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新民: 花甲教师守护深山孩子上学梦

宣城日报 2019-05-21 10:36 大字

许新民正在讲台上给孩子们讲课。课间娱乐是孩子们的乐趣。每天中午许新民会把孩子们带来的饭菜热好,给他们端过去。许新民和孩子们在交流课文。

海拔941米的菥荻山顶,“藏”着一间教室和一间破旧的杂物室兼办公室。七个孩子,一位老师,便组成了这所特殊的“袖珍”小学。

“袖珍”小学位于泾县桃花潭镇菥荻村,是该镇厚岸学校最偏远的教学点。要问到底有多偏僻,用村里的人话说:“这是泾县的西伯利亚。就算是邮递员,一周也只进来送两次信件。手机信号也时有时无。”

的确,这里山高路陡,“之”字形的盘山路,让这里道路颠簸崎岖,交通十分不便。“开车到最近的厚岸学校也要最少半个小时,因为距离,村里人大多不愿意把年纪小的孩子送出去读书,更愿意把孩子们交给大家心里都认可的许老师。”村民口中的许老师,正是这个村菥荻教学点唯一的老师——许新民。

许新民今年已经61岁,获得过安徽最美乡村教师、安徽省十大教育新闻候选人等荣誉。40年来他无怨无悔站在三尺讲台上,守护着这群生在大山、却又渴望走出大山的孩子们的读书梦。

一个老师七个娃

从泾县城区出发,驱车2个多小时在蜿蜒的山路上,一路上不知拐了多少个弯,翻过了多少座山才到达菥荻村。

抬头看到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时,我们知道,这肯定就是菥荻教学点。和想象中的学校不同,这里是三间连在一起的平房。其中一间是“菥荻村村民委员会”,菥荻教学点的教室只占旁边一间,另外一间很小的杂物室不仅要堆放学生的体育用具、放置孩子热饭用的微波炉,还是许新民日常备课、批改作业的办公室。

一双解放鞋,外套的衣角打着补丁,头上缕缕银丝清晰可见,带着眼镜的许新民很是清瘦。

“来,仔细看老师写的顺序,一笔一划跟着老师慢慢写。”许新民一边握着粉笔,一边细心地教授孩子们学习汉字的偏旁部首。7个孩子也都有模有样地跟着许新民一起写写画画。

趁着课间休息时间,许新民笑着拍拍满手的粉笔灰,开心地介绍目前自己带的7个学生。

他们最大的9岁,最小的只有3岁,分别为幼儿园、一年级和二年级。所以教室墙上贴着3张不同的课程表,黑板上的板书根据年级等分成三个部分。

自然,教室的空间也被分成三个组,每个年级坐一组。“我每天早上7点半到学校,一天8节课一节不少。所以7个孩子总是一起上课。”许新民举例子说,如果一年级的上数学课,二年级的学生就预习或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学前班的孩子可以练习写数字或画画。

因为7个孩子的课程各不相同,所以他每堂课的内容都要提前好几天设计好,并且反复修改。确保每节课,不同年级的孩子既学到各自需要学习的知识,又不耽误相互之间的学习进度。

精心设计每一堂课

“起初不少人不放心许老师一个人给孩子上语文、数学、美术、体育课程。”村民们回忆,曾经也有不少家长节节课都会在教室外偷偷观看。看到许老师教学一丝不苟后,家长们才渐渐放心,放手大胆将孩子交到他手上。

“没在大山里呆过的人,不知道大山里的苦。”许新民说,自己十分理解家长的行为,孩子的家长就是眼巴巴想通过教育,一心让孩子走出深山,看看外面的世界。

家长们信任的目光,让他感到沉甸甸的责任。正因为如此,40年前许新民就下定决心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让农村孩子也能接受到合格的教育。

在教学点的办公室里,我们发现厚厚一沓教学工作随笔。随手翻开一页上面写的:“郑玉杰语文学习认真,认识会写很多生字。但数学兴趣不大,需要增加他的数学兴趣。乔鑫淼今年刚入学,性格内向,需要尽快融入班集体。”

几乎每一天,许新民都会记录下孩子们的表现。所以村里人都评价他“爱生如子”。

对数学没有兴趣,怎么办?许新民特意自费买了《形状变变变》、《歪歪兔学数学》等图书、游戏卡片给孩子,增加学习趣味。融入不了班集体怎么办?许新民通过给孩子过生日,做团队游戏等方法,新生不仅迅速和同学打成一片,上课时还积极举起小手回答问题。

学生齐玉说,感觉许老师有一双“魔术手”,上课的时候只需要一把尺子,就能变幻出千奇百怪的图片和数字,上他的课很有意思。

问到孩子最喜欢的课程。毫无疑问,是体育课。一个滑梯、一个篮球框算是教学点最大的体育器材。“在没有篮球框的时候,为了让孩子们玩得开心,许老师经常自己动手制作运动器材,变废为宝。”村民们这样介绍。

诚如斯言,为了让孩子们感受投篮的乐趣,曾经许新民用废旧的游泳圈做“框”,竹竿做支架,教孩子们打篮球;用边角木料,做成象棋,带孩子们在棋局上感受快乐;用易拉罐做成高跷,带孩子们做游戏……

在许新民的陪伴和教导下,孩子们的笑声回荡在山涧中,清脆悦耳……

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身兼数职”是许新民对自己的定位。

是的,他不仅是这个教学点唯一的老师,他还承担了中午给孩子们热饭、做菜,上下学护送孩子们、检查校舍门窗安全等等很多教学以外的事情。

“这么多年,许老师最不放心的就是孩子们上下学的安全。”村民们告诉记者,以前路不通的时候,许老师经常要护送孩子们去几里之外的家。后来水泥路修通后,他又自费买了辆摩托车,方便接送孩子。

“尽管我们小学处于穷乡僻壤,但穷山沟也不断有‘金凤凰’飞出。”说到自己的学生,许新民很骄傲。40年来,他教出的学生就有400多人,其中也有不少孩子考入了北京、上海等地的知名高校。

其实,这么多年来,许新民有过不少次离开大山去外面教书的机会。但为了孩子们,他从未想过离开。

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就算是课间和我们闲聊时,许新民慈爱的目光也始终追随着孩子们。“如果我走了,村里娃娃们读书怎么办?”许新民说,别说自己没想过要离开,就算平时生病,自己也没请过一天假。他不能眼睁睁看着村子的孩子没学上。

40年的坚守,也让社会各界对农村小学投来更多关注的目光。近年来,目前教学点不仅有了电视机、微波炉,增加了各类体育器材,更添置了电脑等多媒体教学设施。他也通过培训,掌握了多媒体教学方法,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接触到新鲜事物的孩子们也进一步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保障教学质量,从三年级开始该教学点的学生还将统一转向镇里的厚岸学校进行学习。

谈到未来的打算,许新民抬头仰望的头顶飘扬的国旗,目光坚定地说:“教育改变命运。如果我不出大山,能让孩子们走出大山,我就永远不会离开。孩子在,我就一直在。”

新闻推荐

辅警火场中抱出煤气罐 随后找来灭火器扑灭大火,并将受伤人员送医救治

本报讯巡逻途中突然听到“失火”的呼救声,泾县公安局交管大队辅警潘陈云和特巡警大队的辅警叶英盛几次奋不顾身冲入火中,抱...

泾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