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纸寿千年人类非遗

黄山日报 2015-07-31 21:45 大字

宣纸制作工艺之碓皮 感受宣纸制作工序 宣纸制作工艺之贴洪如果说敬亭山是千年来诗歌的荟萃,那么在泾县宣纸文化园,则又是另一番别样的文化传承。

“千年寿纸”宣纸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始于唐朝,由宣州府作为贡品进贡朝廷而得名,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宣纸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故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美誉。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大量古籍珍本、名家书画墨迹,大都使用宣纸保存。宣纸的传统制作工艺在2006年被列入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穿行在泾县宣纸文化园,只见河水沿着鹅卵石一路从山间流下,如一条长龙,蜿蜒曲折,由狭长向宽阔处延伸。另一边,一泓山泉自石缝中,顺流而下,汇入河水之中。“这儿的河水和泉水正是造就宣纸独特品质的原因之一。”

宣纸文化园导游告诉记者,河水原本为弱酸性,而源自后山之山腰的泉水,却呈弱碱性,这一酸一碱在此交汇中和,便使得河水呈现出弱碱性的理想状态,造就了红星宣纸自问世以来一直不同凡响,成为宣纸中的极品。

青檀树开启了宣纸的制作技艺之门。原来宣纸的原材料就是这青檀树皮和沙田稻草。两年太嫩,四年太老,三年的青檀树皮为佳。原料需要经过蒸煮、踏洗、石灰浸渍等反反复复几十道工序后制成皮胚,再搬运上山进行摊晒。而这一晒就是一年,经过风吹、日晒、雨淋、雷电等自然现象反复作用后,皮胚才能自然漂白。摊晒后生产出的叫燎草,还要经过“切皮”、“踏料”、“皮草选检”等多道工艺,最后制作成纸浆。随后进行的捞纸才算是看到了成功的曙光。在放满纸浆的捞槽前,两个捞纸师傅用长方形的竹帘槽中轻轻一浸一挑,一整张宣纸便落在纸架上,刚刚出炉的宣纸如雪白豆腐块般闪闪发亮。而后,再经过晒纸、剪纸等工序才能最后成为宣纸。在这里,游客还能自己亲自捞纸,参观后把烘干的成品宣纸带回去作纪念。捞一张宣纸、染一管笔墨、着一色丹青,寄情咏志。

在泾县,对于宣纸的制作,至今仍沿用着明清繁盛时期生产宣纸的全部108道纯手工工序。目睹过如此繁复精巧的工序,再亲手触摸一张张纯白细密、绵软坚韧的宣纸时,想必你心里有也会有万千的感动,仿佛触摸的是山水菁华,是历史风云,更是中国的千年文化。

“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眼前仿佛不再是一张张洁白的纸,而是笔走龙蛇的狂草,是行云流水的行楷,是一笔千钧的隶书,是柳公权颜真卿们的心性在纸上游走。

新闻推荐

恣意春怀醉诗仙

“欲往泾溪不辞远,龙门蹙波虎眼转”,李太白诗中提到的龙门,就是今天的龙门乡。脚踩着当年诗仙李白的足迹,耳听着两岸悦耳的踏歌声,“龙门”这一古代繁华通商口岸的面纱正随着小编徐徐展开。...

泾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