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时期胡姓人相对沉寂

华西都市报 2019-12-29 01:56 大字

胡质

胡瓖的《卓歇图》(局部)。

纵观胡姓发展史,相较于此前的时期,隋唐五代时的胡姓人进入了相对的沉寂阶段。尤其是曾经辉煌一时的安定胡氏,日渐式微。到宋朝时,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当时的泾州(原安定郡)四大姓为梁、席、安、皇甫,胡姓不在著姓之列,说明安定胡氏已经衰落。即使有一些见诸史册的人物,名气都不怎么大。

不仅安定胡氏如此,全国其他地方的胡姓人,在隋唐时期也都相对比较沉寂。据胡姓研究者一份不完全的统计数据表明,整个隋唐五代时期,胡姓人考中进士的只有17人。与四川有关的胡姓,也是寥若晨星,仅有唐末时的胡曾和后蜀政权的胡恬。尽管如此,这一时期来自全国各地的胡姓人,仍有一些人物值得一说。

安定胡氏:进入隋唐后日渐式微

进入隋唐后,安定胡氏日渐式微,只有胡质、胡佺和胡翼等人及其家族有记载。

胡质,字孝质,南北朝末期安定郡临泾县人,出身于官宦世家,与三国曹魏大臣胡质同名。

祖父胡邕,官至东魏骠骑将军、南青州刺史;父亲胡永,官至北齐兖州司马、东莱郡太守(一说是东平郡、雁门郡太守)。

胡质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博见多闻,进入隋朝后,在仁寿2年(602)被举荐为方正(当时的一种人才推荐方式,以德行方正为主要标准),出任燕州司户参军。

大业3年(607),胡质迁任巴郡(管辖今重庆和四川部分区域)司功书佐。

进入唐朝后,贞观元年(627),胡质出任北澧州司法参军,第二年去世,享年67岁。

胡质有胡俨、胡宝两个儿子,但都死得早。

胡俨,字长威,以孝廉被举荐入仕,唐武德5年(622)任吏部文林郎,后任袁州新喻县(今江西新余市)县丞。贞观5年(631)去世,年仅36岁。

胡宝,字令珎,“风神颖秀”,长得很有气质,聪明颖慧,风度翩翩,加上从小“习礼闻诗”,在士大夫中有一定的影响力。

贞观19年(645),胡宝出任登仕郎(文职散官,没有实权),后来出任郢州(州治长寿县,即今湖北钟祥市)参军。

胡宝在任上为官清廉谨慎,正义感强,对豪强不低头,对弱小充满同情心。

贞观22年(648),胡宝在京城长安去世,年仅35岁。

安定胡氏另一个人物胡佺,字尚真,是个比较闲散的名士。

胡佺的远祖胡曰宦,家住今山西介休市;胡佺的祖父胡买,自幼广读诗书,成年后兴趣爱好在礼乐,隋朝时以举孝廉被任命为文林郎;胡佺的父亲胡端,对做官没有兴趣,隐居乡里。

也许是受父亲影响,满腹诗书的胡佺也不思仕途,待在家里,“以文籍自娱”,70岁那年去世。

进入五代梁朝时,安定胡氏出了一个有名的才子画家胡翼(字鹏云),擅长画道教、佛教人物,而且对车马楼台等也很精通,画得栩栩如生,非常精妙,受到当时的驸马都尉赵岩的礼遇。

胡翼还喜欢临摹古今名笔,题为“安定鹏云记”,有《秦楼》《吴宫》《洗马》《回纹》《丰稔》《盘车》等图传世。

胡翼曾经与画家王殷在赵岩家里用水刷粉涂,修改古画,时人称为“赵家选画场”。

在隋唐五代时期,安定胡氏族人大多已开始远离故土,相当一部分迁徙到了今河南。如胡奋的后裔中,有的徙居到今河南新蔡县,繁衍成当地大族,被称为新蔡胡氏,但在唐朝后期逐渐衰落。

