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杨吴氏烙画: 承千年技艺 守一脉匠心

大江晚报 2021-12-30 00:44 大字

见到吴世喜时,他正手握电烙笔,俯身工作台,在纸张上描摹一幅荷叶小品。身旁的墙面上垂挂着数幅山水画、仙鹤图。山水烙画线条疏密流畅,奇松怪石各具形态,仙鹤烙图色彩明快、惟妙惟肖。

烙画,古称“火针刺绣”,又称烫画、火笔画,其以高温烙铁为笔,在介质上熨烫出焦痕线条作画。红杨吴氏烙画传承人吴世喜,经二十多年钻研,在材料、技艺和工具等方面不断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日前,行走青弋江采访组走进吴世喜的工作室,探访这一传承千年的技艺。

“烙画始于西汉,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吴世喜介绍,传统烙画技艺多运用灼热的金属棒,利用炭化原理,在木竹上烫烙出各种图案,“随着工艺的进步,当代民间烙画艺人尝试在丝绢、葫芦、木板、家具、宣纸等各种介质上作画,从而丰富了烙画这一门艺术形式”。

吴世喜的祖辈相继传承着烙画技艺。据他介绍,自己小的时候,父亲便以此为业,曾手把手教他在木板上烫烙各种图案,“父亲有个小木箱,四个角都是铜片包边,里面装着各种工具,不用的时候就用一把铜锁锁着”。吴世喜的父亲当年一直将烙画工具视若珍宝。

或许是受父亲影响,吴世喜从小喜爱工艺美术,年轻时擅长工笔画、国画,也一直跟着父亲学习烙画。1997年,34岁的吴世喜担任厦门艺苑工艺品厂厂长,更加深了他对工艺美术的认知与热爱。

吴世喜回忆,1999年,家乡红杨镇发生过一次大水,父亲烙画的工具、作品和书籍全部丢失。为此,吴世喜回到家乡,决心将这项技艺传承并发展下去。“这是我们吴家祖传的手艺,不能在我这一辈丢了”。吴世喜说,从那一年开始,他一边工作,一边将艺术创作的焦点全部放在了烙画上。

经过几年的研习,吴世喜试用过不同的介质作画,但他对这些材料都不满意。“木板太重,不利于运输和收藏;葫芦局限了幅面大小;丝绢细腻但经高温熨烫容易损毁……”从2008年开始,吴世喜开启了长达8年寻找作画材料的历程。

“我发现宣纸很接近了,但一定要解决宣纸不耐高温的特性,否则作品很难保存”。为了找到合适的画纸,吴世喜跑遍泾县大大小小的宣纸厂,试图寻找耐高温的宣纸,最终寻找无果。他又前往江浙一带寻找,“偶然一个机会,一个朋友提到了在纸张里增加阻燃剂可以使纸耐高温,突然给了我启发”。吴世喜说,此后,他四处托人,联系了泾县一家宣纸厂,反复试验开发这类产品。“2016年,这种纸终于生产出来了,不仅耐高温,而且色泽和光滑度也非常好”。吴世喜自豪地将新画纸的应用视作吴式烙画技艺的创新之一。

作为传统民间工艺画,烙画的大部分技法源于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等手法,同时又融合了素描、版画等技艺,使作品呈现出丰富的层次、调性,具有较强的立体感。但是,传统烙画常以黑、棕、茶、黄、白五色为主色调,色彩变化略显单一,无法满足大众多样化的审美要求。于是,在解决了纸张材料的基础上,吴世喜将国画和工笔画的色彩运用到静物写生、人物花鸟等烙画作中,使传统烙画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或许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吧。”吴世喜说。

完成一幅烙画作品需经过构图、拓稿、熨烙、修整、设色等步骤,其中熨烙是关键。“速度、温度和力度,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一定要掌握好”。吴世喜说,一把电烙笔,升至460摄氏度的高温,游走于纸面,行笔时提按顿挫、起止叠回都考验着艺人的运烙技巧,稍有偏差,熨烫部位或因温度过高、炭化过重而导致色调变深,甚至烫破纸面,都会给作品造成无法弥补的缺陷。

除了艺人的经验,一些看似简单的工具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别小瞧这个小刷子,我花了好几年才琢磨出来。”他指着工作台上一块不到5公分宽的钢丝刷说。原来,电烙笔尖在长时间高温下,会集聚细小的金属颗粒,容易造成笔尖发涩,导致运笔不畅,如果吸附在纸张上,影响纸面均匀受热,给作品带来瑕疵。“我试了很多办法,最后制作了这种钢丝刷,只要把笔尖在钢丝上磨一下,就能让笔尖光滑”。在多年的烙画经验中,吴世喜也在不断探索工具的改良。

随着技法的不断精进,同时又解决了材料和工具的困扰后,2017年,吴世喜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大胆的目标:烙画《清明上河图》,并将画幅放大一倍,长达12米。“整幅作品耗时两年零八个月”。为了这幅作品,吴世喜辞去了工作,潜心在家烙画,每天十几个小时趴在工作台上。直到2020年4月,他的这幅作品在西河古镇展览面世后,在烙画界引起广泛关注。

经过多年积累,吴世喜烙绘的作品累计近千幅,如今,年近花甲的吴世喜又有了新的目标,“作为民间艺术品,烙画的技法应该被大力推广,我想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将自己这么多年积累的近千幅烙画进行集中展示”。

记者 卫晗慧 文 梅韬 摄

新闻推荐

三十八中新校区拟年底开工 滨湖新区明年将添两个幼儿园;一批重点校园工程启动招标程序

政务区翠庭园小学改扩建、滨湖新添林芝路幼儿园和庐山路幼儿园、三十八中在东部新中心建滨河新校区,11月23日,记者从合...

泾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