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载不离不弃 病榻前演绎挚爱真情
汪时珍给儿子喂饭。
在绩溪县长安镇梧川村模范村民组,有位了不起的妇女叫汪时珍,说起她,村民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不容易”。
汪时珍今年65岁。丈夫和小儿子先后得了“小脑萎缩症”,28年来,汪时珍不离不弃,精心照料着丈夫和小儿子,病榻前演绎挚爱真情。
1986年夏天,由于家庭的“特殊”大变故,一向沉默少语的丈夫走路时步态不稳,动作稍迟缓,刚开始以为是家庭变故的刺激造成的,慢慢地会恢复,可是丈夫的病情却一直无法控制。之后又辗转到各地的大中小医院,吃了好多中药“偏方”没见效果,最终经南京大医院确诊为“小脑萎缩”。
1996年后,丈夫病情变化大,拄着拐杖也常摔倒在地,这一摔,夫妇俩不得不接受一个残酷的现实——丈夫半身瘫痪了,走路需搀扶,起卧要帮忙,吃喝拉撒都得人伺候。从那一天起,汪时珍就当起了丈夫的“专职护士”。
2000年,丈夫连吃饭都要喂,每餐汪时珍都是先喂好丈夫,等她吃时常常饭菜都冰凉了。病情导致丈夫大小便失禁,常常拉在身上被褥上,更换及清洗衣服被褥不知需要重复多少次。在大山里,冬天凛冽的寒风及刺骨的山谷水,让汪时珍十个手指头都开了大口子,手指上的疼痛不算什么,但心里的痛及辛酸只有她自己知道……
2001年10月,54岁丈夫带着对亲人的无限眷恋,带着对妻子的深深愧疚安详地去世。
刚送走丈夫,小儿子又患上“遗传性小脑萎缩”。以为“解脱”了的汪时珍还没从悲痛中走出来,更大的打击又降临到她的头上。
同年,27岁小儿子打工回家过年时,汪时珍及家人总感觉小儿子走路忽高忽低,好像曾出现在父亲身上的症状又在小儿子身上重复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油然而生。
2002年正月过后,经芜湖弋矶山医院做相关检查,小儿子确实是“遗传性小脑萎缩”且发病早发展快。面对白纸黑字冷冰冰的报告单,汪时珍心如刀割,整晚整晚的睡不着,那一阵头发白了很多人也苍老了很多……
小儿子平时的性格较内向,自卑心理特别强。2003年开始小儿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天天坐在房间里看电视,各项身体的生理机能退化得特别快。2006年开始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大到吃饭大小便、洗脸洗脚、穿衣脱衣;小到喝水、脱鞋袜,拆小塑料包装袋,都要汪时珍细心地操持着。
为了晚上能照顾好儿子,汪时珍在一个只有10平方米的房间里又安了一张床,晚上儿子一有响动,她马上起来查看。从丈夫起病到现在,二十多年来,她从没睡个安稳觉。
俗话说,“久病床头没有孝”,但汪时珍的坚持让每一个熟悉她的人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人生有几个28年?为了儿子,汪时珍还要继续守护下去。
新闻推荐
4月6日,一名交警正在通往绩溪公墓福寿园的公路上指挥车辆有序通行。清明期间,绩溪县境内自驾旅游、返乡祭奠扫墓等活动形成交通流叠加,道路交...
绩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绩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