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黄山之上(上)

黄山日报 2021-09-29 04:45 大字

□万以学

过去曾有一套《徽州文化丛书》,洋洋大观几十册,却没有把黄山单独编列。对此我觉得很遗憾。徽州文化的丰茂葳蕤,其最大的滋养就是黄山。可以说没有黄山就没有徽州文化。黄山是徽州文化生长发育的最大环境,是徽州文化的底色,是徽州文化的基础和灵魂。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山就是那养育了、庇荫了徽州人及其文化的一方水土。

面对黄山,人总是仿佛有无数话想说,又总是仿佛无话可说。对于黄山,我则有种畏怯感。不论你攀登过多少次,选择过多少不同的线路,但每一次游览下来,黄山都还是那么熟悉,又还是那么陌生。觉得自己尤如一只蝼蚁,趴在黄山身上千万沟壑的某条褶缝里,好似在循着熟悉的路径前行,其实完全蒙圈,不知己所往,不知其万一。

在黄山风景区云谷寺黄山地质公园博物馆的前厅,写有1990年黄山成为全球第17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价:

黄山,在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的鼎盛时期(16世纪中叶的“山水”风格)曾经受到广泛赞誉,以“震旦国中第一奇山”著称于世。今天,黄山以其壮丽的景色——生长在花岗岩峰峦上的奇松、浮现在云海中的怪石——闻名天下,对于从四面八方来到这个风景胜地的游览者和艺术家而言,黄山,具有永恒的魅力。

这个评价,全面吗?精确吗?我只能说有那么点意思。深究起来,只有一个定性而略显虚灵的词,永恒,差强人意。

自性黄山

黄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大自然对地球进行了大开大阖的布局,安排好高山峻岭、海洋沙漠、雨林平原、长川丘陵后,又充满偏好,博采众长,花费时间对北纬30度线上的黄山进行了精雕细刻,直至把它做成了自己的后花园。黄山本来就是一坨地壳里长出来的坚硬石头,大自然给它舒筋通气,然后在这里切一下,那里凿一下,这里削一点,那里抻一点,硬是把一整坨的花岗岩,形塑成高逾千米的花岗岩奇峰和深切入地面的峡谷。还排列出峰峦七十二,簇聚如莲,纵横若列,再通过节理、劈理、断裂、流水、冰冻及风化等力量,进行深度整理和美化,使黄山诸峰外观展现出完美的穹状、锥状、脊状、柱状、箱状等峰林地貌。如天都峰、莲花峰等是由垂直的和倾斜的多组节理发育的花岗岩所构成,顶部呈浑圆状锥形,底部基座与上部峰锥相连一体。蓬莱三岛、飞来石等是由密集发育的垂直节理经风化,崩塌形成花岗岩石柱、石笋等。既大气磅礴,亦石亦峰,顶天立地,又秀气雅致,玲珑剔透,岩壁峭拔。

最后,伴随着距离今天约200万年第四冰川的作用,黄山停停当当,盛装出镜,终于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模样。

先塑造型,立稳骨骼,再美其肌肤。大自然不怕黄山风姿太过,逼人眼目,又在其身上缀满金玉翡翠。在黄山丰富的动植物生态体系中,最为突出亮眼的当然是黄山松。它们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以坚石为母,云雾为乳,根系往往是树干的几倍、数十倍。一株小小的黄山松,成熟期5-80年,树龄多达几百年。其中佼佼者,如那棵闻名世界的迎客松,更是寿高千年。黄山松大者高达数十米,巍峨挺拔,亭亭如华盖。小者如伴侍,依附在峰林怪石上,奇古多姿态。黄山松松冠扁平,飘逸多姿,针叶短密,而且海拔高度越高,松叶越短,越硬,越密,越绿。由于其针叶上有蜡状角质层,无论什么时候去看,它都永远簇新,美丽弥新。

大自然沉浸在自己的创作游戏中,端详着自己初具形态的作品,又意犹未尽地轻轻吹了一口气。这口气,赋予了黄山以生命,使得黄山云霞布满,真气永转,脉息充满,形胜无穷。高天大风,四时有别,朝夕迥异,气象万千。云海银浪,缥缈变幻于瞬息之间,忽而浩瀚汹涌,天地一色,忽而远近峰屿,偶露峥嵘。晴空万里时,则奇峰毕现。

