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千里仙踪来寻□高正文

拂晓报 2016-05-25 15:13 大字

泾县桃花潭,向往久矣。李白的《赠汪伦》我很小就会背,但是真正被那平实质朴的语言和发自肺腑的真切情意所感动,还是我爱上文学以后。终究是文以人传,人以文传,太白的诗让普通的村夫汪伦名传万代,也让桃花潭诗意千古。然而,李白何以迷恋桃花潭,汪伦是怎样的送别之情,竟然让“千尺”潭水而“不及”呢?我心中的这个谜团,远不是各种版本的释义所能解惑的。

近日,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主席办公会议在桃花潭召开,我们就住在桃花潭畔的“诗画山水酒店”。那两天烟雨蒙蒙,既没有“千尺潭光九里烟”,更不见“桃花如雨柳如绵”。但雨中山峦更加叠翠,大山深处依稀薄雾缭绕,缀满古藤的峭岩陡壁下,奔腾的青弋江水因为大山阻隔回流而形成的十里潭面,不独水面宽阔,而且水流湍急,看去十分壮观。我就坐在东陵古渡的观光亭内,这里是汪伦踏歌送别李白处。不远处的“踏歌岸阁”建于明朝。由此我不禁浮想联翩。据袁枚《随园诗话》所记,桃花潭豪士汪伦邀请李白的信云“此地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李白欣然应邀,却不见桃花酒店,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指十里处有桃花渡,万家酒店,是说潭边有姓万的酒肆”。李白听罢,大笑不已。主人盛情款待,客人开怀畅饮。对于这一点我是深信不疑的,有西岸的垒玉墩、书板石、谪仙楼、钓隐台、怀仙阁、汪伦墓等景点佐证。至于有文字渲染,李白走的那天,汪伦送给李白名马八匹,绸缎十捆,并且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我是断然不敢苟同的。“李白乘舟将欲行”,乘的是什么舟?当为扁舟。李白天宝年间在宣城饯别秘书省校书郎李云时就曾写下“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人生在世不称意,不如散发弄扁舟”的著名诗句。汪伦邀请李白的信正是送到李云处才得以如愿。李白一定是看到皖南一代村民多用扁舟,诗中才信手拈来的。

其实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也是指的扁舟。且不说是扁舟,即使乘坐的是龙舟,也载不下八匹大马呀!何况诗仙潇洒飘逸,一匹名马他也许笑纳,八匹名马,他伺候得了吗?这种带着当代“腐败”痕迹的描述是对事实的玷污,也是对李白和汪伦友谊的亵渎。真正感动诗人的是“忽闻岸上踏歌声”。汪伦带着村民一边唱歌,一边用双脚打着节奏,为李白送行。这种场面感动的不独李白、还有千秋万代的华夏子孙。诗人为人民抒怀,人民热爱和怀念诗人,这是顺理成章的。由此,我又断想当代一些自命不凡的诗人,他们的诗只能自己读得懂,“一人绝唱”和“千古绝唱”是有本质区别的。即使这些“诗人”到了桃花潭,新时代的“汪伦”读了那些不知所云的文字,是不会和他们对酒唱和的,更不会有村民踏歌送行了。李白的《赠汪伦》客观地反映了诗人和读者的关系、诗人和人民的关系。这对我们今天的文学工作者尤其是诗人,是大有启迪的。

在桃花潭畔,我们有幸结识了韦国平先生,韦国平是著名书法家、画家,也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我们与会者入住“桃花潭畔诗画山水酒店”是他的盛情邀请。酒店“展出”的书法作品和山水画,都是出自这位“敬亭山人”之手。大家大作,好评如潮。我仰慕国平先生的不是他的艺术水准,而是他把桃花潭仙境打造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圣境,让历史文化与当代艺术在这里衔接,让徽派建筑风格与皖南民俗文化在这里共荣。他要把这里变成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基地、诗意山水旅游度假基地、现代农业观光基地、老人休闲养生基地。桃花潭的自然风光如诗如画,韦国平的艺术圣境更让人如醉如痴。桃花潭因为李白的诗歌而名扬天下,而在这里大做文章的不再是作家、诗人,而是画家、书法家。这是艺术家的骄傲,却是作家和诗人的遗憾。

仙踪千里来寻。我感慨这里的大美风光。桃花潭两岸山峦叠翠,我不知其名,却知道这些青山与黄山相依,黄山千峰竞秀,万壑峥嵘,从广义上说是涵盖桃花潭的山水的。桃花潭处于青弋江的上游,千尺潭水半是来自黄山的山泉,半是来自太平湖。因为文化艺术,使得这里的江山更多娇。好在桃花潭畔新建有“万家书屋”,陈列书籍虽然不多,尤显典雅。同行的省散文家协会副主席王若祥先生将一本《高正文研究》放在了书架上,我的心便多了一份文学的牵挂,这人间仙境会让我魂牵梦绕的。

新闻推荐

去喊一面湖

□ 汤 流小时候去外婆家途经范湖,那时候范湖十年九涝。雨季过后,湖水暴涨,湖中作物多受灭顶之灾,地势高的徒留苗尖在外,湖中小路和桥不见踪影。沿湖绕行,原本十几分钟的路程要花上...

泾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