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丁建国:守护古宣纸厂遗址19载

皖南晨刊 2017-05-19 17:21 大字

1952年出生的丁建国,是宣州区周王镇绿宝村胡家涝村民,系世界汉诗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名家交流中心理事会理事,安徽省诗词学会会员,宣城市敬亭山诗词学会会员,宣州区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宣州区文物保护员,周王诗社社长。十九年如一日,他义务守护着胡家涝古宣纸厂遗址,为国家文物保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保护遗址 19年如一日

多年前,一次小雨过后,丁建国在中南山麓无意中拨开杂草看到宣州市政府竖的一块碑,上面写着“古宣纸厂遗址”。文化遗址怎么这般杂草丛生,脏乱不已,丁建国立即返回家,拿了一把柴刀回到遗址处,开始清理杂草树根。从此,竖着“古宣纸厂遗址”碑石处,就成了丁建国常来的地方。

由于草长得快,他每过几周就要来清理一次。近2万平方米的保护区,这可不是轻松的活。没人付他报酬,村里人都笑他傻,老婆也为此经常跟他闹别扭。不仅如此,他还阻止村民上山取石。一次,几个村民要取古宣纸厂遗址内的几块石头回家盖房子,丁建国闻讯当即赶到现场劝阻,一村民抱怨老丁“爱管闲事”,老丁忍不住和他们大吵起来,说什么也不让他们在遗址内挖石头。见老丁这样倔强,几个村民只得悻悻地离去。此后,丁建国只要一见有人扛着扁担上山,他都要迎上去打招呼,嘱咐村民不要动遗址里的任何物件。久而久之,村里人都知道了丁建国是在保护遗址,大家也渐渐地接受了老丁定下的规矩。

求证解谜 寻宣纸源头

在多年守护遗址的过程中,丁建国也逐渐对宣纸的源头探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19年里,老丁始终想弄清一个问题,宣纸的源头在哪?传说泾县小岭村是宣纸的发源地,这早已名扬天下,生产历史也有据可查,但宣州区的周王镇胡家涝的古宣纸厂遗址相隔泾县并不遥远,只隔一座山头;而遗址处的中南山上,终年溪水不断,山上5万多平方米的古遗址也表明这里曾经是规模庞大的宣纸生产基地。

老丁查阅资料,发现保护区成立之前的1984年夏天,胡家涝的村民专程从泾县小岭请来曹康臻纸匠师到胡家涝实地考察,偶然发现了一块制作宣纸的古石器,当他继续查看周围时更是大吃一惊,周围竟然有这么多的制造宣纸的古遗迹,曹康臻立即与宣州市文物局取得了联系,在多方认定后,1986年11月,最终成立了胡家涝古宣纸厂遗址文物保护区。

2003年,老丁分别向周王镇、宣州区政府交上报告,邀请专家前来鉴定古宣纸厂遗址,引起了市里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2003年7月,中国科技大学专家教授驱车来到胡家涝考察,作了大量的考证后,专家们认定该区域的确为古宣纸厂遗址。2011年,市区两级政府请来省里专家到现场考察,评审通过并确认胡家涝为原宣纸厂,同时向安徽省申请保护。同年,宣州区政府办又明文规定:对胡家涝“古宣纸厂遗址”保护区范围进行进一步扩大,由2万平方米调整为5万平方米。在丁建国的多次建议和一再要求下,宣州区政府决定由区文广新局牵头,请中科大专家教授于2014年10月27日进驻胡家涝对古宣纸厂遗址进行考古试探。现已发掘大量的古砖瓦和许多不同朝代的铜片与瓷片等古代文物。

胡家涝“古宣纸厂遗址”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付出辛苦与汗水的丁建国内心也得到了一丝宽慰。如今,已逾古稀之年的他,依旧守护着古宣纸厂遗址,依旧为寻找宣纸源头谜团,孜孜不倦地努力着……   (市文明办)

新闻推荐

6名学生沉迷“死亡游戏” 泾县警方快速制止

星报讯5月15日,泾县公安局与老师和学生家长联手,对6名沉迷“死亡游戏”的中学生进行了教育、疏导,将他们从“死亡游戏”中拉了回来。5月12日,泾县公安局民警在工作中发现,辖区有人正沉迷于一款名为“...

泾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