在有关文字记载中,隋朝时出自安定胡氏的还有上仪同、武贲中郎将、丹阳郡太守胡侃,正议大夫、仪同三司、右鹰扬郎将、安定公胡倪,但其具体事迹难以考证。

值得一提的是,唐初任殿中丞的安定胡氏族人胡学颜,根据安定胡氏遗留下来的汉谱,续修了族谱,保留了安定胡氏非常完整、珍贵的世系资料,族谱的序言由名臣魏徵所写。

胡证家族:三代人考中五个进士

胡证,字启中,河中府河东县(今山西永济市)人,他的父亲胡瑱、伯父胡玫在唐朝开元年间一起考中进士。

唐朝人林宝编撰的《元和姓纂》透露,胡瑱、胡玫的哥哥胡瑜也考中了进士,查唐朝进士录,的确有一名为胡瑜的人在开元年间考中进士。

唐德宗贞元年间,胡证考中进士。整个唐朝一共有17个胡姓人考中进士,加上胡证的儿子胡溵在大和7年(833)又考上进士,胡证家族3代人就占了5个,可谓是科举世家。

胡证考中进士后,名将、咸宁郡王浑瑊征辟他为河中府从事,后来升任殿中侍御史,又外放为韶州刺史。胡证因母亲年事已高不能远离,被改授为太子舍人。

元和4年(809),胡证由侍御史历任左司员外郎、长安县县令、户部郎中。

5年后,党项人进犯边塞,因胡证有安定边塞的才略,朝廷授予他为单于都护、御史大夫、振武军节度使,镇守边关。

元和13年(817),胡证升任金吾大将军兼御史大夫。

又过了4年,太和公主下嫁回纥,胡证以本官职检校工部尚书(非正式官衔,临时性派办某事,加“检校”为名誉职务)身份,充任和亲使臣。

和亲队伍走到漠南时,回纥骑兵赶到,想让太和公主换上回纥服装。胡证坚决制止,“守汉仪,黜夷法,竟不辱君命。”

成功完成和亲使命回到朝廷后,胡证升任工部侍郎。

长庆4年(824),唐敬宗李湛即位后,胡证出任检校户部尚书,守京兆尹,数月后迁任左散骑常侍。

第二年,胡证正式当上户部尚书、判度支(兼任户部下属中掌管国家财政实权的度支职务)。

但胡证志在四方,不想窝在朝廷里,遂上奏唐敬宗,请求免去职务,他愿意到地方上去发挥余热。

次年,胡证被任命为检校兵部尚书、广州刺史,充任岭南节度使。

太和2年(828),胡证以身患疾病上表,请求回到朝廷。

但他还没等到朝廷的回音,就在当年十月病逝在岭南,时年71岁。唐敬宗为此废朝一日以示哀悼,追赠他为左仆射。

胡证到广州任职后,广州海运发达,胡证积蓄了大量钱财,生活奢侈,有“童奴数百”,并在京城大修房屋,“连亘闾巷”,从岭南运往京城他家的各种货物络绎不绝,成为京城首屈一指的大富豪。

胡证死后,没过几年,胡氏家族遭受惨祸,事情源自著名的甘露之变。

大和9年(835),唐文宗不甘心被宦官控制,与宰相李训、凤翔节度使郑注策划诛杀宦官头子仇士良,夺回丧失的权力。

仇士良发觉后,双方发生激烈的战斗,李训等朝廷重要官员被宦官杀死。

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贾餗先是逃匿民间,第二天向被宦官掌控的禁军神策军“自首”被杀。

