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徽州有个“砚瓦村”

江淮时报 2015-02-27 08:45 大字

有“中国最美梯田”之称的绩溪县梅干岭梯田向上西行约2公里处,有一个老徽州罕见的多姓氏千年古村落。这个叫尚村的古村落古时还有一个非常雅致村名,称为“砚瓦村”。尚村虽然没有出过非常显赫的名人,但却十分注重文化教育的普及,古时的尚村家人口千余,家家有砚瓦,户户有毛笔。可以想象,那时,如此偏僻而且人口众多的山村能做到这一点,可见当时文风的鼎盛程度。

尚村之所以能成为 “砚瓦村”,很大程度是受外来人口迁徙的影响。尚村古村落的形成大致可溯源千年,唐末中原战乱,各士族大户迁入皖南徽州,因尚村地处偏僻,且这里景色旖旎迷人、环境幽雅、如秘境之地,是典型的世外桃园。一些士族姓氏选择此地,陆续进入,形成皖南罕见的多姓氏千年古村。尚村有10个姓,9座祠堂,基本上都保存完好。尚村村风纯朴,虽然村中姓氏多,整个村就像一个杂姓大家庭,但村人之间和睦团结,相安无事,从无宗族纷争,更无暴力械斗。就是现在从尚村走出来的不论是干部、教师还是务工人员,他们与人相处时,总是与人为善,低调行事,这可能与“砚瓦村”良好的历史文化传承和村人的文化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地处深山的尚村山多田少,粮食难以自给自足。为了给家里省下一口粮食,多年来,村人大多给孩子安排了两条出路,一条是通过读书走出去“吃官饭”;另一条是从小就拜师学艺,当自成一体的匠人,吃“手艺饭”。尚村人的好学已成传统,在尚村的族薄中笔者虽然还没有发现十分显赫的达官贵胄,但从尚村走出去的官至七品者和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文人学士不计其数。古时,尚村村南大道路口曾设有下马坑,凡来尚村者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从太子庙步行进村,以示对尚村之敬仰。可见,这个村在古代的社会地位还是非同一般的。

尚村人好学的传统一直沿续至今,如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绩溪全县一年能考上几十个大学生就已经很是不错了,可在这期间,尚村有一年就考上了八位大学生,当时在老徽州(那时绩溪还属徽州地区)火爆了好一阵子。

尚村的工匠多,在老徽州也是出名的。许多工匠走村串户,用他们精湛的技艺挣得微薄的工钱,并换得一日四餐(早、中、晚和下昼),算下来,一个匠人一年中也为家里省下不少口粮,如今村内仍延续有铜匠、木匠、箍桶匠等三十多种匠人,这些匠人目前还有不少仍然穿行于各村之间,传承老徽州的工匠技艺,并为乡人带来快捷方便的服务。

新闻推荐

国网绩溪县供电公司多举措建立党员关爱帮扶长效机制

近年来,国网绩溪县供电公司党委积极探索党内关爱帮扶工作的有效途径,通过建立台账、走访慰问等举措,进一步加强对困难党员的关心帮扶,使困难党员真正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切实增强了党员的归属感...

绩溪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绩溪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