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东红 传承宣纸工匠精神

蚌埠日报 2019-08-08 07:35 大字

周东红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捞纸工周东红捞纸30多年,每天至少在纸槽边站立12小时以上,以工匠精神练就了一身扎实技艺。他捞的宣纸每100张重量误差仅为2克左右,始终保持成品率100%、产品对路率97%的突出记录,分别超国家标准8个、5个百分点。

所谓捞纸,就是由两位师傅站在纸槽两头,共同抄起纸帘打捞纸浆,一分钟至少要捞两个来回,在抬手、弯腰、转步中将游离在槽里的纸浆抄捞出有形的纸张来。它是宣纸生产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道工序,技术要求极高。因此,先人称捞纸工为“匠”。

1986年,周东红在泾县宣纸厂当学徒,他每天坚持早上班、迟下班,仔细揣摩、钻研捞纸技艺要领,遇到不懂的技术难题,就虚心向师傅请教。从他完全掌握捞纸技巧的第二年到现在,周东红平均每年完成生产任务的145.54%。因为长期从事捞纸工作,他的手长年累月浸泡在水中,常常是烂了好,好了又烂。

周东红多次参加企业捞纸帘床新材料寻找、捞纸机械划槽、纸药桶替换等技术革新工作,赋予了传承千年的宣纸技艺新的时代价值。他参与了宣纸邮票纸的生产试制,并取得成功;他领衔的“宣纸纸帖压榨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研究,改进了纸帖压榨技术,既大大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又有效避免了破帖现象;被抽调到古法车间后,他带领团队大胆研究探索,将古法宣纸的单槽产量提高了50%以上。

培养一个能独立顶岗的捞纸技工,最少要8个月时间,带徒弟也会导致师傅个人的成品率大大降低。因此,一般的捞纸师傅是不愿意带徒弟的。周东红却在30多年中先后带了20多名徒弟,用心传承着捞纸技艺和宣纸匠人精神。

周东红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第二届全国质量奖提名奖,还荣获首届大国工匠、全国最美职工、中国好人等称号。

(安徽日报记者贾学蕊整理)

新闻推荐

泾县政协 创新履职 服务发展

今年以来,泾县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有力助推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党...

泾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