神性黄山

黄山是大自然的宠儿,是自然之子,它也是黄帝之山。今黄山脚下黄山区三口镇境内,有轩辕黄帝祭祀点,排位为全国第四。

中国人是很自然地把对黄帝的崇敬与对山的崇拜结合在一起的。人类窥探大自然的神奇与奥妙,只能通过大自然的外在表象。而大自然在地球上的突出表征物就是山岳。《说文解字》:山,宣也。谓能宣散气,生万物也,有石而高。古人认为:山岳离天堂近,距人间也不远,是人间与天堂的自然中介。人在山上,才能成“仙”。中国最古老的《诗经》,就是把最美好的词献给了山岳: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坼不崩。

中国人的山岳崇拜,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五岳”的崇拜。五岳之东岳秦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全都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内涵丰富,最具“崇高”的象征意义,它们代表华夏大地的整体,也代表着美好的希冀和寄托。“王者受命易姓,改制应天,功成封禅,以告天地”(应劭)。历代帝王家和宗教家常把五岳与国家政权兴衰连接在一起,到泰山巡守、封禅、祭祀活动绵绵不绝。在泰山顶上筑土为坛以祭天,在泰山下的小山头祭地,帝王家以此形象宣示天下:天下大定,符瑞并臻,自己取得天下为天命所归,继承的是大道正统。同时祈求:本家王朝江山永固。

为体现山岳地位崇高,祀之如神,历朝皇帝都很重视为山岳封号。这个荣誉,当然首先得归之于黄帝。《洞天记》:黄帝画野分州,乃分五岳。然后才是历朝历代的帝王。秦始皇将五岳等众多名山一并作为“名山川”纳入官方祭祀行列。西汉宣帝正式将五岳从群山中划出,成为群山代表,体现国家信仰,享受国家高规格祭祀待遇。如唐明皇就把五岳封为王:中岳为中天王,西岳为金天王,东岳为天齐王,天宝五年封南岳为司天王,北岳为安天王。集大自然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黄山,没有进入“五岳”这个排名序列。因为它是“黄帝之山”。

黄山这名字从何时开始,现在并不可考。唐明皇敕名黄山,应该是黄山定名的结束,而不是开始。在那之前,应该有很长很长的酝酿时间。据传为汉代刘向所作的一本书叫《列仙传》,就说陵阳子明“上黄山,采五石脂”。民间更多的说法是,江南黟山,据得其中,云凝碧汉,气冠群山,有古木灵药,名花异果,瀑水飞泻,汤泉香温,是轩辕黄帝“栖真之地”。作为辅证材料,黄山包括其周边地区黄帝印迹众多,仅地名就留下了黄帝源、轩辕峰、浮丘峰、容成峰、炼丹峰、天都峰、黄帝坑、洗药溪、仙人峰等等,多达百余处。这些地名历史久远,不能确证其起始时代,但都与黄帝在黄山寻真访隐,问道求仙,“采露珠,集灵草,煮妙石,炼神丹,沐汤泉,焕容颜”,最后乘龙与友人及臣僚等七十二人一同登天的传说有关。现在一年一度还在举办的黄山区“轩辕车会”,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透露的就是远古时期隐秘的地理人文信息。

唐明皇在天宝六年敕名黄山,时间是在他封完五岳为王之后。在祖宗之上,五岳之外,他独独以黄帝之名,敕封了黄山。把黄帝之名用之于一座山,是一举把祖先崇拜与山岳崇拜两大荣誉赋于一身。天宝十一年,即敕名黄山后不久,朝廷便析陵阳、泾县等地,单独建置了太平县,将黄山置于其中。这仿佛是为敕名黄山做的配套工程。太平,当然是大大的吉语,这是所有坐江山人的永远梦想。太平县旧治在“仙源”镇,似乎也是有来头的。此外,可以佐证黄山地位崇高的是其“方位”。中国古人喜欢拿三五八数字说事,“五行”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穴位之一。古代以东南西北中配青赤白黑黄,中央为黄色。命黄山为“黄”,可能并不仅指其耸峙于群山之地理中心,更是指其处于社会人伦之中心。

新闻推荐

合肥市第九中学 立德树人弦歌不辍 砥砺奋进再著华章

○国旗班应邀担任合肥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开幕式的礼仪任务○元旦文艺汇演○2019年荣获安徽省文明校园○合...

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