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绩溪绩有缉麻线的形义溪为山间流水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因

皖南晨刊 2014-03-06 19:54 大字

绩溪,“绩”有“缉麻线”的形义,“溪”为山间流水。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因县治“北有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而名“绩溪”。《方舆志》记载:“临溪石,在县北三里(浣纱溪)溪岸上,其方二丈,其平如砥,溪水甚宜浣纱,数里妇女悉来浣纱,去家既远,遂绩其旁以守之。春秋时多丽服,群绩于此,虽不浣纱者亦会绩焉。县名亦兼此义。”宋宣和三年(1121),以绩溪境内有徽岭、徽溪、大徽村而改“歙州”为“徽州”。清康熙六年(1667)建安徽省时,取安庆、徽州二府首字为省名,故绩溪有“徽州之源”、徽州为“安徽之源”之说。

绩溪,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此生息繁衍,开始狩猎、采摘与农耕生活。绩溪未建县前,今县境为歙县地,在夏、商时,居扬州。春秋,属吴。战国,初居越,后属楚。秦置歙县,先属会稽郡,后居鄣郡。县境,汉称华阳镇,为歙东地。汉高祖五年(前202),属楚国;六年,属荆国;十二年,属吴国。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属江都国。元狩二年(前121),鄣郡改为丹阳郡,本地仍属之。建安十三年(208)孙权遗贺齐取黟、歙,并置新都郡。三国,属吴新都郡。晋太康元年(280),改新都郡为新安郡,本地仍属之。南朝梁大同元年(535)始析歙县华阳镇置县,名“良安”,又作“梁安”。隋开皇十一年(591),置歙州以辖。大业三年(607),改歙州为新安郡。唐武德四年(621),复改新安郡为歙州;武德七年(624)撤良安县,仍为歙县华阳镇;天宝元年(742),歙州又改为新安郡;乾隆元年(758),新安郡仍改为歙州,本地隶属不变;大历元年(766),置绩溪县,隶属歙州。唐至宋属歙州。宋宣和三年(1121)改“歙州”为“徽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称徽州路。至正十七年(1357),改称兴安府;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改兴安府为徽州府,直至清末。本县隶属一直未变。民国元年(1912),废府留县,直属安徽省;三年6月,属芜湖道;十七年8月,废道,直属安徽省;二十一年10月,属安徽第十行政督察区;二十九年3月,属皖南行署;同年8月,属皖南行署第七行政督察区;抗战胜利后,皖南行署撤销,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1949年4月30日,绩溪县全境解放。5月13日徽州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辖绩溪县。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8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绩溪县隶属徽州专区;1956年3月,属芜湖专区;1961年4月,属徽州专区;1971年3月,隶属徽州地区(专区改地区)。1987年11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绩溪县划为宣城地区。2001年初,宣城地区撤地建市,绩溪县隶属宣城市。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中国徽菜之乡、中国徽厨之乡、中国徽墨之乡。

新闻推荐

绩溪:“计生助福” 温暖困难计生户

绩溪讯(周明助)近日,绩溪县伏岭镇际下村汪永红一家正忙着准备年饭,这时家里突然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县人口计生委主任刘林发来她家慰问了。刘...

绩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绩溪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