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黄金坞的浮田

黄山日报 2020-08-03 04:18 大字

□张辰保

太平湖是我家乡,那仙境里的浮世荣华和那湖山的曾经过往,还有那些流传下来的本地族谱和方志,是我最为迷恋的。

偶然间,从胡沛先生处借阅新修的《龙门胡氏家谱》(八甲卷),便有了些新的惊喜和发现。龙门八甲胡氏,是黄山区三口镇尚书里隋代尚书胡裕的后裔,也称“瀛州八甲”。新修收录的,是“光裕堂”的一支。

最早知道龙门八甲,是在上小学时。有几年间,我大姐在沧溪森工站当炊事员,站长胡伯炎是那儿的人,他是我父亲的好朋友。上初中时,也有许多八甲的同学,他们讲的都是泾县吴语。

上世纪90年代初,太平湖旅游兴起,在黄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时,知道陈村水库上有个黄金岛,在八甲下游,也去过,只是感觉名字起得太俗气了点。但也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十八罗汉卧南海”。再以后,爱上了摄影,这一带的美景奇特,也自然是逃不过艺术家们的法眼了,摄影照片和航拍片时不时就冲刷着我的眼球。

黄金岛也好,黄荆也好,我相信一定是有出处的。

对于我,更喜欢最原始的史料,向胡沛先生要了些老祖族的影印件。有几张咸丰辛亥年《龙门胡氏家谱》卷一的“龙门瀛州六甲黄金坞阳宅图”,引起了我的好奇。

黄金坞阳宅图中,镶嵌着很多细密的四字景名,解读辨别,发现两页纸上,居然有13个,分别是:“西坑玉窟、东路岭峻、岩龙束带、黄梅整冠、毛坦铺金、溪头银圆、虬潭晚艇(亭)、石岭鸣昭、□本合禅、东山晓音、浮田春耕、文笔临池、沧溪黄烈。”

我老家在龙门渡,对龙门滩下游的情况,知之甚少,也从未听乡人说过,更不用说黄金坞了。民国十七年(1928),尧村的龙门乡长胡伯衡,他把龙门乡改成“龙尧乡”并沿用10年。

谱中,还有“民国二十年(1931)岁次辛未中秋后十日”太平县县长廖修立的撰题。从撰题中得知,这一块也叫“横石滩”,“翠峦叠起,拱卫绮陌”,是一块风水吉地。村落文化,跟一方文化的兴盛有关。可见,龙门胡氏在当时就是太平县的旺族了。不然,廖修立作为堂堂一县之长,也不会轻易有这个雅兴,翻过龙门岭,大老远跑到龙门河下游的僻远乡村来挥泼墨宝的。

家族的族谱和官编的县志,可信度和最权威都是比较高的。平时翻县志查阅资料时,偶尔也能翻到奇文杂事。有几次,我翻到(嘉庆)《太平县志》杂录上的记载:“县治龙门乡之黄金坞,有浮田。”多存疑问,皆一带而过,感觉是天花乱坠,天方夜谭。地点记录也很明确,估计就在太平湖下游黄金岛这一带。

嘉庆《宁国府志》全文收录了杜应成对太平县龙门浮田的记载,应该不是以讹传讹。在清代人口学家洪亮吉编著的《宁国府志·卷二十二艺文志》中,找到了杜应成《浮田记》的原文,他当时看到这一大片浮田时,是很惊诧的:

县之有黄山,县之奇也。苍苍莽莽,郁郁森森,虽百日游,岂能穷其奥窍哉!而县之龙门乡黄金坞有浮田一区,是又一奇也。方册所未载,舆地所不传,而兹独有之……此则不种自生之草实,童携箕敛,日可得米数升,香美非常,杂于米中煮,食之尤为奇胜。夫土藉水载而不遂水以流,谷藉土生而不决土以溃,此诚天地特设之神工,今古未闻之创获,直可与黄山诸峰并为一县之奇观也。

在《龙门胡氏家谱》阳宅图后,附有“道光己酉年(1849)闰四月下浣日”渐庵黄鸿逵对5个景名的咏诗,其中就有对于“浮田春耕”描述:“三百亩田水面浮,春来耕不藉青牛。一肩红雨泥翻黑,人在泥中似浪鸥。”

可见龙门黄金坞的浮田早就闻名遐迩,只是今人未知而已。再往前追溯,乾隆元年(1736)《江南通志·纪闻》就有记载:全国最大的葑田,是清代太平县龙门乡的浮田,计黑壤三百余亩,若萍铺水上,随水升降。

古人的智慧是不可想象的,用多年生葑(茭草)的根茎和泥土凝结成片成块,浮于水面,结成浮田。东晋郭璞的《江赋》,唐代学者范质的《玉堂佳话》,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赴任夔州通判途中的《入蜀记》,元代王祯的《农书》,清代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中,均有浮田的记载。

浮田随水浮沉,无旱涝之忧,收成稳定,又可漂浮移动随水位高低而上下,故而受到古时农人的普遍欢迎。

龙门原属泾县,唐“割泾补太”划给太平县的,民国以前,隶属于宁国府,文化是一脉相承的。这一带,也是泾县和太平县的交界处,地界不是分水就是合水,朝代更替,有时,也很难分清。从桃花潭翟军老师处,发现多首咏《考溪十景》的诗,以明代查铎的为最全。比对一下发现,“浮田春耕”一景就是“考溪十景”之一的“千田巨浸”。对于那千顷浸于水上的浮田,明理学名臣查铎来此,亦同杜应成一样震惊:“谁将一巨浸,变作千顷田。”查铎的《考溪十景》还有9首诗,分别为咏的是:“东山晓音、西坑玉窟、虬潭晚艇、石岭鸣韶、毛坦铺金、岩龙系素、黄梅暑雨、溪西银树、莲石拥青。”

可见,“考溪十景”与龙门胡氏村景同源同根。其中有5个景名是一字未动,其它只是作了个别字的改动。

清代《龙门胡氏家谱》上标注的“龙门瀛洲六甲黄金坞阳宅图”中的胡氏六甲村景,可见基本上是明代“考溪十景”的翻版。在家谱影印件中,发现了一个叫“子乔翟松”的,他“咸丰辛亥年孟夏月下浣”日为《龙门胡氏家谱》的题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已淹没的胡氏村落布局,是“浮田千顷”“望宇封衡”。原来他是桃花潭翟氏家族最后的进士:“翟松,道光丙申16年进士(1836)翰林院庶吉士。”

“考溪”是黄金坞北面的一山墩,明隆庆己巳年(1569),水东翟氏第一进士翟台,致仕归“筑室考溪”并建“考溪书屋”,打算隐居于此,“以为考德考业”而托此终老。翟台在《考溪书屋引》把黄金坞这一带山川地貌的来龙去脉,说得非常清楚。翟台也作有《考溪十景诗》。

明代泾县庠生翟忱(号樗园)《考溪十景诗》中,对“千田巨浸”的观感是:“山环如城廓,中开千顷田。”确是人间奇景,想那浮田境界,让江南山中的田园风光都黯然失色了。

新闻推荐

水利部:长江中下游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水位继续上涨

水利部微信公号消息,7月8日10时,长江中下游干流监利至大通江段水位超警0.22~1.06米;太湖水位涨至4.34米,超警0.54米,周边河网区...

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