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一潭开天下

宣城日报 2019-05-17 11:12 大字

赏读《人民日报》副刊每天每篇之美文,是我多年的坚持。近十年来已是“愈陷愈深”,几成不能自拔的习惯。梁衡、艾克拜尔·米杰提、冯骥才、鲍尔吉·原野、刘庆邦、李春雷、何频、朱永新等众多新老文学大家,不仅批次走进我的视野,而且纷纷醉入我的心田。期间,特别是见到关乎家乡的文章更是兴奋不已。2018年12月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11版发表的《桃花潭记》,再次让我格外惊奇和醉喜。惊奇的是,作者斯雄在21天前的同一《人民日报》12版上发表了同一地点——宣城泾县的《宣纸纪》;醉喜的是,作为《人民日报》的高级编辑,天才散文家,以其宏阔的意境,优美的抒情,精妙的架构,动情的语言,将“中华诗词之市”之宣城、“中华诗词之乡”之泾县皇冠上的那颗最闪亮的明珠——桃花潭,表达得如此丰满和惊艳。

“高中临毕业那会儿,我们4个要好的同学约好,一起照张合影,留作纪念……照好后,还时兴在底片上写几个字,照片冲印出来,那行字是白色的。写什么呢?同学脱口而出:‘桃花潭水’。”用一种深情的怀旧,将入学中国人民大学前夕的高中毕业照上“写什么”为牵引,及至“到安徽工作后,方知泾县有个桃花潭镇,正是李白写《赠汪伦》这首诗的地方,我一下子动心了”作呼应,追思致远,妙启开头,破题桃花潭,不仅亲切自然,而且足见功底。

汪伦之于李白的旷世幽默有多种版本,作者以十分严谨的笔触援引袁牧的《随园诗话补遗》(卷六),清晰而凝练地交代了“原委”:“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汪伦的“诡云”终于迎来了李白的到来,当得知“‘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数日,赠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而亲送之。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绝句一首。”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其故事之所以能家喻户晓经久相传,其赠诗之所以能妇孺皆知老少熟咏,皆源于李白的喜游好饮和汪伦的豪爽待客,当然还有桃花潭的无穷魅力。

作者以极其老到的地理散文视角和娴熟语境,述说桃花潭的地势形成和天然落坐,此时即已按捺不住对景致的倾情喷涌:“水势潆洄……潭面水光潋滟,清冷镜洁,碧波涵空;‘向者兹潭十数里而近桃林缤纷,夹岸无杂树,匪直芳飞红雨,抑亦情悦锦鳞’……”让我们透过他的描述能尽情看到这样一幅壮观的画面:一条飘动的绸带自黄山脚下的青弋江由南向北奔流而下,被一座陡峭的石壁挡住,从而造就出一汪清幽的深潭。夹岸旷其盈视,桃林幽长骇瞩。红雨飞芳,锦鳞悦情……

接着又从“怪石耸立,古树青藤”的西岸,写到“白沙平野,田畴阡陌”的东岸;从“隋朝时建有扶风会馆,还有唐朝官方旌表五世同居的‘义门’,特别是有万姓人家开设的酒店,即‘万家酒店’”,写到“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过不少文人墨客,对李白与汪伦的故事,多有传说的‘水东翟家’”。通过人文的渗透,巧妙地使情与景、景与人,物华与天境结合,就可交代潭光何以射牛斗之墟了。

我们知道,纵然有汪伦“诡云”诙谐的好客,但李白的到访毕竟不是孤立的。他怀才不遇、寄情山水,他寻仙访道、辗转流离,尤其是他“晚年遇大赦,重获自由,随即顺江东下,过白帝城,泛舟洞庭,钟情于宣城、金陵、当涂、池州、徽州一带的山水和民风”,因此作者由衷赞叹:“在李白存世的近千首诗作中,与安徽有关的占了近1/3,其中不少成为千古绝唱”,其中又以宣城居首。读及至此,怎不令人亢奋和自豪!

桃花潭的美,当然有其无与伦比的自身俊秀,然而,文化基因的渗透,犹如特效肥力的施播,能使其经久挺拔,枝繁叶茂,从而绽放出独特深远的无穷魅力。人是文化基因的核心要素,作者始终将李白、汪伦两个人物紧紧抓住不放,围绕情景事理不断铺展深入。

在写汪伦时,除了外围烘托熏染,还详细引《志》溯源,介绍其身世、性情等,并将李白在桃花潭期间所写两首长篇古风《过汪氏别业》不惜笔墨地全文引入,让我们能从诗仙的纵情放吟中,看到其居“随山起馆宇,凿石营池台”之豪华,领略其人“我来感意气,捶炰列珍羞”之盛情,雅赏其地“数枝石榴发,一丈荷花开”之美景,感慨其娱“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之欢畅。

