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华阳是绩溪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华阳镇名称始于汉朝绩溪置

安徽商报 2013-09-26 12:10 大字

华阳,是绩溪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华阳镇名称始于汉朝。绩溪置县前,华阳镇是整个绩溪地域的总称,隶属歙县。唐大历元年(公元766年),绩溪置县后,华阳镇一直是县治所在地,起初县治在扬之水东岸,即今后岸村和东山新村一带,时称市东。南唐丁卯年即宋乾德五年(967),开始在扬之水河西岸建筑城郭,周长五里,立三门:南曰新安,北曰拱极(明《弘治徽州府志》作“拱北”),西曰眉山。明初城废,后复建,立四门:东曰东作,南、西、北沿旧。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徽州府知府何东序因倭寇扰犯及江西矿工暴动,令绩溪县知县郁兰重建城墙。六月破土,十月竣工。城墙下半部一律大块条石,上部用大清砖,石砖皆用桐油石灰浆砌筑,而且墙腹实心,不掺一点泥土。城内区域呈椭圆形,南北长,东西窄。城墙周长856丈,高2丈,厚1.3丈。并建4个大城门以及城楼,3个小城门,2个水门。城区面积仅有0.7平方公里。至1958年,为拓宽街道,拆除城墙为止,城墙始终保持这个规模。

老城建设中,值得一提的要数中正坊。中正坊地处东、西、北三条主街构成的三角形区域的中心,俗名又叫四门川,因它有东南西北四个卷洞门。由各门伸延的八尺宽巷道,分别相接于东、北、西三条主街,唯南向巷道与一条连接东、西两街的巷道——木牌楼路相接。该坊的位置在宋代建城邑时就测定,由此四方延伸建城布街设坊。此即为中正坊。今存砖砌拱卷门洞为明代遗构。坊通高7米,每边宽4.06米,占地面积为16.5平方米。坊下部由厚砖砌筑成4个卷洞门,门高约4米,宽约3米,墙体露胎勾缝做法。墙体四面中部处均阴刻有横写榜书“中正坊”三个大字。坊的上部则是梁架木结构式的楼阁,南北两向人字形硬山式屋脊,东西两向单披檐向下倾斜,四面均设窗门隔扇。历朝以来,中正坊上部木结构亭阁屡废屡建,1992年经修后又呈古朴风貌。四条巷道中间铺条石,两边沟沿竖铺条石压边,其间排铺鹅卵石。东、西、北三条巷道直通三向主街,其中间条石皆横铺,而南巷道不能直通南街,只到连接东、西两街的木牌楼路,因此,其巷中间条石采取直铺的方式,表示不为横巷所阻,能通南街。这样,在理念上,城池中心-中正坊分别通过四条方向巷、继而由四条方位街与整个城池连成一气了。由此可见,足已可见古代城建规划和施工的慎密精神。

古城中另一幸存下来的还有一座文庙及其中之一的代龙亭。文庙,即孔庙。孔庙始建于宋代,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毁于兵燹,大德元年 (1297)重建,明正德九年(1514)重修,历代均有修葺。清顺治六年 (1649),教谕端茂杞撰写《重修圣庙碑记》云:“其庙貌尊严,亭宇整饬,规模甲于江南。”孔庙由大成殿、廊庑、台明、神库、庙门、尊经阁、朱文公祠、斋房、泮池、泮宫坊、棂星门等部分组成,坐北朝南,以中轴线东西对称布局。总占地面积18181平方米,建筑面积累5581平方米。抗战胜利后,为县医院所用,1958年后,驻县委会。大部分房屋都已被陆续改建成现代办公、生活用房,唯有大成殿、两廊庑、泮池幸存下来,1999年,县委常委会和办公室搬出,省文物局拨款,对大成殿、两庑进行了修缮。大成殿面阔进深皆为15米,殿基面积260平方米,重檐歇山式屋顶,正脊为三路花砖砌筑。两端接以鳌鱼,脊中置葫芦项。殿内木结构运用明栿、草架并用之做法,以斗拱承挑屋檐。明栿以下的木结构,均为彩绘,鲜艳夺目,富丽堂皇。明间上首高悬“万世师表”匾,其下设祭坛,上置孔子牌座。东西两庑各十三间,长24米,进深7米,单披屋顶,柱、梁、枋等构件均有艳丽彩绘。殿前两级庭院,石栏完好,上级院坪植金桂、银桂各一棵,长势盛旺。整个孔庙原址,县政府已请安徽建工学院作了规划设计,准备逐步全面恢复原貌。

文庙大成殿前东有一个化龙池。旧志载云:明正德间筑池,植莲茭,初名“浴沂池”。明嘉靖十七年(1538)县令赵春筑亭池中,悬匾“化龙池”。该池占地面积880平方米,四围以青石砌筑。化龙池的后面是县学,建国后改做绩溪中学校址,其门楼直到“文革”前才被拆除改建。原池中心的 “化龙亭”,“文革”中被拆除,仅存亭基,54平方米,东西两面有石梁桥连通池岸。2005年,文物部门依原样修复。

古城自1958年以后,古建筑绝大部分被拆除改建,人们记忆中最深的尚有木牌楼、南门和西门等。

木牌楼,原位于西街(今改名为适之路)中段与项家桥巷口,是一座跨街楠木牌坊,上覆瓦。明成化元年(1465)为举人章英立的“登科坊”。 1956年11月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经三次大火,没被烧毁;抗日战争时期,日机轰炸,也没毁;1967年两派武斗,位于西北角的照相馆新盖的楼房被炸为平地,它竟然丝毫无损。被誉为“江南一绝”。 1970年拓宽街道拆除。为纪念它,民政部门将其往东的一条横巷命名为木牌楼路。

南门,原命名为新安门,因其门通往徽州府——古曰新安郡之故。其门内外街道从古至今一直为县城主要商业区,很是繁华。抗战时,县人在城楼上挂上一块大匾额,曰:众志成城,以表全县人民抗战的决心。1958年城区扩大建设时,城楼连同东西两边的城墙一道被拆除。

西门,绩溪县城墙西北沿观山脊和马山脊而筑,西门在马山顶,是县城墙的最高处,筑城时,原命名眉山门,因其门外有名翠眉墩的小山丘,是古“华阳十景”之一——“翠眉春色”之故。其西北又有连接黄山山脉和天目山脉的徽山,徽山有通往县境内岭北乡村和旌德县、泾县和原省会安庆的古驿道——翚岭。清乾隆年间,因乾隆夜过翚岭,遂改名为望翚门。 “文革”后期,建筑皖赣铁路,望翚门正处铁路线上而被拆除。两边城墙平整为街道,命名为望翚路。

中正坊

新闻推荐

“火碱馒头”端上桌前被拿下

碱分为工业碱和食用碱,工业用的火碱则有强烈的腐蚀性,食用碱则可以用来做馒头、面包等食品。近日,绩溪警方接到一起求助,一商店负责人错把工业碱当成食用碱销售出去,如果火碱被用来做馒头后果将不堪设...

绩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绩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