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火马”重新火起来

皖南晨刊 2013-09-14 03:41 大字

胡正辉绩溪县上庄镇上庄村人。14岁时,上庄的老艺人胡松太、胡老流、胡邓奎等人自发组建徽剧童子班,开支费用由胡氏宗祠承担。他被村中组织的徽班选中,在班中唱生角,通过不断学习,学会三十多个节目,另外还有三个开台戏(长春、三星、献瑞),又称万花,亮开台,火马舞也是其中的开台戏,清道光年间起源于绩溪岭北的旺川村、江塘村。古时,岭北一带的一些村庄为农田灌溉经常发生争水现象,毗邻村之间为争水而不能和睦相处,旺川村江塘自然村的一老者为促进团结、和谐相处,便产生了用历史故事《昭君出塞》宣扬和睦相处、促进宗族间团结的想法,于是在元宵节和中秋节组织村内的年轻村民,筹资筹款创编火马舞,以昭君出塞这一历史故事编演了在广场演出的民间舞蹈,取名《昭君和番》。深受大家的欢迎。

1957年胡正辉退伍回家,投身于村里青黄不接的徽剧班文艺活动中,渐渐活跃起来,但组织搞徽剧没有人选,更没有大量的经费,服装道具没法解决,此时,胡正辉想到了开台戏中大家喜爱的火马舞。重新进行了服装道具的制作和排练演出,并请村中的老年人到场对排练进行指正,共同商议,找到故事中的中心内容,保持剧情和主要风格。

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绩溪县文化馆对该舞蹈又进行了整理改编,对其艺术形式也进行了创新,当时,为适应大跃进的政治形势,表演中增加了云牌舞,火马在云牌中奔腾,删除了原舞“昭君和番”中的昭君人物形象和表现形式,改名《云马舞》,参加了当年芜湖地区和安徽省农村文艺汇演。

在村民的大力支持下,火马舞在1988年的中秋节正式在村里上演,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但他并不满意,找来村中艺人,在县文化馆、镇文广站的指导下,大家群策群力,对火马舞的道具、表演情节、表演动作进行革新,同时吸收了爱好传统文艺的青年参加学习和表演火马。

1990年后在镇、村和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每逢传统节日、重要的庆典和文化活动,火马舞都是重要的表演节目之一,也一直受到大家喜爱。近年来,火马的制作由竹子和纸改为由细钢丝和布取带,蜡烛由电灯取带,使火马的使用更加耐久,基本解决了每次表演后均要修修补补的问题,表演时也更加安全可靠、方便快捷。

如今,上庄镇、村两级对火马舞等传统文化表演极为重视,已投入1万多元对火马进行传承和保护。特别是组织一班以胡正辉为主的艺人每年重新制作了几只火马,在制作过程中传帮带了一批喜爱传统文艺的青年。上庄镇在连续四届“安苗节”表演中,火马作为传统节目表演后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扩大了影响。

新闻推荐

板桥头乡:率先完成“一事一议”财补项目

绩溪讯(汪国庆)随着尚田村梅山道路最后一段硬化结束,绩溪县板桥头乡2013年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完美收官,在全县率先完成。该乡今年的...

绩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绩溪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