在写李白时,几乎是一贯到底寸不离笔。因为写李白,映衬着汪伦;写李白,渲染着风景,写李白,照亮着桃花潭,而写桃花潭,亦是在播放他潇洒倜傥、风流才情的一段“传奇视频”。在铺叙“桃花潭”的这一主线条上,作者自然也必然地写到了宣城,写到了敬亭山以及其它。他知道,“李白曾7次登临敬亭山,把它写入诗中:‘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他还知道,敬亭山声名鹊起后,“白居易、杜牧、韩愈、欧阳修、苏轼、文天祥、汤显祖、文徵明、石涛、梅尧臣等,留下诗、文、记、画数以千计,‘遂使声名齐五岳’”。如此,“远看满目清翠,云漫雾绕,近观林壑幽深,泉水淙淙,显得格外灵秀”的敬亭山,与“山水入画里,一步一惊奇”的桃花潭遥相呼应,相得益彰。共同绣罗出“山水诗乡多彩宣城”的蹙金麒麟。

在写情景时,作者满眼桃花风光、一片碧野翠微。既有踏歌古岸、仙昌祠阁、皖南民居等演绎,又有奥妙书板石、千年玉垒墩、醉卧彩虹岗等发散。但在无尽悦情陶醉中亦不乏科学务实态度,道出了“潭已壅塞”、“莫怪世人交谊浅,此潭非复旧时深”的过往曾经,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圣人之言,靡日不思”的后来人去清壅通塞、兴复丰盛,作了客观铺垫。作者最后满怀喜悦地看到,“如今,桃花潭畔,‘层岩衍曲,回湍清深’‘清泠皎洁,烟波无际’‘由山耸汉,玉屏叠翠’。虽谪仙往矣,然流水依然,袅娜风姿仍旖旎。”这些均得益于改革开放后,各级党委、政府重视修复桃花潭,开荒山,理杂芜,迁移修葺,打造诗意胜景。早在2009年,宣城市委、市政府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把宣城等皖南三个市打造成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决定,从而加快了对桃花潭、敬亭山等重点景区建设步伐,直至今日,发生巨大变化,连续取得一系列令人惊奇的成绩。

在写人、景、诗、情时,因现实版的“四美具、二难并”,顺应催生了表达上的“四融汇、多靓丽”。作者将“融入”手法呼应运用到极致。他的“文化基因嵌入景中,蓦然间窥见人在自然山水中搭建的纯净精神境界,彰显出文化在自然审美中的不朽价值”,以及“人与景入诗,一定有某种缘分;而人与诗入景,珠联璧合,传诵后世”等许多见地和观点,是他立高望远、挥洒自如地将李白、汪伦、桃花潭、敬亭山以及系列经典绝唱与无限家国情怀等众多元素融为一体的理念支撑和思维脊梁。

他深深知道并想让世人知道,如今的桃花潭,是各地众多散文、诗歌、摄影、书画、舞蹈、音乐等创作基地或研讨中心,每年除络绎不绝的殷殷游子前来观赏,还有丰富多彩的读书写作、文学创作、学术探讨、文化交流等活动在这里举行。

他深深知道并想让世人知道,如今的桃花潭所在县——泾县,其境内的新四军军部旧址、江南第一漂、查济古民居、黄田古民居等,与桃花潭形成链条循环之势,通过黑瓦、白墙、红土、清泉、绿林、翠鸣,在各类影视作品中,不时回荡红色的火种,从容盛放流浪的乡愁。

他深深知道并想让世人知道,如今的桃花潭所在市——宣城市,已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20个国家名片,是与李白、汪伦等众多人文,与桃花潭、敬亭山等众多风景密不可分,紧紧相连的,抑或说,是他们以其特有的方式横跨历史时空,穿越时间隧道,滋润、惠及着一代代后人。

感谢你啊,斯雄同志!一个与安徽有缘、与宣城有情、与桃花潭有爱的人,已通过《人民日报海外版》向世界发声:桃花潭,因遇谪仙得以“复流深心于永思”……真可谓——

雄浑洒记五洲烟,潭水桃花万里天。

翡翠一湖迎雅客,碧峰千点忆诗仙。

彩虹醉卧人潮涌,青黑民居月夜圆。

怀梦踏歌炰列酒,腾云驾雾破飞船。

新闻推荐

云岭镇扎实 推进“五清一改”整治

泾县讯今年以来,泾县云岭镇扎实推进“五清一改”,着力加强镇容村貌整治。截至目前,共组织300余人,使用挖掘机、车辆150台次,清...

泾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