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舞流行于绩溪县伏岭镇一带是当地百姓为镇邪除恶保地方

皖南晨刊 2012-09-27 14:45 大字

“舞 ”流行于绩溪县伏岭镇一带,是当地百姓为镇邪除恶、保地方平安而举行的一种民俗活动。

秦汉前,伏岭一带山高林密,瘴气浓重,疫疠流行,人们常受凶兽毒虫伤害。久之,人们认为是自己聚落周围似禽似兽的石山在作祟,便兴起“镇山驱虎”的舞 活动,以祈祛除邪气、百业兴旺、生活安宁。此后代代相传,沿袭成俗。

南宋后,伏岭村人口繁衍,村庄规模扩大,人们更重视舞 活动。舞 的程式逐渐趋于固定,还造了一个“ ”字予以定名。许多百姓还把“ ”作为图腾供奉于住宅庭堂。

明代中期,伏岭为绩溪第一大村。遂定于每年正月十五舞 。从此,舞 之日世为伏岭人的隆重节日。

清嘉庆以后,舞 渐融入时兴的文艺形式。道光年间,逐渐将火把、彩灯、火篮等游艺节目加入舞 活动中,同时还上演徽戏,但仍沿称“舞 ”名称,且仍以镇邪除恶、保地方平安为主旨,至今不变。

每年正月十四至十七日是伏岭的舞 节日。起舞前日,家家户户打扫庭院及门前街巷,洗刷灶台锅碗,谓之“扫尘”。十四日为“祭 ”日,各家去祠堂向“神 ”上香敬贡。当夜,由壮汉扮演的神 循巷至各家庭堂欢舞降福,锣鼓伴奏,气氛热烈,称为“安五坊”。各家答谢神 的红包充作活动费用。红包由户主随意相赠,不强求索取。

正月十五是“舞 ”的正日。是夜,村众与远近赶来的参观者齐集村头河滩祭坛,面对大鄣山鸡鸣尖处的怪石群烧起木柴火堆,两壮汉披着用彩布制成的勇猛神 出场,绕火堆领舞,随后村众手执油松火把、杉木火把、干竹火把和葵花禾秆火把间掺于锣鼓队、硝铳手、燃放鞭炮人员、钢叉长矛队、荆木棒队伍之间边行边舞。“ ”的表演动作狂放,在鼓乐鞭炮声和呐喊声中作出吃草、喝水、跳跃、狂朴、翻滚、撕咬等动作。随行队伍各作自由表演,齐喊“追打赶杀”之声,旁观者也呼吼助威,尽情向山间凶兽示威。在祭坛狂舞一番之后,“神 ”领队绕村热烈巡游一圈,以示驱除村中邪气,保护村寨安宁。十六日、十七日,“神 ”还在村中街巷巡舞,全村欢庆驱邪消灾的胜利,各家各户必在门前燃放鞭炮以示敬 ,大户人家迎 鞭炮久燃不停,挽留“神 ”在门前长舞不离,以兆福祉久长。

“舞 ”是伏岭一带登源河畔聚落独有的祈求平安又娱人喜乐的狂欢活动。整个活动古朴纯洁,蕴含着古山越人防御自然灾害与虎患虫灾,守护家园的精神,承载着山越人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思想、生活记忆,是探寻古越山民部落社会的重要线索。

2008年12月,舞 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闻推荐

绩溪“蓝氧”造就健康母亲已有800名妇女接受免费治疗

绩溪讯(周明助)近日,来自绩溪县荆州乡一名姓高的育龄妇女,在接受县计生服务站3次免费蓝氧治疗后,久治不愈的生殖道感染竟然神奇地痊愈了。她高兴地说:“以前花了很多钱治不好,想不到3次蓝氧治疗就好了,而...

绩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绩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