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奋发崛起正当时 魅力泾县展新颜

安徽日报 2017-03-07 12:51 大字

国家生态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成功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创成中国宣纸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一个个闪亮的荣誉,彰显着泾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魅力。

泾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泾县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锐意进取、奋力拼搏,谱写了该县科学发展的又一辉煌篇章。 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9.9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8.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3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322元。

五年拼搏 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工业经济转型发展。以加快“调转促”为抓手,出台主导产业专项扶持政策,累计兑现各类奖扶资金7.9亿元。总投资60亿元的电机产业基地开工建设,皖南电机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连续五年居全国前5强。宣纸股份公司进入上市辅导期,文房四宝文化园、先河文化产业园签约落户。方解石产业向精深加工转变,矿石就地加工率达100%。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成为新经济增长点。卧龙泵阀企业技术中心跻身省级行列,皖南电机、宝泰特材分别成立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院士工作站。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2家,规上工业企业从2011年的77户增至142户,荣列全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县。

服务业繁荣发展。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开展 “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4A级、3A级景区分别达6个、5个,A级景区数量居全省前列。成功举办多项文体赛事活动。获评全国最美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茶文化市场、财富农贸市场、新世界购物中心等投入使用。贷款余额达72亿元,年均增长16.8%。电商发展指数保持全省前列,网络年销售额突破3亿元。丁家桥镇李园村成为安徽省首个“淘宝村”。限上商贸、规上服务业单位达88家。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特色农业规模提升,新建琴溪马鞍等3处保障性蔬菜基地,创成全国有机农业(茶叶)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汀溪兰香”“涌溪火青”“苏岭山药”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市级以上农业、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57家。 “互联网+农业+旅游”蓬勃兴起,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信息进村入户试点。成功入选“全国十大魅力茶乡”,月亮湾村、黄田村荣列“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实施农网项目885个。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5.11万亩。除险加固水库26座。解决12.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

五年探索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

深化改革增活力。推进政府机构、行政审批改革,撤销行政机构7个、新组建4个,精简行政审批项目19项。创新建设投融资模式,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完成“营改增”工作。推行商事制度改革,实现“五证合一”“两证整合”。建立不动产登记制度。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稳步实施金融体制改革、国有林场改革。 98项深化改革任务全面推进。

项目建设增实力。该县累计争取上级项目资金55.36亿元。 139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8.65亿元,116个项目列入省“861”行动计划。牛岭水库项目取得重大进展,青弋江综合治理工程进入实施阶段。城市天然气工程建成20公里管网,2000户居民春节前实现供气。爱晚工程·国家养老皖南示范基地、科大讯飞研发中心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工或运营。

招商引资增动力。累计利用省外亿元以上项目资金203.4亿元、外资1.57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2.55%、32%。成功引进华生机电等38个亿元以上项目。县开发区扩展到13平方公里,入驻企业由2011年的159家增至252家,工业产值由36.7亿元增至84亿元,跻身省第六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云岭开发区建成区达2平方公里,引进方解石精深加工企业63户。

五年开拓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县城总规获批实施。政务新区、教体新区、高铁站区初具规模,高铁连接线、桃花潭路延伸段等20条市政道路建成通车。新增绿化面积55.3万平方米、绿道45公里。供水覆盖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100%、95%、99%。 2016年,该县创新采用EPC模式实施整体城镇化项目,城区建成区扩展到13.1平方公里,“一环两轴三带四区”城市框架初步形成。集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三线四边”环境治理扎实推进,宣纸、养老等5个特色小镇入选市首批创建培育名单。茂林镇、榔桥镇跻身全国重点镇。桃花潭镇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美丽宜居小镇。章渡、奎峰等12个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27个、市级27个、县级86个,53个中心村实现“两无两化”。合福高铁泾县站通车运营,实施县乡公路升级改造、乡村公路网化、农村道路畅通工程600公里,危桥加固改造2982米。干线公路路况跃居全省前列,在全市率先实现所有乡镇、重点景区通公交,创成全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

五年攻坚 全民共建成果丰硕

树文明新风。以“四个前所未有”力度推进文明创建,全民参与、共建共享氛围日益浓厚。开展市容环卫、违法建设、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拆除违建30万平方米,实现“零增长”目标。查处超限超载车辆3500余台次。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获评全国道德模范1人、“大国工匠”2人、中国好人3人、安徽好人8人。建成全省首个县级家风馆。

建生态家园。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铁腕推进生态环境整治。关闭关停矿山、采砂企业58家,实施24处废弃矿山和采砂毁损河段生态修复。完成城区77台燃煤锅炉整治,提前淘汰536辆黄标车。城区全面限放烟花爆竹。空气自动监测站建成并联网运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0%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常年保持100%。推进千万亩森林增长提质工程,新增造林7.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5.9%。获评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国家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县、省级森林城市。

五年聚力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累计投入25.14亿元实施33项民生工程。发放创业贷款1.6亿元,救助困难职工5380人次,新增就业5.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 “五大保险”参保人数达39万人次。城市、农村低保年均分别提标6.4%、16.9%。五保集中供养能力达90%。建成保障性住房5481套,改造城市、工矿、国有林场棚户区4813户、农村危房1.13万户,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267万元。低保线、贫困线 “两线合

一”。 2016年16791人实现脱贫,

五年累计减贫3.5万人,贫

困发生率下降到0.5%。

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城区教育

布局调整稳

步推进。泾中新校区、千亩园学校、城关四小(特教学校)投入使用。获批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宣城市工业学校创成国家改革示范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公立医疗机构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创成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列入全国健康促进县试点。成功承办全国美协年会、“中国流动科技馆”泾县巡展等活动。荣获全国“两纲”示范县称号,连续六届创成省双拥模范县。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荣获省 “六五”普法先进县。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实现规范管控。 “大情报”工作模式在全国公安机关推广。深化信访制度改革,化解信访积案。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五年内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食品药品市场平稳有序。创成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

五年进取 政府建设不断加强

行政效能持续提升。县乡两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县级涉企收费清单全面落实。镇村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全覆盖。坚持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建立百姓问政、“12345”政府热线等工作机制,督促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政务公开工作连续三年获市级表彰。实行机关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严格执行“八项规定”,深入践行“三严三实”,扎实开展“两学一做”。认真落实党风廉洁建设责任制和省委巡视整改要求。开展专项整治,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价格预审、全程跟踪审计。财政资金使用、担保事项、重点项目安排等全部公示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开展招标采购2270宗,节约资金6.72亿元。

“十三五”时期,是泾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期,也是该县实现跨越赶超的攻坚期、黄金期和加速期。泾县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切实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五大发展行动”,全面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协调发展”战略,全力打造“青清净静”魅力泾县,奋力建设产业特色鲜明、群众富裕幸福、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和谐的新泾县。

新闻推荐

省政协委员潘小平建议打造文艺特色小镇

本报讯据政府公布的相关规划显示,安徽省自2017年起,至“十三五”末,要打造50个特色小镇。但如何将自然风光、历史文脉、产业特色融入50个特色小镇的建设,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以及道德素养和...

泾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泾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