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三千沃土竹山圲
■ 本报通讯员 邵昌后/文 胡添顺/图
竹山矸位于安徽省绩溪县伏岭村东侧,四周山环村绕,水如襟带,外峻中夷有田数千亩,昔称“不算四边脊(周边的山坞田不算),三千七百七”。这片土地不仅是种植粮油作物的良田,也是承载历史文化信息的沃土,弥足珍贵。
独领风骚的田畈
明朝中叶起,竹山圲田畈就受到朝廷和各级衙门的高度重视,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为解决田畈的灌溉问题,巡按直隶监察御史刘、陈两位钦差大臣亲临此处,作出“遇得农种之时,叫集本堨有田之家,趁时堆筑蓄水,以防旱泼,务使水利均平轮流浇灌。如有持顽以强霸截,许令指名呈来,从重究办”的谕示,府衙县衙据此下发帖文,促成竹山圲定为“农田保护区”。明朝六广灌溉制至今沿用,400多年来,当地民众视其为铁律,不得更改,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公序良俗。
有据可查的来历
竹山圲田畈农户订立六广灌溉放水公议合同,规定永不破此,永远存照。嗣后官府又在登源河上修筑水利工程“官堨”一道,以缓解竹山圲的争水纠纷,成为全县6344道堨坝中独占“官”衔的河堨。
清朝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宪台批查该畈水利纠纷,县主范龙威亲赴现场,审勘确实,秉公处理,维持嘉靖合同规定,再次强调“于若有人持强霸截,即时挖稻,随即指名禀究”,并向勘复灌田水道的伏岭农夫邵永高等颁“力农务本”匾一块,以示嘉奖。
上世纪90年代,县政府立永久性告示牌,将竹山矸的水利灌溉问题。万历年间,明朝廷又将徽杭古道两侧40余里的所有山场全部拨给纹川(伏岭)邵氏宗祠“叙伦堂”作为祠产。
能证明竹山圲原为竹林,宋朝靖康初(公元1126年),岳飞奉旨攻杨么义军(一说剿汪天石),沿途听童谣唱:“竹山间,一个竹节一个兵,三担三斗芝麻官”,就命军士砍光竹林,不让义军埋伏其中,《纹川记》载“岳武穆登山望势,以捣其虚,不待旷日功成,遂名成功山。 ”故伏岭村北的山叫成功山,竹林则被百姓垦为良田,名竹山圲。
相传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祖母邵氏娘娘系伏岭邵氏后裔,邵娘娘回祖籍省亲祭祖时,了解到当地人多田少、怕旱易涝,因此鼓励族亲们不妨经商谋利,促进了徽商、徽菜的发展和徽剧的形成,留下了“金街”“栈岭”等遗址、遗迹和茶亭文化。
为回报伏岭邵氏宗族,明世宗遵照祖母关于祖籍族亲“寡田地、频旱涝,宜恤之”的遗训,派钦差解决竹山矸价值的依据,除田畈和官堨本身外,还有金街故址、世德堂、世师公御祭坟、成功山等遗址遗迹;文本资料有《县志》《民国绩溪县署告示碑》以及散落在民间的《宋迁邵氏石纹川山峦垣局全体图》《明嘉靖公议放水合同》《清雍正四年判案批词》《华阳邵氏宗谱》等;此外,民间还流传着大量故事和传说。这些文化遗存、文献资料及传说揭示了伏岭与明朝中后期徽州官宦辈出、徽商鼎盛、经济繁荣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难以估量的价值
竹山圲的丰富文化内涵能反映明、清、民国、新中国各代的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状况,具有文化遗存属性,是田园风光和农耕文化相结合的绝妙景区,全国罕见甚至绝无仅有。
竹山圲东侧鄣山的主峰清凉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徽杭古道为国保单位;北端是正在兴建的国家级特大型工程抽水蓄能电站;西面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徽菜之乡、徽剧之乡的千年古村落伏岭;目前伏岭镇域内有三个4A级景区,当地正在挖掘提升竹山圲田畈的文化品位,整合资源,打造一个具有浓郁地域特色,集村、山、水、田、林、路为一体的高档旅游网络,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难以估量。
新闻推荐
合福高铁线正式开通的当日,应绩溪县国家5A级龙川景区邀请,合肥市包河区100名环卫工人从合肥南站乘坐G7451高铁,前往龙川景区游览。本报记者 李博 摄...
绩溪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绩溪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