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翟大炳教授的交往
前人爱说以文交友,文化人之间的交往大半是通过各种途径而结识的。
1980年春夏之交,在杭州大学召开首届艾青诗歌研讨会,天津师大的恩师王林教授推荐我去参加这次重要会议。我根据一些资料写成《艾青诗歌美学散论》并作了简短发言,得到会议主持人方牧教授的青睐,认为颇有新意。安徽师大的学者翟大炳由此和我交上终生的挚友。
当时我任天津市解放区文研会秘书长,会长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孙福田,还有天津社科院文学所副所长张学新,他们都很支持我投入这项历史文化工程的科研活动。我先后著编几本有关的学术著作出版,如《解读鲁藜诗歌札记》《红雨丛书》等,机缘往往是一种推动力和事业成功的必备条件。
随后我多次走访安徽泾县云岭新四军抗日根据地,写成《华侨将军李子芳传》。撰写人物传记最好是到传主生活过的有关地方看看,方能获得感性的原始资料,想象终归是抽象的事物。恰好泾县地方政府里有一位负责人是翟教授的大弟子,为此提供采访的各种优惠条件,曾经驱车沿着青弋江观赏美丽的风光。
这些原始资料,后来我们在研究诗人艾青方面大力使用,以及对何其芳等我国现代诗人的研究上,都获得相当可观的收获。
翟教授是安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学识渊博,我得到他许多的帮助,如对香港著名诗人张诗剑、蔡丽双的研究都有不小的成就。而今由于各忙各自的工作,加上年龄都在80岁以上,两地相隔千里,很少互通音讯,不知其近况如何,甚为惦念也!这正是:故友依然在,幽思胜手足。
□ 王玉树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敬波本报通讯员蔡盛5月2日一大早,49岁的毛胜利照例提前来到泾县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宣纸文化园,开始了各项...
泾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