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汉服精心制作每一把油纸伞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首诗是20世纪中国诗人戴望舒的代表作《雨巷》。自此,油纸伞、丁香、雨巷便成了烟雨江南的特定符号。油纸伞也被赋予了复古、怀旧又神秘的特点,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一席素色棉衣,盘着复古的发髻,一身汉服着装已经渐渐成了习惯。人们看见她时也总是拿着一把油纸伞,像极了这首诗中描绘的场景。她就是蜀山区级非遗黄氏草染油纸伞制作人黄丽娜。
学农林管理 却爱中国传统文化
油纸伞本是中国古老而传统的日用雨伞,使用历史已有1000多年,因伞面是用涂过桐油的纸张做成,故而有这样的名字。
如今,人们已经习惯了现代工艺的钢架伞,再加上油纸伞的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早已渐渐淡出人们视线了。
可人们看见黄丽娜时,她总是带着伞。无论是天晴还是下雨,抑或是她出街摆摊。她做的油纸伞就叫黄氏草染油纸伞。如果你常去半边街或者三里庵集市可能看见过她和她的油纸伞。
黄丽娜卖的每一把伞都是自己亲手做的,今年39岁的她,2003年毕业于石河子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从事教师工作5年后嫁到安徽,跟随丈夫从事中医打杂。
丈夫一家是安徽的中医世家,她耳濡目染也喜欢上了中国传统文化。起初,黄丽娜自己学习古筝,后来因为在汉服文化的影响下,突然对油纸伞产生了兴趣。
2014年,黄丽娜开始跟着网上的视频学习,从伞架到伞面都是自己制作。
“我自己到山里去砍竹子,回来以后一根一根劈开,做伞架子。”
黄丽娜说,虽然很辛苦,但是因为自己喜欢,也就不觉得辛苦。可是自己跟着视频学习,总是觉得有些地方不对,试验了很多次,最后成型的伞总还是会有问题,无法拿得出手。
2015年她慕名找到了苏州油纸伞厂的一名老师傅,希望能拜他为师,好好学习制作油纸伞。可是,老师傅却没有办法收这个徒弟,只是表示愿意跟她讲一讲这做伞里面的一些细节。黄丽娜没有气馁,把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向老师傅请教。就这样学习了一年,黄丽娜制作的油纸伞终于有了模样。
没有学过国画,黄丽娜凭借自己的韧性,一点一点地自学。
“我觉得艺术都是相通的,我之前学过古筝,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我对这些东西有感觉,所以学起来也还不算困难,很快我也就能上手了。”
繁体的伞字为“傘”,由5个“人”组成,取“多子多孙”的吉意。所以,制“傘”应该是一件用心的事。
黄丽娜制作的油纸伞,除了每一根伞骨都是自己在山里砍回来的竹子外,她所用的纸张也是从泾县购买回来的宣纸,另外她用的颜料也都是非常原生态的染料。
在她家里的沙发上堆放着各种颜色的半成品油纸伞,如果不是她说,你很难的想象得出,这些颜色都是猪血、蒲公英草、墨汁、柿子汁等生活中能使用到的这些原料来染的。
“这些染料很环保,很生态,不会对人体有伤害”。
手工耗时力 有人问却无人真学
在外国被热捧的油纸伞,在国内却遇冷。黄丽娜说,现在她摆地摊一把也只能买上个45元左右。
“我基本上一天也就能卖个七八把的样子,一个月的收入也只够勉强维持我的摊位费”。
然而,黄丽娜制作伞的过程却是远远超过这个价格的。
首先,她要去找竹子,“六七岁的竹子才是手工油纸伞最好的年龄。”黄丽娜拿出一根被她用剩下的竹子头,这样一根竹子的直径足足有十厘米。砍回来的竹子,劈开做伞骨,需要32根大的和32根小的。之后,分别在伞骨上穿洞,再用细线将大小两个伞骨固定起来。
接下来还要做伞跳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开关,最后在伞柄上开槽安装,再加上提前削好的伞头。这样一个伞架子才算完成。
后面还要做伞面、刷油、上色、画画、上胶、晾干……这一把油纸伞才算做完。按照目前黄丽娜熟练的程度,一把油纸伞也要用上四五个小时的时间。
“我的微信有很多汉服群,有些外地的年轻人都说要跟我学做伞,但是他们也只是嘴上说说,我说我要去金寨深山里砍竹子,可能条件比较苦,他们就都不说话了”。
黄丽娜说,虽然她也很想将自己所学交给别人,可是一想到做传统手工艺这么辛苦,就没有人愿意去学了,“何况,这个真的赚不到钱,毕竟稀罕它的人不多”。
□李云胜 韩婷
新闻推荐
罗汉灯是流传于芜湖及其周边地区的民俗,又称“叠罗汉”。据目前掌握的史料可知,其发源地可以一直追溯到芜湖县红杨镇所辖的...
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