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菜文化与徽菜产业化刍议
李前智
徽菜是全国八大菜系之一,也是一种饮食文化现象,曾经在历史上创造过辉煌。今天振兴和发展徽菜产业,必须从深入剖析徽菜的发展历史入手,加强理论研究,厘清发展脉络,明确发展道路,开展产业化实践。
一、徽菜的形成及其文化底蕴
史书关于徽菜的最早记载见于《徽州府志》,据载:“宋高宗问歙味于学士汪藻,藻以梅圣俞诗答曰‘沙地马蹄鳖,雪天牛尾狸\’”。汪藻,江西人,时以显谟阁学士知徽州府。梅圣俞即梅尧臣,宣城人。原诗为“吾乡虽处远,佳味颇相宜。沙地马蹄鳖,雪天牛尾狸。寄言京国下,能有几人知”(诗见《宛陵集》卷四三《宣州杂诗二十首》)。 “歙味”是徽菜的前身,说明徽菜其时已成为一个流派。该诗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皇家对地方风味评价的最早记载,亦是徽菜发端于唐宋的历史依据。徽菜菜系的形成,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唐宋至清朝乾隆年间,系民间徽菜体系和风味形成时期。在这一时期,受徽州宗祠文化的影响巨大,如绩溪民间从唐朝末年开始的“赛琼碗”活动,在集中展示数百碗色、香、味、形、意、饰俱佳的供品的同时,也造就了一批批优秀的民间烹饪家,促进了民间徽菜的形成。二是清代乾隆年间至1956年,是徽菜传播、转型、扬名及菜系成型期。随着徽商的崛起,旅外徽馆业的快速发展,凡徽商涉足之地,均设有徽菜馆,徽菜成为大徽州地区主流餐饮业,徽菜原料也实现了从“山珍野味”到“山珍海味”的圆融与变通。乾隆五十五年(1790),徽班晋京,徽菜随之北上,各地所设徽菜馆始称徽馆,成为后来旅外菜馆业的统称。
饮食蕴含着文化,徽菜蕴含着徽文化。徽菜文化的最显著特征是宗祠文化和儒商文化。(1)宗祠文化对徽菜的影响。古时徽州,宗法制强固,民众聚族而成,唐宋以后“奉先有千年之墓,会祭有万丁之祠,宗祐有百世之谱”,宗族制度十分严密,形成了独特的宗祠文化。宗祠文化里的祭祀活动以及与祭祀有关的民俗活动,催生了民间徽菜体系。如绩溪民间大型民俗活动 “赛琼碗”,有菜肴24行12列共288碗,提高传统徽菜的烹饪技艺,丰富了徽菜样式,造就了一大批民间的烹饪家。 (2)儒商文化对徽菜的影响。徽商是徽文化的“酵母”,徽商的本质是儒商。徽菜作为一块金字品牌,被徽商当成商业社交的工具,一些徽菜的精品便是徽商家厨博采众长的杰作。儒家文化在饮食价值取向上也对徽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除食补以外,儒家的“五味调和方为味”对传统徽菜追求“本味、中和”产生了深远影响,“有味使之出,无味使之入,异味使之去,味极取之中”。新安医学中的“道地药材”和注重“配伍”,对徽菜原材料的取材和搭配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徽文化的新安理学、徽派建筑、三雕艺术、徽州民俗等对徽菜餐馆的装璜、菜品的样式、菜品的命名、菜谱的设计均有极大影响。
二、发展徽菜产业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徽文化热”的升温,徽菜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餐饮市场对徽菜品牌的需求,如北京、台湾等地都有推出徽菜计划,加之全省发展徽菜产业的良好氛围,徽菜在外地餐饮市场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些都为徽菜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徽菜产业化的内涵应包括:徽菜理论体系研究——徽菜产业的先导,要按照“继承、创新、融合”的方针,开展徽菜理论研究;徽菜馆的开办与扩张——徽菜产业的龙头;徽菜原材料基地与市场建设——徽菜产业的基石;徽菜品牌的宣传——徽菜产业的旗帜;菜品的研发与生产——徽菜产业的生命;徽厨人才队伍的培养——徽菜产业的关键;徽菜文化的挖掘与应用——徽菜产业的灵魂;徽菜标准化体系建设——徽菜产业的砝码;徽菜的工业化生产——徽菜产业的提速点;政府的重视与引导——徽菜产业的助推器;行业的响应与团结——徽菜产业的希望。
要发展徽菜产业,必须发挥徽菜产业的后发优势。一是进行厨房革命,从馆到菜施行一系列标准化体系制度,积极探索传统宴席方式向分餐制的转变之路;二是向“亚健康”挑战,针对人们的消费理念,坚持绿色、环保、药膳观念;三是发挥文化优势,在餐馆装璜、室内布置、菜品设计等诸多方面充分体现博大精深的徽文化,营造身心愉悦的消费环境;四是在服务上另辟捷径,培养徽菜解说员,介绍每道菜的由来、民间故事、主要特点等,使顾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品味徽文化;五是以标准化带动产业化,按“新徽菜”的理念来整合全省徽菜资源,使目前安徽省徽菜五大流派形成合力;六是突出特色,菜肴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特色之别,特色才是市场的,有生命力的。
要发展徽菜产业,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正确处理好三对关系。一是徽菜品牌(形式)与徽菜馆菜品(内容)的关系。要充分认识并发挥徽菜品牌的效益,充分开发适应多样化市场需求的菜品;坚持以著名徽菜品牌招客,以丰富而有特色的菜品留客。二是徽菜与其它菜系的关系。坚持向其它菜系学习,走兼收并蓄相融合的路子。在品牌、典型风味、经典菜品上突出个性,在原材料、调味品选择与应用上体现共性,学习老徽厨的优良传统,善于把其它菜系品种借鉴转化成徽菜。“菊花锅”就是徽厨借鉴学习了川菜“涮”的特点研究开发出来的。三是挖掘与创新的关系。坚持挖掘与创新并重,尤其是对老徽馆的老菜谱要充分挖掘整理,在全面深入挖掘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时代特点,顺应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着力推动菜肴品种的创新,以及餐具、消费环境等方面的创新,注入时代元素,丰富文化内涵。总之,要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增强合力,使古老的徽菜艺术焕发青春,开创徽菜产业发展新局面。
(作者单位:绩溪县政府)
新闻推荐
■ 本报记者 张敬波旌德县三溪镇田家村清代古民居田家大屋毁损严重,三位业主作价10万元卖给外地商人。 2月23日下午,正当老屋构件编号准备拆卖时,被热心人士和文物部门及时发现,从而避免了一起古...
绩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绩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