胡证生前与贾餗关系密切,禁军早就垂涎胡家的财产,诬告说胡证的儿子胡溵窝藏过贾餗,闯入胡家,大肆抢掠。一天内,胡家财产被一抢而空。

不仅如此,禁军还把胡溵抓走,仇士良下令将胡溵杀害。胡溵的弟弟胡湘,时任太原府从事,很幸运地活了下来。

胡曾:入蜀为官多年,擅长咏史

在隋唐五代时与四川有交集的胡姓人,有胡曾和胡恬。

胡曾(céng),号秋田,邵州邵阳县(今湖南邵阳县)人,早年刻苦求学,年纪轻轻就很有才名。但他在唐懿宗咸通年间进京参加科举考试,结果没考上进士。

胡曾生平喜欢游历,没考中进士后,就滞留在京城长安,四处游玩。

后来,胡曾多次参加考试,都没考中进士,他写了一首《下第》诗抱怨说:“上林新桂年年发,不许平人折一枝。”

咸通中期,胡曾终于考中了进士。另据有关学者考证,胡曾并没有考中进士。

当时考中进士并不像后世那样由朝廷任命官职,只是有了做官的资格,相当于考中进士是一个资格考试,要做官,还得靠自己去奋斗。

怎么奋斗?胡曾选择了给高级官员做幕僚,这也是当时大多数没背景的进士走的路。

咸通12年(871),36岁就高居相位的路岩,在权力争夺中落败,被贬出京城,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

胡曾的大名早就传到路岩耳里,路岩征召32岁的胡曾为掌书记。多年潦倒的胡曾非常高兴,立即启程赶往成都。

掌书记,全名叫节度掌书记,为掌管一路军政、民政机关的文职机要秘书,是沟通藩镇与中央的高级文职僚佐,地位仅次于节度副使、行军司马、节度判官等。

胡曾刚上任,为让西山八国(当时西南的少数民族群落)来朝,写了一篇檄文,让他声名大振。

可惜好景不长,一年后,路岩转任荆南节度使,后被赐死。

作为路岩的幕僚,路岩一走,胡曾就失业了,而且没人敢用在权力斗争中失势者的下属。

乾符元年(874),诗人、名将、军事家、南平郡王高崇文的孙子高骈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胡曾成为高骈的掌书记。

当时的南诏势力较强,多次侵犯西南边境,向高骈提出分割领土的要求,甚至扬言“饮马锦江”。

胡曾奉命回书,檄文义正辞严,气势磅礴,文采飞扬。同时,高骈的大兵出发,南诏首领骠信大为恐惧,赶紧把儿子送到朝廷作为人质,乞和并约定不敢再犯。

乾符5年(878),高骈转任荆南节度使,把胡曾一起带走。

关于胡曾的死,有3种说法。

一说是终老于家乡,一说是死在幕僚任上,还有一说是因为牵连到高骈叛逆罪而被朝廷所杀。

胡曾在文学上以咏史诗闻名。《全唐诗》收录了胡曾的《咏史诗》150首,全是七绝诗,每首以地名为题,评咏当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胡恬的记载比较简单,他的父亲曾任晏州(州治思峨县,即今四川兴文县)刺史,胡恬后来卜居在岳州湘阴县(今湖南湘阴县)的白鹤山白鹤观。

胡恬喜好阴阳、纬候、星历、推步、鲈火飞白等,而且在篆刻词赋上都有造诣。

在五代十国时期,各地割据的势力征召他去做官,他都没去。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他后来却为后蜀政权效力,官至少将作检校仆射。

诗僧齐己:虚心请教“一字之师”

唐朝不乏有名气的僧侣诗人,齐己就是其中一位。

齐己,俗名胡得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潭州益阳县(今湖南宁乡市)人,一生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的3个朝代。

