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草根记者”15年的情感坚守
“世上三样苦,秀才最辛苦……”
业余写稿的“秀才”,个中滋味的酸甜苦辣,真可谓是艰、辛、苦、难:哪篇通讯不落发?哪个特写不熬夜?哪则消息不劳心?哪幅照片不费神?
经过本栏目的精心策划,一位15年来业余坚守新闻战线的“草根记者”倾诉了自己的情感之路:“这些年来,我像一个傻子,傻成智者,把美好的词汇编成花环挂在他人的脖颈;又是愣子,愣成君子,把最艳丽的绸缎做成嫁衣穿在别人身上。”
口述:周平(化名),男,绩溪一自由撰稿人
地点:绩溪县华阳镇一土菜馆
时间:11月21日
实录:情感天空栏目组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写别人,街坊邻居也一直称我为记者。
我知道他们这是在尊称我,严格意义上讲,我不算记者,但现在的我,每天笔耕不辍,每月至少在各级主流报刊网络媒体发表20来篇稿子,又真真切切干着记者的“活儿”。
说心里话,15年的“草根记者”之路,让我体会到了一位新闻工作者在社会上所受到的尊重。15年来,写作成了我的职业,也“写”出了我的一种别样的人生路。
写来了一位美丽贤惠的妻子
小时候,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作家或记者,然而自己却考上了一所“务农大学”。看到家乡绩溪县贫困的现状,我立志要把家乡的新人新事宣传出去,让外界更多地关注家乡。
至今还记得第一篇处女作《桐坑人发高山财》,在当时的《皖东南报》二版头条发表。当时桐坑人率先在高山上种植高山蕃茄,因高山气候冷,当普通的蕃茄下市时,高山蕃茄恰好上市,填补了市场空白。报道一发表,即引来了很大反响,使桐杭的高山蔬菜声名远播。一时桐坑的高山蔬菜供不应求,还卖进了大上海。很快,全县掀起了一股发展高山蔬菜的“种植热”。没几年,全县的高山蔬菜从无到有,从单一品种发展到多类品种,从多类品种发展到规模化生产,带动了全县高山菜迅速发展,成了一个靠山吃山的生动例子。
之后,我一发不可收,《县长农民合力斩穷根》、《汪村长放电影》、《打工仔千里返乡军训》、《铁匠铺里备耕忙》等一系列带着泥土芬香的新闻稿件,在《安徽日报》、《皖东南报》和县广播电台发表和播报。尤其是一路发展中的《宣城日报》社,对我这种充满乡土气息的稿子有些偏爱,很多稿子都放在显著位置。这以后,乡亲们也把我看作知心人,有什么忧愁烦恼、家长里短都愿跟我说,我也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土记者”。
不久,经人介绍,我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她当时在浙江打工,因两地相隔,关系一直鲜有进展。后来我将发表的作品一篇篇地寄给她看,还发挥写作特长,发起了“情书”攻势,几乎每周一份情书,一有文章发表就寄过去。最后连她的闺密都感动了:“这么多情执着的男人好让人感动哟!”。
女友终于和我牵手走进幸福的殿堂。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一位吉林女大学生,从《中国青年》杂志上看到那篇《高价火腿》的故事后,化名“欧阳绮子”写来了慕名的信,这以后几乎半月一封,还一直叫我哥哥。当她知道我与女友关系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时,还自告奋勇帮我做起了红娘。直到今天,妻子至今还珍藏着当年“欧阳绮子”的鸿雁传书呢。
写成了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
俗话说,三十不学艺。可我在快30岁的时候,却从农民改行当了一名新闻记者。
我的许多作品相继在省报和市报上发表后,引起了县委宣传部领导和县广播电视台编辑的关注。经他们引荐,我被县广播电台聘任为《农村园地》广播节目编辑记者。
