。
这个位于黄山脚下绩溪县境内的小村地形如同一个巨大的宝船,是一个古老的徽州村落。
龙川是条小河,村以河名,风景秀丽。龙川村沿龙川溪而建,横贯溪上的座座小桥,把两岸连接成一个整体,构建成独具特色的龙川“水街”。清澈的溪水与两岸堤坝上的徽派民居和谐为邻,古村小巷石板桥,粉壁黛瓦马头墙,古朴典雅。登源河绕村而过,山水相连,蜿蜒秀丽。
安卧在绩溪龙川的胡氏宗祠,堪称为江南第一祠,祠堂大门东面的奕世尚书牌坊是明代正宗石雕牌楼,几百年来隐藏在深山之中却兀自安静地挺立着,在寒暑的自然交替中,不卑不亢地迎来送往。
记者看到,胡氏宗祠所在的位置,正好在坑口的村子中间。祠堂掩藏在一片高矮起伏的民居中间,一色的白墙青瓦。清清浅浅的龙川溪,穿村而过,掠过祠堂的根基,一路潺潺地奔向南面的登源河。
古人说:“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而邑小士多,绩溪为最,十户之村,不废诵读。”
龙川全村几乎清一色胡姓,不仅山水清丽,自古就是文风昌盛、人才荟萃之地,是徽州有名的“进士村”。
胡氏人才济济,尤其是在明代,发展到一个鼎盛时期,仅一个村就有10多人中进士。胡宗宪、胡开文、胡雪岩、胡适……一个个名字都为人耳熟能详。正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新闻推荐
7月下旬,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志愿者们赴绩溪县伏岭镇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活动。图为志愿者们正在向少年宫学员进行棋类和折纸教学。...
绩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绩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