齐己出生于当地峒庆寺的一个佃户家庭,家境贫寒,父母早逝,6岁多就和其他佃户的孩子一起为寺庙放牛,一边放牛一边学习、作诗。

他常常用竹枝在牛背上写诗,诗句语出天然,峒庆寺的僧人劝他出家,拜荆南宗教领袖仰山大师慧寂为师。

齐己出家后,更加热爱写诗,同时精研佛经奥义,声名大振。

当时的众多禅林,都请他去讲经说法,甚至请他管理僧务,当住持。

由此,齐己开启了他外出游学的经历,登岳阳,望洞庭,又过长安,遍览终南山、华山等风景名胜,还到过江西等地。

这段游学生活,极大地丰富了他的写作素材,他的不少名作、佳作都是在游历时写的。

齐己云游天下时,曾拿诗作《早梅》向诗人郑谷请教。诗中有一句是:“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看后说,“数枝”不能表明梅花开得早,不如用“一枝”更为贴切。

齐己听后,对郑谷肃然起敬,顶礼膜拜。此后,人们便称郑谷为齐己的“一字之师”,这也是这个成语的来历。

齐己游历天下回到长沙时,名声已显赫天下,当时的湖南诗人徐东野评价他说:“齐己才高思远,无所不通。”

后梁龙德元年(921),齐己应四川僧人之约准备去蜀地,结果因为战乱而中途折回。

路过湖北时,齐己被荆南节度使高季兴挽留,出任龙兴寺僧正,后在龙兴寺圆寂。

齐己在龙兴寺期间,高季兴给他的月俸非常丰厚,但他并不喜好钱财,写了《渚宫莫问篇》15章,表明自己的高洁志向。

齐己著有《白莲集》10卷、诗论《风骚指格》一卷传于后世。

《全唐诗》收录了他的诗作800多首,数量上仅次于白居易、杜甫、李白、元稹。

齐己是唐末著名的诗僧,历代诗人和诗评家对他赞誉有加,他与当时的诗僧贯休、皎然、尚颜等人齐名,但他的传世作品数量居四僧之首。

他还与当时的郑谷、曹松、沈彬、廖凝、徐仲雅等名士结为方外诗友,经常相互唱和交流。

画家胡瓖:擅长画马,称为神品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还有胡楚宾、胡瓖、胡虔等文学艺术方面的胡姓名人。

唐高宗时,宣州秋浦县(今安徽石台县)人胡楚宾很受唐高宗重用。

胡楚宾有个特点,喜欢喝酒,而且喝得半醉时就灵感迸发,然后挥笔作文,文采飞扬,一气呵成,文章写得很好。

胡楚宾本是唐高宗儿子殷王李旦的右史,唐高宗闻听他的大名后,召他进宫,专任修撰,编修《列女传》上千卷,后来兼任崇贤直学士。

唐高宗知道胡楚宾的特点和爱好,每次想让他写文章,就用金银杯盛酒赐给他喝,最后连杯子都赏给他了。

江苏镇江市焦山岛上的定慧寺,有被称为江南第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焦山碑林。

碑林内保存的《大唐润州仁静观魏法师碑》,立于唐高宗仪凤2年(677),是江苏为数不多的初唐碑刻之一。

碑文由胡楚宾撰写,书法家张德言书写,是焦山碑林的“镇馆之宝”之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去镇江旅游时看看。

五代时的北方胡姓,胡瓖、胡虔父子声名很高。

胡瓖是今河北涿州市人,由于长期生活在契丹人的生活环境中,胡瓖的画以描绘北方游牧风情生活为主,尤其擅长画马,笔下的马形态生动,笔迹细密,清劲有力。

胡瓖的画,被宋朝御府收藏的有65件,其中《卓歇图》《蕃马图》《还猎图》等代表作,被时人称为神品。

胡瓖的儿子胡虔,承袭父亲的事业,也是一个画家。他笔下的游牧民族人马,有胡瓖的风格,但整体上不如胡瓖。

封面新闻记者黄勇

特别致谢:四川蓬溪县文史专家胡传淮先生

新闻推荐

开展“送法进企业”宣传

为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者的法治观念和职工的维权意识,近日,泾县司法局丁家桥司法所联合综治办、教育办、派出所等10多个部门...

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