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弋江镇到西河镇
弋江镇老街(2017年摄)
故乡弋江镇,为南陵县地界青弋江边唯一码头,也是除上游泾县县城和下游的湾沚之外,青弋江最大江边集镇。民国三年版《南陵县志》载:“清弋江镇,县东三十里,东达郡治。”1993年版《南陵县志》载:弋江镇“古为宣邑,西汉为宣城县治。”早在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建宣城县时,县治便设于此。直到隋开皇九年(589)宣城县治才迁址宛陵。
今天的弋江镇,是安静的。一条狭窄拥挤的老街,并非傍岸营筑,而是背依堤埂单向通往江边。
水大时会淹没街道,但下面墙基由石头驳砌,任凭水来水去。老房子前店后坊,抬头望去,楼上一线天,两边有连绵花窗和悬向街心的靠栏,一根竹竿横担在上面,晾晒着各色衣衫。门面依次排开,大家都知道哪是当年的药号、旅栈、酒肆、作坊,哪是酱园子、裁缝铺和典当行。穿过店堂,大屋后面都是几户人家合住,干燥而清静。丝丝缕缕的光线,从屋顶天窗泻下,照着梁柱和屏风上那些精细木刻,也照清两边的起居室、厨房和储藏间。
出镇往上是朝溪滩去,站在下游大埂上则能看见珩琅山半腰的古塔。两岸的沙洲、农田、竹林村舍,江水青青,微风徐拂,沙禽掠岸,白帆远去……在陈村水库蓄水前,青弋江水量是很丰沛的。江面行驶着大小不一的各式各样船只,客船有很大的棚罩,堆着很多东西或后面拉着小拖子那便是货船了,身单影孤的小渔船和扎纸一般的鹰子艇,多是贴着江流回湾处兜来兜去。长长不见尽头的木排和竹排顺流而下,排上搭着小棚,小棚有时会拖着长长炊烟。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还是刚谙世事的毛孩子,每次随父亲来芜湖,都是赶在黎明时,登上一条带有乌黑篾篷的小船,通常是一个黑瘦的中老年男人抱着一支开着许多裂口的木桨吱吱呀呀地摇……乘客就我和父亲两人,有时也会有二三陌生行伴。我们坐在船头或舱中,看着两岸的景物缓缓变化。如果赶上顺风,扯起白帆,经西河、红杨树、湾沚、方村、清水河,一路漂流到芜湖,在大砻坊码头上岸,路两边已亮着暗红街灯。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江边空地上忽然就形成了旧木材交易集市。堆满河滩的,全是黑乎乎旧木柱和屏风板材,也有一段一段雕梁画栋的枋额、梁垫和雀替,听说里面也混杂了许多金丝楠木,都是从泾县徽州运下来的,也不知拆掉了多少价值连城的古民居和老祠堂。人们买回去砍刨打制家具,那些镂空的屏风花窗,已无多少实用价值,只能当烧柴论堆数卖。
1975年元月我由弋江镇下放插队,到1980年元月从芜湖师专毕业分配到下游10公里处的西河镇教书。
与弋江镇不同,西河镇是筑在堤埂上,为防洪计,圩堤逐年加土,故街面亦随之壅积增高,形成两边店铺及人家的窗户与青石板街面平齐。街道更曲折狭长,最窄处仅容四五人擦身过,抬头是真正的一线天。上街头外埂下人家,水一上来,就淹下去半截墙,下街头景况迥异,临河住户的后屋墙基,多是从河底用大条石直驳上来,如悬崖绝壁那般,远远看去,仿如欧洲中世纪古城堡。
江南三月柳如烟,每天吃过晚饭,我们都要引朋呼伴去镇两头大埂或田野里踏青。夏日傍晚,潮水上涨,一排排繁茂浓密的岸柳,半截身子浸在水里,泊下碧透沁蓝的荫凉;河心里流动着飞鸟,流动着云锦,流动着两岸圩堤上高高矮矮的房影。倘在月白风清的夜里,沙滩上则是很好的去处。站在高高圩堤上看江面上渔人的点点灯火,也是很有情调的消遣。这里的人捕鱼很有趣,在沿帮很低的小船上点一盏灯,只管朝前划,弄出溅水声,鱼儿会自行噼噼啪啪往舱里跳。有一种俗称“棉花条子”的三四寸长指头般粗细的鱼,油脂特别多,极是鲜美。下街头一带的河底有许多石穴,性喜清流碧波的青弋江花鳜鱼就深藏在这些石穴中,可用虾钓和草窝诱捕。
那时西河外出,只有青弋江一条水路,好在已改成机器船了。到湾沚,再去芜湖,可以乘车了。
谈正衡
新闻推荐
信任助力企业再发展 成长俱乐部打造银企良性“朋友圈” 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贴身帮扶小企业 助力地方实体经济壮大
从个人小额贷款20万元,到800万元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和400万元个人商务贷款,桐城市鸿江包装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朱扬感受...
泾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