从此,我对记者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记者不仅要有新闻敏锐性,还应该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最重要的吃苦精神。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不断地学习着,充实着自己,始终虚心向同行请教,学习新闻写作的基础知识,下基层跑新闻,和一线工人、农民交朋友……一步一个脚印在摸索中前行。
立志做一名穿着“草鞋”、接地气的“草根记者”,采写那些让山城农民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在编辑老师们的指导和同事的呵护下,我的新闻触觉渐行渐远,稿件先后上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中国青年》、《故事会》等大报大刊,一些优秀作品先后获得安徽新闻奖等奖项,还被多家省市报刊评为优秀通讯员。
那种付出艰辛后,得到的快乐和自豪从心底油然而生。
写满了一种沉甸甸的成就感
因为我报道着家乡山山水水的每一个感动和精彩瞬间,我手中的笔使家乡人勤劳、善良、耿直的优秀品质和事迹变得鲜活,将他们一个个地“送出”我们的小小山城,在全省、全市报上有“名”。
记得在县广播电台时,电台主编和我策划了当时“学习济南交警”的全国先进集体、全县第一个摘取“全国青年文明号”的县公安局交警二中队系列报道,发表了《雨中岗亭》、《老兵新传》、《乡村好八连》、《平安大道故事多》、《于平凡处建功勋》等一系列文章。一次去交警队采访走进教导员的办公室,当时的教导员老胡拿着报纸,几乎像是审视嫌疑人的眼光盯着我,我有些愣住了。他在和旁边人小声嘀咕时我一头雾水。过了一会,他指着那篇《老兵新传》说:“这是你写的,我们队的某某人吗?”
我点点头。
“我给你推荐一人,你能不能把他也写得这么鲜活?”他开始竹筒倒豆子地给我讲述着他的队员。我明白了!读者的认可使我觉得自己还真有些成就感!从此,交警队主动给我提供写作素材和新闻线索,这些年来,交警系统几乎成了我的“新闻原料”。
写作背后是艰辛与付出。为在第一时间内及时将新闻传播出去,为完成一项重要的采访报道,我常常要通宵达旦地笔耕,废寝忘食那是常事。工作日程表上,双休日也往往成了工作日。有时候遇到难写的稿子,心中就像压着一块石头,饭吃不香,觉睡不好。走路想稿子,跟朋友聊天说稿子,就连晚上做梦也是梦到稿子,经常在半夜时分,灵感来了,想到好思路和好句子,会马上爬起来写,生怕一觉醒来给忘了。当一个个报道任务圆满地完成之后,看到自己采写的新闻、人物故事变成铅字奉献给读者之后,那一时刻收获的是快乐和骄傲,真可谓苦乐相伴。
有人把文字工作者比着“爬格子”的人,为什么要用“爬”字,而不用站着、躺着、坐着,因为只要你从事了文字工作,就必须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吃得住疾苦。15年来的新闻写作,让我深深认识到,干这一行很苦,一篇稿子从构思、撰写,到投稿、发表,可以说是一个个漫长的等待。至于得到的那一点微薄的稿费与其付出相比,可谓是苦中有甜,苦中有乐,这份耕耘之后的收获滋味,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最近,由我执笔主编的全省第一部县(市、区)级审计专业志,由北京团结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全国新华书店总经销,全书35万余字,自己终于有了一本的“砖头”著作,在绩溪这样一个徽文化底蕴十分厚重的县城,我觉得自己没有虚度年华,内心也倍感了一份温馨和自豪。
15载春秋就这样与新闻相伴而去,但我仍孜孜不倦,仍激情难抑,虽然名不见经传,虽然离“大家”很远很远……但我热爱写作这个职业,我将在这条路上艰辛地走着、走着、一直走下去。
新闻推荐
绩溪讯(胡家春 曹阳燕)近日,绩溪县华阳镇一位社区干部在走访空巢老人之时,发现一位老人生病,连忙将他送往医院抢救。当日,五龙社区干部吴继光,像...
绩溪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绩溪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